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立+Brendan+Bartlett
摘 要: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引入工作坊的运行模式,有助于克服传统翻译教学的弊端,为翻译课堂注入活力;同时,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可尝试实现网络化,以突破翻译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更有效地为翻译教学服务。
关键词: 工作坊 网络化 翻译教学
一、引言
翻译课作为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在整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翻译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然而,目前某些院校开设的翻译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仍然延续传统的老路,这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改变翻译教学现状迫在眉睫。有些学者如肖红(2005)、李明、仲伟合(2010)、张春柏、吴波(2011)、靳振勇(2012)等开始探寻更为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提出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变革翻译实践的模式,为翻译教学注入活力。另外,在当今泛在计算时代,探索网络化、信息化翻译教学既是一种趋势,又是突破传统翻译课堂局限,克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弊端的有效手段。笔者重点探讨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THOEL)和网络工具将工作坊引入翻译教学中,以更好地提高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二、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有效性
针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国内有学者撰文探讨,如张瑜(2003:16)认为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往往采取纠错法的手段,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翻译交际语境,忽略翻译以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张春柏、吴波(2011:70)指出,目前许多翻译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翻译实践上,学生完成翻译练习为主,教师往往将参考译文视为标准、奉为权威,用之衡量点评学生的译文的优劣。刘悦明、熊宜春、陈勇(2011:80)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教学效果低下等缺点。此外,靳振勇(2012:93)指出,翻译课堂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交流互动、翻译材料单一、翻译练习脱离实际等问题。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相比,翻译工作坊教學模式显然更具优势,更有利于提高翻译教学的有效性。陶友兰、刘敬国(2015:89)认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译员的翻译能力,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可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技术技巧和交往技巧。此外,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如刘娜(2013)通过教学实验对比注重同伴反馈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和以教师反馈为主的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取得更积极的教学效果;扬艳君、李安(2015:102)同样通过教学实验发现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比起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翻译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网络的翻译工作坊教学设计
在当今泛在计算时代,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忽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现实中的翻译工作者越来越依赖网络资源和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技术能力及信息素养同等重要。杨柳(2005:58-59)提出信息化翻译教学的概念,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代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整合信息资源,让翻译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王华树(2012)探讨了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翻译技术教学实践。毋庸置疑,翻译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工作坊引入翻译教学,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工具,有望将翻译课建设成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讨论、交流、互动中培养翻译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协作探究精神,从而有效摆脱翻译教学的困境,为翻译教学注入活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翻译市场的要求。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的翻译工作坊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三条教学理念:
第一,以任务为驱动。充分结合翻译市场的需求,设计科学、实用的翻译任务,真正将翻译实践引入翻译教学中。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翻译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工具,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三,以过程为导向。关注学生在从接到翻译任务到最终确定译文过程中进行的推敲、探究、感悟,引导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工具,提高学生信息搜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对于翻译工作坊运行的流程,杨艳君、李安(2015:100)概括了翻译工作坊包括的任务实施前(导入任务)、任务执行过程(仿真翻译实践)和任务评价三个步骤;李瑞林、贺莺(2011:97)提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包括项目安排、译前准备、问题探究、译品生成、质量控制和译后拓展六个环节;霍兴(2016:112)指出翻译工作坊模式包括任务布置、产出译稿、小组讨论、课堂呈现、最终定稿等环节。笔者根据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际,结合几位学者所提的翻译工作坊运行流程,确定引入本科翻译教学的工作坊可实施的环节包括:任务布置、译品生成、质量控制和译后总结,环节设计着重体现翻译教学网络化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任务布置
任务布置可体现翻译教学网络化的特点,即所布置的翻译任务可在网络综合教学平台(THEOL)“课程通知”栏目中公布,以方便学生随时查看。此外,翻译任务可同时在“课程讨论区”中公布,全班学生分成数个6-8人的翻译小组,每个小组依次编号为Team 1、Team 2、Team 3……每个小组都有组员共同商定的小组名称,每次翻译任务教师可为每个翻译小组在课程讨论区里设置一个单独的讨论空间,空间的标题标清各组的小组编号和小组名称,以方便学生迅速找到自己所在翻译小组的空间。endprint
翻译任务的选择应体现真实性、实用性和可学性的特点。真实性是指所布置的翻译任务应是现实翻译中出现的翻译任务,翻译任课教师如果具有行业翻译的实战经验,一方面可以从自己以往的翻译任务中挑选合适的翻译任务,另一方面在最后的译后总结中可以传授最直接的翻译经验。实用性是指所布置的翻译任务为现实翻译市场中所涉及的较常见的题材和文体,学生今后可学以致用,这要求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当地翻译市场的普遍需求,确保所选翻译任务在翻译市场中具有典型性。可学性是指翻译任务的选择应当注重学习规律,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翻译任务。
