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
以课标为导向,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王 涛
在教学生掌握地理主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索在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站在教师的角度如何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
教学思维 综合分析 教学策略地理环境是一个由自然和社会多要素共同组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体,同时它还与其他学科互相交叉、融合。所以我们必须依靠课标,同时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新的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三个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科学教学方法,在运用教学方法中享受教学过程,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建设和谐高效新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日常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图文材料,把抽象复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呈现,然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探索思维过程的经历和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为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有效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设置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过程上,真正让探索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不能墨守成规,不能一言堂,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花精力下功夫选准备的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会使同样的教学内容取得不一样的效果。科学地划分和建设好学习小组并引导各学习小组良性竞争也是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做法,小组加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喜欢课堂。
高考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地理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主干和重点知识,不能图省事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有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灵活运用。不怕“浪费时间”坚持有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高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经常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来创设情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把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培养形成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目前的高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和热点,从地理视角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因此需要我们老师在提升个人魅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认真琢磨,设计出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知识生成过程,培养其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新课标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适合自己的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我们都知道方向比努力重要,享受过程比知道结果更重要,我想只要我们深入进行课堂研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解决种种难题,克服重重困难,一定会使我们地理课堂更加有效。
[1]季春花.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再思考[J].语文天地,2011(13):8~9.
[2]烟台市地理课程实施的有关制度 internet资料[EB/oL].
[3]郭强,王秀芹.浅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11~13.
山东省烟台第四中学)
王涛(1984-),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与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