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鑫
“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石雅鑫
书法是我国文化艺术体系中的瑰宝,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不同的墨法,可以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墨分五色”作为我国重要的绘画技巧,在书法艺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自从宋朝以来,“墨分五色”作为一种重要绘画技法,就开始与书法艺术呈现融合的态势,并且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立足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从“墨分五色”的缘起展开论述,并深入探究“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中的广泛应用空间。
墨分五色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书法创作
“墨分五色”是作为一种国画创作技法,是通过水来调解墨色的浓浅干湿,进而呈现出多样色彩。一般认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合称五正色,简称五色[1]。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如何提升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甚至提升书法作品的色彩感,是书法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重点。探讨“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的应用功能路径,对于推动书法艺术创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色”作为对颜色的统称,最早出自《老子》。在中国的美术辞典中,对于“墨分五色”有着明确的定义,即通过水量来调解墨色,进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中国国画素有“丹青”之称,就是“墨分五色”在绘画艺术中的直接体现。通过不同浓度墨色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层次和效果,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的代表性特点,通过不同浓度的墨色,可以有效展现明暗、色彩等绘画要素,实现绘画场场景与绘画元素的有效表达。随着国画的发展,“墨分五色”得到了快速发展[2]。在我国古代,文化书画集于一身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也推动了“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早在宋代,国画及书法艺术家就在书法创作中应用“墨分五色”技法,极大提升了书法艺术作品的丰富性功能和表现力,推动了不同艺术形势之间的有机融合。书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在相对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下,会混会使用多种技法,真正实现了书画合一,极大发展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变现层次。可以说,自从宋代以来开始融合发展的“墨分五色”技法,对于书法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墨分五色”与纸质之间的关系
“墨分五色”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影响,离不开纸质材料的发展。在书法艺术创作中,书写材料对于艺术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材质的纸写就的书法材料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早在唐朝,书画作家习惯用皮纸进行创作,墨色较为浓烈,后来现代意义上的纸张在书法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给“墨分五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特别是在南朝时期,开始出现真正的宣纸,让墨色表现力更加强烈,可以利用不同标号的纸,形成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书法艺术“墨分五色”创作技法,是伴随着纸张的发展使用而不断发展,在现代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探究不同纸张和“墨分五色”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墨分五色”与墨质之间的关系
“墨分五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墨彩的发展,从古至今,墨彩的原料与使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书法艺术表现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早在北宋之前,书画家习惯于用炭作为墨彩的原材料,这种模式比较沉暗,虽然表现比较深沉,但是缺乏足够的活力。到了宋朝,油烟墨的初选,极大提升了书法创作艺术的表现形式,油烟墨相对比较明亮,利用油烟墨可以表现比较细腻的笔触,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作品表现力和代入感也更强烈。在我国《墨经》中,就对不同墨的发展进行了深入阐述,同时也论述了墨质发展与“墨分五色”技法之间的关系。对于墨质的深入研究,对于“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墨质表现多样的书法艺术形式,也是现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极大提升书法艺术创作的综合表现力。在书法创作实践中,综合考虑墨彩和纸张,融入多样有机要素,才能有助于“墨分五色”技法的发挥,达到预期中的表现力。
(一)浓淡枯湿互衬法
在“墨分五色”表现体系中,浓淡枯湿互衬法是一种作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在固定量的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引起墨浓淡的变化,进而呈现出多样表现形式,提升综合变现力[5]。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这种表现形式最为简单,同时效果也最为明显,通过墨彩浓淡的调节,达到丰富视觉效果的目标。杨维桢作为我国元末明初的著名书画家,是运用这种技法开展书法艺术创作的集大成者,其创作手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运用不同浓淡的墨彩表现同一作品,极大提升了书法艺术的综合展现力,给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元素,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书法创作实践中,通过运用这种创作手法,可以让笔墨更加丰满,呈现出饱满圆润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同弄浓淡的笔墨,对于丰富书法线条,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6]。从现在书法艺术创作实践来看,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几百年前,这却是一种创新之举,深入挖掘古诗作品的韵律与创作初衷,对于“墨分五色”在现代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淡墨法
