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课堂的问题意识

2017-11-25 17:24于洁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合作学习大学

【摘 要】随着“双一流”建设打开中国大学发展的新篇章,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就需要培养一流的大学生。在建设“一流”时代的号召下,需要克服传统大学发展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纵观现实的大学课堂,教师们尝试各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情感、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问题意识;合作学习

一、问题意识的基本概念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中外学者的共识。教育先祖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形象地比喻:“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释更为重要。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合作,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在大学课堂中也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在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中的人际互动。合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强调师生之间互动的界限,主张在合作学习中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互动。合作学习中的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还包括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人际互动与交流,从而使教学成为主體的互动网络。合作学习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希望通过突出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问题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的意义

在大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屡试不爽。问题意识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之一,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苏格拉底说:“ 问题是接生婆, 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亚里士多德则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正是由于人们的问题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在合作学习中,思维的碰撞,知识的交流、观点的萌生全是来自问题意识的滋生。所以问题意识就是合作学习中所谓的“接生婆”。当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给定一个主题时,学生们头脑中的问题意识随之而来。每个在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关于给定主题的疑问。伴随着疑问的提出,各自立场意见的发表,合作学习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具备问题意识的合作学习成员收获必定是益多而匪浅的。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在合作中的想象力,对教师给定的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对问题的解答更加周全和完备。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以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得映彰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更加具有创新意义。

四、大学课堂问题意识缺失成因及改进

大学问题意识意识的缺失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历史成因是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应试考试的制度。在古代孟子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最高价值取向是忠和孝。在家要服从家长, 在校要无条件尊重老师的权威。在这种文化环境的长期影响下, 学生缺乏独立人格, 批判性不足,问题意识自然缺乏。由古代的科举制到如今的应试考试模式,考试内容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方面, 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高校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建立更加灵活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如以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讲评, 及学科研究内容综合给学生成绩和学分等。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大学课堂问题意识缺失的内在因素在于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如今的大学里照本宣科、PPT起主导作用的课堂屡见不鲜。学生们既没在课堂中思考问题,也没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大脑中根本就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天或是几周,甚至就是课后,该堂课所教授的内容便忘得一干二净。问题意识则在课堂中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固化的作用,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从而加深印象,并对该内容产生新的拓展。所以大学生在自身学习过程中要抓住你认为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思考、挖掘, 分析成因, 直至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大问题细小化, 分解成一些小点,一步一步将范围缩小, 抓住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教师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从古至今,内外兼备的分析大学课堂问题意识缺失成因,才能更精确的破解难题和改善方式,以此来响应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时代号召。

作者简介:于洁(1992-),女,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1]胡选萍.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析[J].成功:教育版,2009(3):23-23.

[2]孙霞.高校何以培养创新人才——大学生问题意识的视角[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89-93.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合作学习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