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语言学理论教学效能的策略

2017-11-25 09:54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语言学理论

龚 韶

浅谈提升语言学理论教学效能的策略

龚 韶

语言学理论课程的关键是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我们认为有效的提升策略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的建构流程,结合汉语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致,鼓励提问和质疑,扩宽课程的信息含量,改革考试的形式等。

语言学理论 教学效能 学习兴趣 创新精神

通常来说,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课程都有设置语言学理论课程。但是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不够浓厚。如何提升语言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是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们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对语言学理论的理解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教学角度出发探究语言学理论的教学问题,探讨提升语言学理论教学效能的策略。

一、让学生参与整个理论的建构过程

教师把语言学理论的简单概念分析得再明白清晰,学生也仅仅是知道结果,却不能理解形成结果的原因,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个过程是教师们应该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广泛的认同,牢记理论并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理解理论的形成过程,继而使出各种办法把学生带到这个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走理论的最前端,跟随理论进步,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

以认知语义学为例,教师讲解时应当把语义学成长进步过程介绍明确,再从传统语义学探究——训诂,引入到结构主义语义学,关联产生语义学,最终进入认知语义学的成长史,用史的形式启发学生理解各式理论的发展和局限,让学生理解每次理论的进步皆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语言理论及语言学家的纷争中逐步完善。如此会让学生掌握理论学科发展的关键内容,把握理论中的精华。再比如说传授第二语言理论中的多元发展形势,应当布置在第二语言习得依次探索后面,先向学生呈现 1974 年德国学者梅塞尔(Meisel)、皮纳曼(Pienemann)、科拉赫森(Clahsen)等人研究的德语,将之当成第二语言习得依次探索的成果,指引学生概括出第二语言的习得经过不只是根据语言习得顺序确定,另外还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别有关,因此自然而然做出总结:第二语言习得会是一个多元化成长进步的历程,进而让学生把握住多元发展形式的关键立场。

二、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一门课的认真情况全凭兴趣,所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刚了解语言学理论基础的大学生,都会觉得理论很乏味,这就无法借助学科自身魅力引发学生关注。石毓智剖析过人们对读书的兴趣减退的问题,他觉得主要的原因是目标有限:不少人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生存,有个稳定的工作。因此教师在传授语言学理论的时候,关键点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增加,教学效率自然就提升了。我国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及其方法大部分出自西方,就像吕叔湘所说:“过去,中国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也就没有系统的语法理论,所有理论都是外来的。外国的理论在那儿翻新,咱们也就跟着转。”所以,教师必须思考的极为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把语言学的理论和汉语融合在一起,语言学的理论只有与语言实际相融才会更加生动鲜活。因此,我们总结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理论兴趣的措施是:让学生先从熟悉的汉语事实开始,应用归纳式的教学办法。例如教授结构式语法时,利用小说中的例子让学生比较“好 +形容词”和“好不 + 形容词”,像“好热闹”和“好不热闹”、“好容易”和“好不容易”比较中间加“不”和不加的用法及产生的语义效果,最终得到“好不”当作一种结构式的含义,接着再加入“构式”的定义,最后指引学生在此基础上解释其他的语言现象。

有句话说“真理是平凡的”。教师应使学生懂得人们总是对平时的事物习焉不察。就像地球的吸引力,它制衡人们的动作行为,东西一定会向下掉,人进行跳高时会受到约束。但这种现象人们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不会有人注意,也不会对此感兴趣。不过牛顿却注意到一个苹果的下落,从而得出万有引力的结论,这也让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语言也是如此,我们刚学说话就使用它,早已置若罔闻,也就不会有人去思考语言是怎样产生的。语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在等着人们去发现。学生对语言事实剖析时会明白语言学的理论不是死板的,它是能够分析各式语言事实的法宝。学生体会到语言学理论的魅力,自然就会主动学习。

三、正视语言理论的局限性,鼓励学生质疑

从理论上来说,不会有任何一个语言学理论能够世界通用,阐明全部的语言现象。语言学理论常常在人们的怀疑中不断的圆满和提高。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播知识,还要将知识进行创新,指导学生钻研某些语言学理论的局限性,发现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我们可以引入汉语语法学体系有分歧的例子给学生加深印象:在分析“他的妻子死了父亲”这一结构中,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因此在分析结果上对主谓语的认定存在分歧。借助类似的语言事实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理论是逐步完善,语言学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

身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在不同的立场剖析语言现象,传授学生查阅文献的方式,概括前辈的探索成果并对比他们的利弊,还要鼓励学生对前辈的分析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钱学森曾经感慨:“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利用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发出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怀抱激情学习,就会让整个语言学理论的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四、超越语言学理论,增大课程的信息量

教师的职业目的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不只是给学生传授语言学理论,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学理论后有所启发。例如语言学的认知是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彼此相融、彼此贯通而成的新兴学科。基本上全部和认知语言学相关的教材都有类似定论,这个定论须要传授给学生,方可使学生理解知识交叉的重要性。郝凤霞、张春美对100年中466 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知识背景做了考察,发现“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哲学与人文修养、既专又博的科学知识结构,它意味着知识背景交叉成为科学家打破习惯思维、扩大创新思维广度、取得原创性成果的源泉。”当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上学时就说过,老师希望他“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因此钱学森学习了关于物理、生物、化学等各种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对他以后的成就做出了贡献。

经过对知识全面的扩充,不但能巩固学生对认知语言学定性的印象,让学生在很久以后,还可以知道这门靠知识交叉而成的学科是认知语言学,并且还能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学习其他范畴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下对于本科教学的基本考核形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给人的印象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抄在试卷上。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就是在考验学生的记忆力,而不是对知识的应用。并且此方式就是要求学生把老师教的背会,极大的压抑学生自己的思想,还会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觉:上课的时候不用认真,临考试时抱佛脚就能通过。如此以来,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大减少。尤其在语言学理论的学习方面,死记硬背根本把握不住知识。语言学理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明白它的精髓,能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语言现象。实现这个目的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悟性。前面讲过,相同的语言现象能用不一样的语言学理论说明,就算用相同的语言学理论,每个学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也就没有标准答案或固定答案可言。

所以,针对语言学理论课程的考核,主要还是着重在学生利用语言学理论剖析语言学事实的本领,安排考题尽量避开唯一的答案、按部就班的题目,应该是设置具有灵活性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可以自由创新的阐明语言事实。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范畴”概念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对某些指定的词汇分类,而且要说出分类的根据,只要根据明确,不论是意义还是语法功能方面,皆能判为对的。同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难度也会增加,阅卷也需更大的精力。钱学森曾说“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可是在当下仅有的考试方式下,学生也不可能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因此转换考核的形式,不只是阻绝作弊的有用方式,更是引发学生创新的最佳道路。

[1]徐通锵.“改革开放”以来的语言理论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2]金怡.“好不A”和“好A”的考察[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5).

[3]杨晓奇.教学资源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尹国杰.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龚韶(1985-),女,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语言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