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莉
【摘 要】练习课教学设计思想应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遵循其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同形式的练习课,不同的练习内容,都要有不一样的要求,以培养学生不一样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策略;自主性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课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
在实际教学中,练习课并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多数的练习课都有以下情况存在: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练习没有目的,没有重点,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怎样做才能达到练习课练习的高质有效呢?结合平时的点滴体会,整理如下:
一、 练习课设计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练习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是组织者,只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启发和适当的指导、点拨。
2.适度性原则:练习课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目的明确,既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又要做到因材施教,个别指导,适时适度地开设练习课。
3.趣味性原则: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具体生动、有趣有味,使学生乐学,愿学,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4.针对性原则: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练习,通过练习明确正误,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5.综合性原则:根据练习要求,尽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6.创造性原则: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高度,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努力思索,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积极去发现。
二、练习课设计的要求
1.要体现不同的题型
例如计算方面的题目,可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让个别学生板演,并说出他们的算理,其他学生与板演的学生比赛,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发展了他们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解决和文字题可采用谈话的方式,如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一层一层延伸,深入挖掘,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引领,这样让学生从一道题学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从而解决一类这样的题。
2. 要照顾不同的层次
教师尽量要选择一些与生活接近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相联系,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想象的问题出发,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暴露出思维的缺陷,老师再有针对性的点拨。在教学中应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 “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如果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练习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又例如,在求未知数的练习中,教材安排的都是填括号的习题,既单—又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境来改变这一局面。如:聪明的小猴算了一些加法题,可被捣蛋的小猫给弄脏了(出示:4+( )=9、( )+2=9……),你知道它算的是几加几吗?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争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形成了跃跃欲试的局面,有效地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4.要关注练习课的流程目标
练习课与新授课一样,每课时每环节都有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练习课通常也分为四个流程。
流程一:回忆再现,导入练习。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或习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本环节要围绕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设计问题。问题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也可以是典型的一道或者是一组习题;还可以通过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回顾再现应简短高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形式。
流程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本环节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学生逐题练习,及时订正。作为分层练习中的“分层”一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二是指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做题的速度有差异,作为提高性或拓展性练习,是作为调控练习时间,培养优等生的数学能力的选做性练习。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的习题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要及时订正和评价,保证其正确率;在订正和交流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发现有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
流程三:自我检测,反馈完善。通过学生自我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本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测试题。测试题可以是以测试纸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课本上或作业本上的习题作为测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批阅,对测试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流程四:总结本课,延伸課外。通过引导学生对所练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识、感受收获;通过课外延伸作业,强化“双基”,培养有关的能力。本环节要对本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升,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