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摘 要]高三语文的三轮复习模式分别为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查漏补缺。每一个环节都是高三复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第二学期的二轮复习阶段更是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主体是提升能力,更兼有对基础与补强的衔接。结合近几年高三语文教学的实际,从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复习建议等方面对语文二轮复习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高三语文 二轮复习 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高三语文三轮复习已经是多年来固定的复习模式。一轮夯实基础,二轮提升能力,三轮查漏补缺,每一个环节都是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笔者认为,进入第二学期的二轮复习阶段更是重点中的难点,把握好这一环节,既可以进一步夯实一轮复习的基础,又可以经过二轮的强化后可以大幅度提升语文的能力。故此,笔者结合近几年高三语文教学的实际,对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方策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进入二轮复习,语文复习要以“新课标”和“2015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为纲要,以反思归纳一轮复习中的问题为依据,以重点强化训练、自主针对复习为主要复习方式,继续推行“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训练),全面梳理和完善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全面强化知识重点和考点,集中全力突破难点,以模拟考试为主要复习手段,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思维和规范卷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1.强调基础,反思一轮,整体梳理,夯实提高
二轮复习,必须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仔细盘点语文一轮复习的得失,依据考试说明对所考知识点进行整体梳理,让学生对照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做到复述、默写、解读、比对、分辨、归纳、整合、分析、理解和运用,全面强化“三基”,要以“错题集”为线索,反思复习过程,再现错误题型与相关知识点,夯实复习成果。
2.整理信息,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提高能力
要按照《考试说明》中的典型题例,广泛搜集筛选高考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和深入研究。要按照高考命题的内容、题型、要求、难度,精心编写讲义,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或模拟考试,要通过训练进一步查找知识点的遗漏和能力的短板,通过检测进一步检查学生在答题规范、解题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自主复习、及时纠错、解决短板、回扣提升。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国家政策方针所关注的问题,社会中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与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相联系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或在试卷讲评中渗透,进而拉高学生对高考的整体感知度,全面提升考试能力。
3.调适心理,提升信心,加强监控,讲究效率
要联合学校、家长,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疏导学生的障碍心理,调整学生的复习心态,要为考生提升信心,鼓舞士气,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深入细致地做好所在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控制训练数量和质量,强化落实集体备课,注重复习方法,在有效学习时间里要效率。
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新课标”和“考试说明”,把握方向,回归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和《2015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江苏高考命题的核心,是命题人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所以要准确地掌握“新课标”和“考试说明”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典型题例,并且在二轮复习和整个后期复习过程中,对考点要系统把握,准确认识,深入理解,灵活运用。面对高考试题的变化多端,我们唯有强调复习内容的基础性,以不变应万变方能取胜。因此,后期复习要高度重视,及时下发“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以此来夯实基础,强化考点,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提高针对性,增强复习效率。
(二) 抓住语文二轮复习中的重点,讲究方法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面面俱到,均衡用力,显然不符合学习的规律,因此,我们要大胆取舍,强化语文考点中的四个方面。
1.文言文阅读:实词与虚词并重,联系课本及讲过的文言基础知识,触类旁通。
文言文实词的复习重在把课本的文言知识进行迁移训练,文言实词量大面广,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课本,认真复习课文,对考纲中规定的120个实词进行整理,细加揣摩,强化记忆。高考试卷中大部分的实词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
文言文虚词的考察除了注意江苏高考历年来典型的题例外,还要全面掌握考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在识记时也要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抓住翻译这个法宝,试着对文言文进行全文翻译,不要仅仅局限于翻译题目中的几句话,还要在翻译文本中达到对实词与虚词考点的强化,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另外,还要对文言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充分了解,例如官职的升迁,朝代变迁背景,人物的称谓等等。这些知识看似与考点关系不大,但是却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读懂文本。
2.诗歌鉴赏:抓意象,明情感,析手法。
