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万先+方炜+付华蓉
摘 要: 管理出质量,高三语文备考也不例外,本文就如何设置科学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组织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三语文 备课组长 角色定位 备考组织模式 科学高效
一、一个困惑与备课组长角色定位
勤奋是一件好事吗?
拿破仑曾经有一段经典的论述:“聪明而勤快的人,让他当高级参谋;愚蠢而懒惰的人,让他当普通差役;聪明而懒惰的人,那是当统帅的材料;愚蠢而勤快的人,则什么也别让他做--最好让他滚蛋。”在他看来,勤奋对于愚蠢的人而言,肯定不是好事,因为愚蠢的人总是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越是勤奋就越是在帮倒忙。这个道理人人皆懂,自不待詳说。那么,勤奋的人为什么不适合当统帅呢?换言之,聪明而勤奋的人当“头儿”有什么弊端呢?
有以下弊端:一是因为自己太勤奋,又因为觉得自己最聪明,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把下属的事都抢着做了,这样下属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二是个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而因为勤奋做了很多事,那么效率必然不高,或者说每件事都做不好;三是因为做了太多事,长期下去,必然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压力,一旦因病缺位,团队就必然陷入瘫痪。
历史和现实中因为聪明而勤奋的人做头儿带来弊端的案例举不胜举,蜀国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那么,假如一个聪明而勤奋的人来做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有什么结果呢?
我们只要稍稍想象和推理,就能察知:一定非常糟糕。
“勤而敏”未若“懒而智”。
备课组长只有三件事要做:掌控方向、监督激励、调节融合。整个备课组像一艘船,备课组长是船长,船长就应该做船长的事。
掌控方向是备课组长的第一等大事。随时搜求考情、学情,以备方向的及时确定和调整。首先,在高三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在全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高考的趋势、特点、考纲的变动及本校的学情等信息制订出弹性可调整的全年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具体、实用,具体可操作的,尤其是在一轮专题复习的顺序上要认真思考和讨论。一是专题板块有大有小,是先复习小的板块还是大的?这就类似于在一个瓶子里先装入沙子还是石块的问题。先放沙子,石块往往就放不进去了;先复习小板块,大的板块往往就会很紧张。二是专题板块之间有何种关联?譬如,诗歌鉴赏、散文、小说、实用类文本这几个阅读板块有没有共通性?能否放在一起复习?顺序如何排列?成语和文言文阅读有没有共通性?三是作文的复习能否编制系列?可否形成“技法指导、话题专题总结、阅读引发思考”三条序列线彼此互补交叉,同时进行复习?以上三个问题应该在整个高三备考开始前就应该考虑好,并且提出来供全组成员讨论,然后编制全年的备考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有弹性可调整,足以从容应对复习过程中的种种意外。
二、语文备考组织模式优化设计初探
调节融合是备课组长的又一件大事。宏观计划有了,如何分工、如何落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备课组织方法是备课组成员每个人承担一个小周的备课计划,这样当面对一个大专题板块(比如诗歌鉴赏、散文、小说)的时候,由于每个成员只是承担了某个或某几个章节、考点的复习研究,一方面使得备课组长一个人要应付所有专题版块的复习策略准备——“奋其私智而不足”,另一方面使得除了备课组长之外,其他成员不能系统地对整个专题板块进行宏观观察。这样专题复习实际上陷入零散化,无法形成紧凑高效的专题复习战略计划。而且,很多时候往往是事到临头才仓促应对,复习策略研究得不够深,资料选择多粗放,效果自然很差。
如果换一种更科学的方法组织语文复习备考,就可以大大提升效率。能否借鉴军队中、企业中的“任务或项目导向的小组组织体制”呢?能否把语文的各个专题看成是一个个任务或者项目呢?
如果可行,就可以将所有专题大致切分为若干个项目:语言运用基础(名句默写、词语、语病、连贯、图文转换等)、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作文。这样根据自愿选择和统筹安排相结合的选择,在充分考虑到教师个体的特长爱好的前提下,实行专题项目包干负责制。各人承包的具体事务包括:考点考纲研究,近三年考题及趋势预测研究,复习资料的研究和准备,公开课,命题,清理提纲的编写。如下图所示:
如此整个高三语文备考事务被切分为若干个项目,备课组内每位组员都是“项目经理”,都是管理者,在所有复习阶段上包干负责自己的项目,并且可以通过月考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测反馈,之后加以修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组员提前编制学年计划,做好专项复习的准备。一学年之后,每位组员都会成为自己负责的板块的高考复习专家,等到带完三届高三,组员通过对三个板块的深入研究,基本上可以对整个高三复习备考进行宏观鸟瞰。这样就为学校语文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行家里手,实现了学科“高精尖”的可持续发展。
三、模式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的分工合作实现了各有所专,发挥特长,实现了全组智力的优化整合。唯其如此,才能一方面使得组员有时间和精力细致地研究某一个专项,成为某一个专题复习的专家,另一方面使得备课组长从繁复的事务中抽出身来,专门从事“船长”的工作,引领全组破浪前行。
但是,这个组织模式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紧要的问题:
1.整个高三语文备考的大框架一定要在全组充分讨论的前提下率先确立。如各个复习阶段的时间分配、专题的复习顺序等,各专题复习应该在大框架范围内实施计划。
2.大专题的复习应该进一步细化分工。基于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大专题的负责人可以在备课组内招募一些专业特长爱好相同的老师组成临时小组共同实施本专题的复习。首先,专题负责人提前完成对考纲、真题的研究,并且拿出本专题的复习框架,选好复习资料,订好本专题的宏观复习策略,然后在专题临时小组内进行横向或纵向分工。所谓横向,就是按照考点分工,如文学类阅读可以分为散文和小说,小说又可分为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或者分为概括类、理解类、作用类、赏析类、探究类。所谓纵向,就是按照复习进程或要务分,比如可以分为计划目标制定及监督、早读设计、正课学案设计、阅读课设计、检测反馈设计等。这种分工的细化大有好处,比如按照这种分工原则,高三作文教学就可以实现“系列化”:作文可以由三个人负责,第一个人专事技法指导的课程设计,第二个人专事常考话题专题的总结并且命制作文题目,第三个人专管每周阅读资料的集编,设计小作文题目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3.资源共享、观点交流做到“绝不藏私”。语文备考绝不可能依靠一人之智完成,要真正实现“群策群力”,就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各种资源、信息在成员之间做到无障碍流通共享。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流通渠道,比如建立QQ群、集体备课等。成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地以各种方式表达观点。二是要培养团队意识。现实中有组内成绩排名等不利因素,导致成员“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因此要引导成员淡化校内排名,因为最优秀的备课组也有最后一名,最糟糕的备课组也有第一名。荣誉归于集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理风貌。三是要纠正一些不良的思维定式。比如“以言毁人”、“以人毁言”、“以一节课断定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等均需要纠正。此等错误思维不纠正,正常交流很难进行。比如如果大家普遍存在“以一节课断定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思维,那么上课之人必然不能以平常心待之,必然精心准备,力求完美。而听课之人,听完该老师的一节课之后就主观断定该老师的教学水平,认定此师所有的课均是这般,下次就不愿去。如此,听课评课交流何以为继?四是要从评价机制上加以保证。比如,在评职时将市质量奖的比重加大。
综上,以上基于“管理出效率”的前提,优化备考组织模式的策略,已经在实践中取得相当的效果,希望借此以求语文备考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德]埃米尔·路德维希,著.梁锡江,译.拿破仑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6.
[2]吴翔华.管理学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