【摘要】文化导入是留学生熟悉当地环境,更好地融入到当地文化氛围中的必要途径。文章基于此,以来华俄罗斯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文化环境的适应现状做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就导致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文化环境适应问题的原因做了分析,指出了语言文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习俗上的差异性是导致不适应的主要因素,最后就如何导入中国文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学校层面的策略、教师层面的策略、学生层面的策略、自身层面的策略等。
【关键词】来华俄罗斯留学生 文化环境适应 导入策略
【基金项目】该文章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二语背景下蒙、俄留学生文化导入研究”(项目编号:njsc14028)中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3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质量有了极大地提升。中国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教育服务消费国向留学教育大国发展,越来越多国家的青年学子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这除了与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很大关联外,不断优化的国内环境与经济质量也是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英国的第三留学大国,国内留学生数量已经突破40万人,其中俄罗斯留学生占比不少。留学生在初入中国时,大都要面临文化环境适应的问题,尤其俄罗斯与中国文化环境大相径庭,其留学生群体经常会出现文化环境不适应的现象,此时必要的文化导入就显得尤为必要。
1.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文化环境适应现状
文化环境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外部环境,涵盖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环境等三点内容。来华俄罗斯留学生离开土生土长的环境来到陌生国度,通常会产生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有生理层面的,但更为主要的则是心理层面的,特别是对文化环境的不适应。目前,随着留学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来华俄罗斯留学生的文化环境适应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时需要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来华俄罗斯学生与中国本土民族的的社会交往意愿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程度并不高。
2.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文化环境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语言文字的差异性
来华俄罗斯学生之所以存在文化环境不适应现象,首当其冲的原因是语言文字的巨大差异性,俄语与汉语属不同语系,二者在符号体系、語言逻辑、表意方法上截然不同。而且汉语尽管有着庞大的使用群体,但尚未成为国际语言,在欧洲国家开展汉语教育的比重并不高,也就是说,大部分来华俄罗斯学生缺乏汉语基础,这使得中俄学生交流存在很大障碍,只能以英语为桥梁,经常存在词不达意、意不表情的现象,弱化了其交流的欲望。尽管来华俄罗斯学生在入学之初会系统地接受对外汉语教育,但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这也是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2.2 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生活习惯中的差异也是导致其文化环境不适应的主要因素。就留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衣食住行是其学习以外最为重要内容。衣与行并无太大差异,且高铁等新兴的交通工具,相比于俄罗斯老旧的铁轨更加迅捷,所以接受上难度不大。但食和住却是阻碍俄罗斯留学生文化环境适应的重要因素。就饮食而言,俄罗斯的传统饮食以面包、牛奶和黄油等西式餐点为主,中国学校的食堂是主要是针对国内学生的,食材选取、烹饪方式及饮食方法上也有别于俄罗斯。至于住的层面,俄罗斯学生对暖气、空调及浴室等设备有较高需求,部分学校未能提供理想的住宿环境。
2.3 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受自然环境、发展历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思维方式上有着较大差异性,中国人在思维中偏好综合性思维,先综合后分析,而俄罗斯人则倾向于分析性思维,先分析后综合。思维方式层面的差异性对人的行为习惯乃至社会交往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且跨民族学生在交流中经常会因为思维层面的差异发生各种各样的误解与纠纷,阻碍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流。比如,在中国“V”通常是拍照中一种常用手势,并无特殊含义;但在俄罗斯“V”手势却有着相应的文化内涵与寓意,尤其用手比划成“V”形放在俄罗斯学生头部前,会被误认为对其的侮辱。
2.4社会习俗的差异性
社会习俗作为文化环境的外在表现之一,是族群内部相互维系的重要纽带。俄罗斯尽管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借以维系民族国家的社会习俗并不少见,如共同的民族节日、共同的宗教信仰等。中国与俄罗斯大相径庭,中国没有主体宗教信仰,虽然存在着求神拜佛的行为,但基点是祈福而非宗教信仰。同样,中国的民族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与俄罗斯没有重合之处,各民族也有自己欢庆节日,尽管当前国内盛行圣诞节等洋节,但东正教的宗教节日在中国并没有影响力,这些都容易导致来华俄罗斯留学生群体疏离感与文化不适应感的产生。
3.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文化环境导入策略
3.1学校层面的策略
