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政治学院 李春花
高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文/西安政治学院 李春花
从总体上看,高校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教育地位,高校学生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也有完善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重要的理论教育阵地,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发展规模以及目标任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专业课程教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传输给学生。
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考
(一)高校担负着培养国家人才的教育使命。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主要人才,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目前,培养高校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精神,同时也希望让他们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其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国高等教育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让高校学生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武装,使他们能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独立的人生观以及崇高的价值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主要教育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已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大教师队伍,实现高校扩招政策。根据教育部统计的结果,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27万人、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49万人、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56万人,这三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真正实现了从精英型教育到普及型教育的转变。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中引领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作为国家和社会主要教育力量的高校,建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
(二)高校是连接人民群众和科学理论之间的重要桥梁。我们认为,高校不仅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和展示平台,也是集中了社会新思潮和新思想的重要活动场所。高校学生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保持着活跃的思维,他们年轻、热情、活力四射,眼光独特而敏锐,他们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引领中国走向富强、走向繁荣、走向昌盛的主要力量,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而高校学生拥有创造未来的潜力。因此,若想赢得未来,就要赢得青年。高校是传播知识体系文化价值的主要渠道,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宣传与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职责,构建人民群众与科学理论之间的重要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能够被当代高校学生接受、是否能有效融入整个学校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境遇和未来命运息息相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都得到了深度变革,在此基础上政治思想也得到了完善。高校教育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和网络媒体的开放下,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前沿阵地。科技手段的提高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大力开放,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而且更便捷。而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校学生自然会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各种不同的思想与文化,网络便捷虽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负面思想和消极言论,高校学生因为没有受过社会的磨炼,在这些有煽动性质的思想影响下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高校具备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人才优势。高校选拔进来的学生通常都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功底,他们受到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因此在思考问题上能够比较深入且全面。可以说,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一大批敢于开拓创新和具备扎实理论功底以及能够坚持正确方向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领导者,不仅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且还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领域发展动态;高校是培养人才队伍的主要场所,可以依据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和积极的政治思想,培养具备良好素质和锐意进取的理论教学科研骨干,不断对队伍进行充实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骨干。
(二)正确的价值观。从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来说,高校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学生普遍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而且思维活跃,对很多事情有明确的判断力和成熟的思考能力,由于他们没有真正去体验社会生活和人生历程,思维方式虽然比较完善、心智比较成熟,所以在这个时期科学价值观还没有固定的形成体系。通常,高校学生对很多问题的利害关系判断相对简单尤其在比较现实的问题中能够采取超越态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他们拥有容易接受超越性和整体性的价值观思想。针对这一点,在高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中必须抓住这个关键环节。
(三)有效的理论教育渠道。高校不仅是传播先进观念和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校往往在教育中,将规范化的教学制度融入人类文明成果中,并通过比较先进的观念使其传播。与其他教育途径相比,高校教育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科学性以及跟踪式的教育模式,比其他教育内容更全面、更完善、更具影响性,而且在整个投资成本中也比较低。高校拥有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教育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在管理和操作上比较简便。因此,我们说高校是有效的理论教育传播渠道而且这种观念在中外教育已达成共识。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中,高校应努力拓宽教育途径并发挥自身良好优势,在积极探索和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中构建比较科学化、合理化、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具体说来,高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应当发挥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能够顺利进行,就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为了不断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负责担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有必要对社会上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加强对现实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具体研究,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为了使教学思想能够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高校学生感到有疑难的问题进行准确回答。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大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他们能够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应当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之中。教师本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而高校教师不仅要关心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同时也要对高校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教育。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步加剧,当代高校学生往往在毕业时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正确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高等教育中就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专业课学习。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高校进行时,就不能只依靠两课教学同时有必要将专业课教学和理论学习有效结合,使理论学习有效渗透进专业课教学。高校开设的专业课教学素材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著名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巨匠和思想巨匠身上学习其勇于奉献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我国自古以来,也有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民族和国家奉献毕生的精力。将这种思想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为学生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帮助,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具备科学批判精神。通过这些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当代高校学生勇于自我奉献社会和担当的高尚品德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应当体现在高校的各种活动之中。在高校教育的各种学术活动中,应该充分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让老师在传授具体知识中为学生们讲解正确的思想价值,使这种思想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深刻思想,同时产生出对于这种思想的神圣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可以在业余时间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并认真完成。在做具体的实践活动时,可以将现实生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实践脱节问题和理论教育问题,更有利于实现理论化向实践的转化过程。学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切实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加深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充分丁解、更可以让他们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顺利开展。若想加强高校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首先必须要加强校风建设并优化校园环境。高校管理机构,应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和完善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促使高校共青团组织和高校党组织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而使团员和党员成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模范代表。其次,高校的广大教职工要率先垂范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参照对象和学习榜样。最后,为了使高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魅力,就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环境和氛围,使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在高校中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同时也看到了在高校中开展的优势。现阶段,科技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竞争,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学生受到某些负面消极影响。当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迈进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高校学生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进取,通过学习全面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1]韩柱.高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N].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高鑫.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谈起[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88-89.
[3]高国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J].学习月刊,2015(1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