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广东 惠州 516211)
一道习题的改编与思考
林永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广东 惠州 516211)
通过教学积累,仔细分析研究各地中考试题,其中很多题目都是课本例题习题改编而成.在日常教学中,教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而教材例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与能力高低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教材例习题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作用;另一方面,教材例习题能够启发思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通过例习题的改编以不变应万变,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图形;线段;函数;面积;改编;思考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难点内容,伴随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在形式上越发多样化,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常常感到困惑与压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课本的一些经典习题的改编,细心钻研,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的解答方法是类似的,过程并不困难,那么我们如何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原题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P14,习题26.1 第7题,如图1,在△ABC中,∠B=90°,AB=12mm,BC=24mm,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B以2m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C以4m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PBQ的面积S随出发时间t如何变化?写出函数关系式及t的取值范围.
图1
解∵AP=2t,BP=12-2t,BQ=4t,
原题分析动点问题主要是反映一种函数关系,揭示在动点的运动变化中各变量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问题.由于平面内某一点或某图形在进行有条件的运动时,引起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我们认为这就是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怎样来建立这种函数关系式呢?本题我们可以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是“动中求静”.这种类型也是中考常考的双动点与二次函数的结合问题,难度中等常常以九分题出现.
图2
改编1 如图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条边OA、OC分别位于x轴和y轴上,OA=16cm,OC=8cm,现有P、Q两动点分别从O、C两点同时出发,P点在线段OA上沿OA方向以2cm/s的速度匀速运动.Q点在线段CO上沿CO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式子表示△OPQ的面积;
(2)求四边形OPBQ的面积;
分析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将双动点从原题的三角形迁移到矩形,通过基本图形变换,让学生经历新的探究过程,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2)S四边形OPBQ=S矩形ABCD-S△PAB-S△CBQ
∴四边形OPBQ的面积为一个定值,且等于64cm2.
图3
当点Q在CO边上运动时,求△OPQ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将双动点从原题的三角形迁移到梯形,本题在求三角形的面积过程中需要结合解直角三角形,先求出三角形的高.突出了学生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解出的是题目,巩固的是基础,训练的是思维,提高的是能力”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中考题型的分析和研究,选取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在动点的运动变化中,以点的变化带出线段的变化,以线段的变化带出图形的变化,由此,能够感受并理解由动点的变化引申出来的图形变化,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推理演算.我们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变中找不变,这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也是解决动态几何数学问题的关键.
(1)改编习题本身也是对习题的有效利用,通过对习题的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灵活性,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2)面对普通的习题,我们加以挖掘,有效利用,就能提高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速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1]程银生.一道期中测试压轴题的命制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1).
[责任编辑: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6-0028-02
2017-07-01
林永珍(1979.06-),女,广东揭阳人,从事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