目前,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在东北地区尤其如此,但不少高校在接收留学生初期,仍然以语言培训与考核作为唯一工作,忽略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影响了学习质量,对我国教育国际化建设也有着不小的阻碍。对此,学校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好相应的措施。首先,给俄罗斯学生邮寄入学通知书时可附带俄文版中国文化简介,形成俄罗斯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初步印象。其次,尽管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针对留学生的生活环境,条件较普通中国学生为优,但在允许的环境下仍可重新布局、装修,使之更贴近俄罗斯风格并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在消除俄罗斯学生内心的陌生感、紧张感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简单地接触和认识。第三,学校还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将新来华的俄罗斯留学生集中起来,客观地介绍中、俄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针对容易引起交往误解的内容做详细介绍,并提供给留学生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四,采用新老留学生传、帮、带的形式来帮助新留学生克服入学之初的心理障碍。第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中国文化学习和体验活动。
3.2教师层面的策略
文化导入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将中国文化导入给俄罗斯留学生的重要载体,是消除或降低其文化不适应感的重要力量。对此,教师在漢语言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单纯的语言教学现象,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与文化内容,特别是有较大差异性的内容,或者可以向学校推荐选择适合俄罗斯学生阅读与学习的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此既能拓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容量,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向留学生导入文化内容,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当然,当前教师在中国文化导入中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比如,重古典文化而轻现代文化,重书面文化而轻生活文化等,由此导致俄罗斯留学生学习到的中国文化与生活中所需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隔离。对此,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调控好文化导入的内容,特别是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导入,更好地实现文化导入的作用。
3.3学生层面的策略
从当前来华俄罗斯学生的交往现状来看,其社会交往仍局限于留学生的小圈子,这就难以很好地融入到中国文化环境中。特别是在语言习得上,俄罗斯留学生仅仅在课堂中学习汉语,生活中又使用俄语,这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汉语学习效果。对此,中国本土学生应发挥好东道主的作用,积极帮助俄罗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区域文化,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环境中,消除其隔膜感。首先,中国学生可以邀请他们共同建设学生戏剧社、书法协会、剪纸协会等文化社团;其次,可以积极鼓励俄罗斯留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组成混合篮球队参加比赛,开展互相了解对方国家的书画文化,要知道俄罗斯和中国都在绘画上有很深的造诣,但各自擅长的领域又截然不同。如此等等,都对双方友谊的增进以及文化适应性的提升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3.4自身层面的策略
当前,来华俄罗斯留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文化不适应现象,除了和环境自身的差异性有很大关联外,留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既然选择了以留学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留学生就要有接受不同文化的心理基础,并积极地融入其中,如此才能在跨文化的碰撞中获得成长与发展。但不少来华俄罗斯留学生其实是在被动地接受中国文化,由此导致文化导入效果相当一般,流于表面的情形比较严峻。因此,需要调整和引导留学生群体跨文化交流的理念,使其主动积极地融入并接受中国文化,将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作为留学生涯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并在留学中初步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另外,要引导留学生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多思考语言与行为表象之后的真实意义,避免因文化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误解。其实,只要不涉及到宗教情感等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可以引导留学生主动选择入乡随俗,从而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到中国文化环境当中。
4.结语
随着中俄交流的日益深入以及双边关系的不断巩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生将来到中国,成为中俄间的文化使者,当前,俄罗斯留学生在中国的整体融入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在文化适应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现象,和来华俄罗斯学生导入的中华文化不足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此,学校、教师乃至学生等都需要加强针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文化导入,这也是我国留学生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晓丽.俄罗斯在华留学生境遇调查结果分析[J].俄罗斯学刊,2011(04):89-95
[2]孙乐芩,冯江平,林莉,黄筱杉.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建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01:41-48
[3]尹菲亚.来华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杨浡伟(1979-),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文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新闻传播学。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