(二)译品生成
译品生成为翻译工作坊中最核心的环节,包括译前准备、译出初稿、交流讨论、确定终稿等步骤,具体如下:
1.译前准备
译前准备主要包括确定相关专业术语、熟悉译语文体规范和获取语言外知识等环节。相关专业术语的准备要求每个翻译小组既要利用图书馆的专业词典和纸质版书籍,更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在线词典,查找专业术语的译名和双语词汇列单(bilingual glossary),通过批判性的阅读、分析、选择,确定原文关键词正确的译名。另外,通过搜索、阅读、分析目标语同类文体的文本,掌握此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语言规范。语言外知识的准备要求各翻译小组首先要关注翻译任务附带的翻译提要(translation brief),准确把握翻译目的和客户的要求与期待;其次,各翻译小组应收集与翻译题材相关的纸质版和电子版中英文资料,通过专题阅读充分了解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等背景信息。
翻译任课教师可通过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公布常用的搜索引擎、在线词典、双语语料库、专业网站、在线翻译工具等信息,也可推荐相应的书目和专业网文链接,让学生在指定的阅读范围内进行译前准备。此外,翻译任课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译前准备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共享,以提高译前准备的效率。
2.译出初稿
基于有利于翻译学习的角度考虑,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译前准备的基础上都译出初稿,这可以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做好准备,也有利于保证讨论的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学会使用在线词典、网络图片搜索、在线双语语料库、在线翻译工具、翻译论坛、在线百科全书等翻译辅助工具,以培养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真正应用现实翻译中搜索、处理、利用信息的实操技巧。每位学生译完初稿后,都可在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课程讨论区里自己所在翻译小组指定的空间里发布初稿译文,以供组内成员阅读和评论。
3.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可以实现网络化。首先,同组成员阅读完本组每位成员在讨论区指定空间发布的初稿译文后,可进行评论,指出译文的优缺点,教师也可随时关注每个翻译小组在讨论区里的互动情况;其次,教师可要求各翻译小组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一字一句细致地讨论如何将原文更好地译成目标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求任何评论和建议都要有所根据。教师还可要求各翻译小组发送微信群聊讨论记录,教师通过阅读讨论记录,可了解每位学生对翻译的见解和思考过程,也可以诊断学生的翻译见解是否存在偏差。
4.确定终稿
各翻译小组通过交流讨论,最终确定一份译文终稿,要求各小组将译文终稿发布至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讨论区本组指定的空间里,进而可在讨论区里开展组间互评,实行质量控制。为了区分学生发布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信息,教师可要求任何学生在发布互评信息前加上统一格式的标记,如“【Comments from Team 1】”,以方便教师统计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的频率。
(三)质量控制
由于全班所有成员均能查看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课程讨论区”上公布的任何信息,这使组间互评和质量控制成为可能,教师可告知学生教师可查看每位学生在讨论区里的发文数量和发文内容,鼓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论各自的译文终稿,指出优缺点,提出见解。除了组间互评之外,质量控制还包括任课教师对各翻译小组译文终稿的批改和评价。
(四)译后总结
经过前面各環节的铺垫,各翻译小组可以在课堂上分享翻译的过程和心得,教师通过阅读讨论区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信息及各翻译小组的微信讨论记录,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工作坊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点评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克服纠正的建议。此外,“译后总结”环节可实现网络化,如教师可在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开辟“译后拓展”栏目,既可展示学生的优秀译文,又可让学生发表译后感,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当然,教师也可发布同类文体不同文本的优秀译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四、结语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将工作坊引入翻译教学有利于摆脱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以上探讨,基于网络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三点优势:第一,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为翻译课堂注入活力,可鼓励学生在实践、协作、讨论中学习翻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探讨网络信息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新时代翻译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翻译教学网络化,有利于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增加课外学习时间的投入;第三,翻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现实中翻译工作者经常使用的网络工具和翻译工具,使翻译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翻译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霍兴.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微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110-114.
[2]靳振勇.“工作坊+博客”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2(6):93-95.
[3]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4]李瑞林,贺莺.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项目翻译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1,32(1):94-98.
[5]刘娜.翻译工作坊教学法中同伴反馈效用的实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98-101.
[6]刘悦明,熊宜春,陈勇.创建网络翻译课堂,推进翻译教学改革——以一堂翻译课为实例[J].外语界,2011(1):82-88,98.
[7]陶友兰,刘敬国.以提高译者能力为中心的翻译硕士笔译教学综合模式新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4):87-95.
[8]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3):57-62.
[9]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外国语文,2005(1):139-142.
[10]杨柳.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58-60.
[11]杨艳君,李安.工作坊模式嵌入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97-103.
[12]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0-73.
[13]张瑜.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翻译教学走向[J].外语界,2003(1):13-16.
本文为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翻译工作坊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325)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