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绍文 杨 梅
教学价值生成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载体探究
季绍文 杨 梅
教学载体的恰当选取,是保障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学工作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的基本条件,本文围绕教学价值生成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载体问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教学价值生成视域 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载体
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事业基本理论的指导约制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实质,就是要以类型多样的教学载体作为基础性教学工作实践渠道,以介绍和呈现类型多样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知识内容要素作为中心内容的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从这一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在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载体在具体择取和运用过程中,是否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综合效果获取水平,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面对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学知识内容,择取和运用适当类型的教学内容呈现载体,借由改善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任课教师与对象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保障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教学效果获取水平不断改善优化,进而逐步提升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开展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教学价值生成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载体展开简要阐释。
(一)基于概念内涵界定层次存在混淆性和模糊性
受多种多样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教学载体的基本内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与教学方法之间的混淆现象,而在实质性层面,方法要素与载体要素之间本身具备鲜明差别,并且集中展现在如下所述的几个具体层面:
第一,基于实体与非实体考量层面。方法要素与独立人类个体的各项基本活动之间具备密切相关性,在特定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明确设定的实践背景之下,通过对适当类型教学方法的引入运用,能够实现实际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主体性要素与客体性要素之间的充分结合与转化,并且教学方法通常会伴随着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预期设定的教学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的背景之下,教学内容参与主体活动过程的结束,通常会导致教学方法要素延续存在的价值完全消失。载体要素是具备充分外部显示特征的真实性物质载体,能够被独立存在的各类主体进行认知和把握,具备较为充分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基于信息要素承载状态与非承载状态的考量层面。信息要素的承载性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显著特征,本身承载着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领域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内容等信息内容要素;而从存在属性角度展开分析,通常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对任何类型教学内容要素的有效充分承载。特定教学载体在完成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内容要素的承载任务过程中,同时具备内隐性和外显性的表现特征,但是只有在针对实际承载信息要素进行外部呈现过程中,才能顺利获取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第三,阶级性和非阶级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特点,在于应当借由对恰当类型教学载体要素的引入呈现,充分展现和揭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客体要素的阶级属性,但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学方法将会难以展现出充分的积极性。教学载体的积极性,在于能够展现出特定阶级群体参与精神生活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规范化,确保实际组织开展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能够稳定顺利地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第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生成,与预先设定的教学工作组织开展目标之间具备相关性,只有切实提升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确保在实际组织开展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遵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具备的一系列专有特征,运用类型多样的教学载体开展具体化的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呈现工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充分关注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效果生成之间的充分结合,确保实际教学过程中,预设教学目标能够具备较为充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而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展现出较为充分的计划性,效能性和可控制性。而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在预设和生成层面所展示的相互脱节问题,无疑给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过程中,预设教学生成目标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第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生成,离不开多种类型教学载体对教学信息要素的有效承载。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历史发展实践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教学工作,本身具备教学科目数量众多,以及教学内容较为丰富的具体特点,因而也给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载体的适当选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在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受多种多样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无法结合具体面对的教学内容择取恰当类型的教学载体开展具体化想教学实践工作过程,导致实际面对的教学内容要素与教学载体形态之间,无法建构形成稳定充分的相互贯通、相互包含,以及相互促进关系,给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想要在基于价值生成的教学理念指导背景之下,获取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借由采取和运用适当类型的指导和干预措施,确保在实际开展的教学载体选择工作过程中,能够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切实督导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课任课教师,全面充分认识教学载体与教学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局,并且逐步掌握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取恰当教学载体的实践本领,通过具体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呈现,确保实际开展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
要在具体运用多元化教学载体开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载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征,并且以教学载体为基础,重点致力于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过程中,充分彰显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多元化教学载体的充分应用价值,在逐步改善提升对象学生群体在学习吸纳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内容过程中的感知真切性背景下,确保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改善提升。
针对教学价值生成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载体问题,本文择取教学载体价值缺失问题分析,以及基于教学价值生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的选择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胡银平.海派文化视阈下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拓展与实现路径[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6~10.
[2]何萌.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兼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2):161~162.
[3]马英华.教学价值生成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载体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1):99~101.
[4]施红玉.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载体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1(11):59~61.
[5]裴育萍,岳新风.试析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探究性教学模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01):58~60,64.
[6]罗昌勤.构建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的难点和对策——基于生态系统观的视角[J].南方论刊,2014(05):97~100.
[7]刘顺,段洪涛,凌惠.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述评[J].创新,2014(04):100~106,127.
[8]李凤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教改试验班为例[J].经济师,2009(05):90~91.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季绍文(1977-),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梅(1984-),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