诗歌鉴赏可以说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因此,要做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明确诗歌鉴赏中意象、手法、情感、内容、语言等所有的知识点。如语言方面常用有: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悲壮慷慨、沉郁顿挫、豪迈雄奇、幽默讽刺等,还要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想象联想、虚实等。另外还有常见的思想内容,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思乡念亲、惜春悲秋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不仅要识记,还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对照理解,切实把握住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所以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要尽可能地挖掘出最大信息。这就需要学生既要了解书本知识,更能从诗歌中的注释和意象中得出相关的信息。诗歌鉴赏更要披文入情。所以明确意象,体悟情感,抓住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必须掌握的技能。
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抒情性。所以品读鉴赏五看法对诗歌鉴赏很重要。要仔细阅读题目、作者、注释、设置问题、诗歌内容本身,进而抓景语和情语。结合课本及做过的讲义,积累常见意象。诗歌中存在着大量固定意象,把握住它们的含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如月亮,知道了月亮是思乡怀人的“代名词”,就能很快把握作者的思乡或羁旅之愁。还有柳、菊花、梅花等意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鉴赏诗歌。总之,我们对诗歌的复习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应对高考。
这里还要谈一下快速把握作者思想内容的方法。①明确诗歌的写作思路,一般是前半部分写景叙事,后半部分抒情议论,这样我们把握诗歌情感观点就要从后文出发。②明确作者及写作背景,常见作家的主体情感一般是固定的,比如辛弃疾常与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仕途不顺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南宋的作家一般会谈到国家的现状、个人的遭遇等。③抓情语。作品中往往有些诗句带有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春夜喜雨”,一个“喜”字定下了感情基调。另外诸如:愁、恨、别、伤、孤、苦、悲、凉、怨等,抓住这些我们可以很快抓住思想情感。
3.现代文阅读:精细阅读,从文本入手,规范表述。
首先,明确文章的文体是散文还是小说,这样在阅读时可以有所侧重。散文抓文章抒情议论的句子,小说抓人物、情节、环境、主旨。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步,认真快速阅读,圈划出重点句子(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转折连词、指示代词引领的句子等),整体把握文本。明确:文本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第二步,带着给出的问题,重读文本,找出答题所在的区间,逐一解决。阅读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实到虚的规律。
再次,强化相关题型答题技巧。
①从文本出发。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确定相关答题信息。
②筛选出信息。在答题区间内筛选出主要信息。抓重点句,抓句子主干,去表及里,去繁就简。
③提炼整合。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相关题型答题思路,整合所筛选的信息词句,重新组织语言答题,表述要完整。
④根据分值确定答案。一般情况下,4-6分的题,不是一句话就能答全的,往往需要分条表述。
4.作文:强调审题,积累素材,增加亮点。
高考作文除了考察基本的作文技巧外,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生活、人生的关注思考,考查学生能否在行文中积极地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考查学生能否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自己想要得到的分数,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1)平时课内外阅读积累。引领学生把课本内外的素材及独特的生活经历、令人感动的事件等材料汇总整理,按专题进行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工作。(2)强化准确审题能力。除了掌握必备的审题的方法,更要进行大量的审题训练。在训练中夯实审题能力。(3)准备几篇成功的范文,尤其是思路成熟的文章。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近几年高考热点习作整合出几篇思路成熟,结构巧妙的文章,与学生一同仔细推敲分析,选择出最适合自己行文的范本,做好迎考的准备。
(三)大力推进基础落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来高考的结果告诉我们:基础知识的考查永远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任务。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让考生取得高考的理想成绩,就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和提高答题能力,就必须在复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归纳、探究,达到查漏补缺、提高得分的目的。为此,二轮复习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复习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调控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教师的干预包办。要坚持抓好以下几点:
1.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语文学科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统筹安排,或集中或分散使用二轮复习时间。
2.学生自主时间的利用,教师要科学引导。可以用来回扣课本,落实基础知识,也可以对错题集和一轮中出现的难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3.教师的讲授、训练、模拟考试和讲评,都最好在正课时间完成,自习时间要全部放给学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复习方法策略即使再完美无缺,如果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那只会事倍功半。故此,一切从学生出发,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这是重中之重。任课教师要深入班级,走到学生中去,心里时刻想着学生,切实提高复习的质量。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