在墨彩的五色当中,可以区分为浓墨和淡墨,浓墨表现张力比较强,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淡墨则更有助于表现情感,展现清澈空灵的创作意境。在“墨分五色”创作体系当中,淡墨法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利用淡墨开展书法艺术创作,也是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一种有效表现。与“墨分五色”一样,淡墨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分支,也是从国画艺术中发展衍生而来,进而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得到了推广和运用。董其昌作为淡墨法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充满了“淡”的趣味,“墨分五色”中的淡墨法,不是一味追求笔墨的清淡,而是通过多种淡色之间的有机搭配,形成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创作韵味[7]。董其昌的作品浓淡相见,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引得人深深思考,其中的意境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书法创作艺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也开始不断丰富,淡墨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浮躁的社会中,一丝清新淡雅的墨色,也能给欣赏者别样的感觉。在现实艺术创作中,探索淡墨法的应用,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应用于发展,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涨墨法
单单从字面角度来看,涨墨法并不容易理解,如果将涨墨归于润墨体系当中,则相对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容易掌握运用。在书法创作当中,经常会出现墨汁溢出笔触之外的情形,这也是书法创作的一部分,也会形成不同的书法艺术创作效果。“墨分五色”中的涨墨法,就是这样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涨墨法的浓淡,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控制不好,肆意涨墨,则会让整个书画作品看起来比较脏乱,无法实现预定的书法艺术创作效果。在书写过程中,如果要运用涨墨法,必须选用生宣纸,在写作过程中,也不可以拖沓,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速度,才能呈现出预期的涨墨艺术效果。涨墨法作为“墨分五色”技法中一种比较高端的技巧,具有较高的难度[8]。王铎是我国涨墨法的集大成者,通过涨墨法,王铎极大提升了自身书法作品的表现力。在作品呈现上,整个作品具有很强的层次性,让欣赏者面对作品时候,可以产生较大的心灵冲击。从线条来看,由于涨墨的运用在,整个作品具有较强的韵律感,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丰富性,让欣赏者在作品笔触之外,还有更多的欣赏空间。纵观整部作品,没有墨水堆积的感觉,整个作品是一个立体的图像。在我国国画创作过程中,晕染技巧十分重要,将该种创作技法引入书法创作当中,更是极大提升了书法艺术作品的表现力,达到了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效果,实现了书法艺术水准的有效提升。
(四)焦墨法
在我国“墨分五色”技法体系中,焦墨法是一种最为浓烈的创作手法。顾名思义,焦墨具有干枯、迟涩的感觉,也被现代书法艺术处工作称为枯笔或者渴笔,这种创作手法运用纯墨汁开展书法艺术创作,并不掺水,进而产生一种苍劲的艺术创作效果。在明末清初,程邃是出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应用焦墨法,通过对焦墨法的创造性运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其书画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应用焦墨法进行创作,虽然笔法干枯,但是并没有给欣赏着苍凉的感觉,反而通过纯墨的运用,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让作品更加深刻,营造了更为深远的意境。运用焦墨法开展书法艺术创作,对于创作人的创作功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创作上,要求书法创作者对于笔触有着较强的掌控力,才能实现预定的艺术创作目标,提升书法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融合多种艺术创作手段和形式,并形成其自身独有的艺术创作体系。“墨分五色”作为一种我国国画重要的创作技法,自从被吸收进书法创作体系中后,进一步创新发展,呈现出多样的书法艺术展现形式。在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要想进一步发挥“墨分五色”的艺术表现力,需要创作者对“墨分五色”技法有深刻的理解,并对书法艺术自身进行深入体会,推动书法艺术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满足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发展需求。
[1]张瑾.“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中的融入[J].艺术科技,2015(7):124.
[2]杨卫华.翰墨飞舞成就五色梦想——五色墨书法艺术中心侧记[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1(3):30~31.
[3]高雅丽.“墨分五色”的认识原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6):1~4.
[4]杜君利.“墨分五色”的文化认知原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77,84.
[5]朱乒乓.“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2.
[6]江保锋,闻婧.由“墨分五色”看文人画的审美[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5):697~700.
[7]江保锋,闻婧.由“墨分五色”看文人画的审美[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97~700.
[8]田龙.从五彩斑斓到墨分五色——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笔墨[J].时代文学,2011(16):231~23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石雅鑫(1996-),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四川大学,研究方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