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鑫
浅论风景画写生中自然色到绘画色的变化过程
石 鑫
画家的创作源泉来自于自然,是将自然景物转化成画面的过程,是一个画家审美能力与审美表现的升华过程。本文从风景画发展中色彩多样化的演变及自然色彩在现实中存在的客观多变的色彩基调和个人的主观性对于色彩的认识两个方面对自然色彩到绘画色彩的变化过程进行了阐述。
自然色彩 绘画色彩 客观多变 主观协调
绘画不同于照片,绘画是作者情感的表达。风景画之所以能表达绘画者的情怀是因为画家们总是能够巧妙地将自然色彩进行加工和转化,所创作的作品色彩更加强烈,使画面在整体塑造上准确,色与形的结合,给观赏者留下深刻印象。
风景画中如何做到传情达意,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和孕育出绘画者的内心情感,这便是色彩写意的关键所在,情感的传达是一幅作品的灵魂,所以绘画可以称为艺术而照片不能。
自然景物是画家艺术创作的源动力,对所见景物的认可和选择反映了画家的审美倾向,是否能表现出景物所需要传达的内在美,也同样反映了创作者的审美和学识修养。不同的环境状态,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当我们看到“掩面”这一动作时,在不同环境下要做出不一样的理解,有人看到的感受是害羞,有人看到的感受是伤心,又或者有人看到的感受是哭泣等等,景物的展现是客观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身心差异,会有更多不同的见解,将客观的事物主观化,从而使景物有了多重美的表达方式。
绘画是主观情绪的表达,所以绘画作品除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还同样包含着严谨的科学性,早在18世纪,英国风景画家威廉.透纳和约翰.康斯泰伯尔便对丰富的自然色彩进行了研究。
透纳崇尚自然,其绘画作品若隐若现的将云、水,雾气表现在画面之中,混沌而自然,恍惚却艳丽,具有极强的光色效果。
约翰.康斯泰伯尔进一步认识到空气对于空间性和色彩的影响,在表现上采用了较为艳丽的色彩,颠覆了当时风靡的古典主义传统的表现手法。二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绘画的色彩表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印象画派的出现。
印象画派在外景写生中更加注重对光与色的研究与表现,莫奈曾说:“写生时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和色彩的关系。”艺术不同于照片,像与不像不是评论绘画水平的标准,形体的塑造和颜色的传达,都是一幅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印象画派,将形与色进行了主观的分离,将光与色提到了主要表现地位,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20世纪直接简约的抽象化分离表现的更加大胆,无论是追求形与色对内在情感表达的“热抽象”。还是不受主观感情限制,以严谨的点线面和抽象几何形块表达的“冷抽象”,都是作者对自然事物审美观念的表达。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更加注重意的传达,人们不拘泥于光线、色调、冷暖的变化,更加重视景物固有色的表现,追求色彩的和谐统一和画面色彩上的稳定性。从而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水彩画格调清新、洒脱,被誉为“诗话性语言”,成为风景画中的轻骑兵。在中国,水彩画与写意山水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水彩画吸收了写意山水画墨色的观念,同样做到了意境的表现,丰富了水彩画的多重表现方式。
风景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是创作者内心的表现,是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总的表达。例如安德鲁怀斯在其作品中不仅延续了美国地方主义绘画的传统并对其风格表现进行了发展。其作品充分展现了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将客观事物主观化,形成了充满凝重感的个性色彩。他将眼前看到的物象转化到画面之中,使得画的创作不在是单纯的复制,而是成为人们精神的载体,是情感的寄托。
自然景物色彩斑斓,如何将斑斓的色彩转移到画面之中,且祥和有序。首先需要懂得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色彩规律,然后在绘画实践中将自然色转变为绘画色,运用成熟的色彩表现技巧成功的表现自然景色,抒发情感。物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具有色彩这一属性,所有色彩都是来自物象本身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具有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根本属性。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其冷暖感觉只是人们心理联想的结果。色彩的冷暖不仅仅表现在色相上,在比较中还会有很明确的倾向性。
在阳光的作用下,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景物就具有了不同的色彩形式,例如冬天白雪皑皑,春天生机盎然等等,都属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景物。在写生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光线的变化,对于同一景物总是会有不同感受。写生是对于色彩最直接的研究方式和绘画方法之一,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经之路。如何将我们所直观看到的色彩转化在画面之中,是每一个绘画者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是绘画的重要所在。
艺术的形式总是共通的,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注重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在绘画过程中也同样要注意画面的节奏和旋律。绘画的节奏具体体现在整体画面的形式构成上,即画面内物象的位置,大小以及光线的强弱等,这一系列因素都影响着画面的节奏感。画面中大与小,远与近,强与弱,明与暗又或者高与低,虚与实的相互对比,交替变换又在画面中形成了有机的统一,相互制约,相互推进使画面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将所有的冲突元素包容在节奏的律动之中。
色调是指画面色彩的整体基调,是整个画面所要呈现的整体色彩。光线对色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色调本身就因人们审美心理的存在而具有感情色彩,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对色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何运用色彩,掌握色彩基调是进行色彩写生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从全局出发,整体的观察画面,使画面中所运用的颜色和谐统一,达到色彩上,视觉上的平衡。一幅画中色彩的节奏变化不能脱离画面色调的情绪气氛。色彩的均衡和色彩的变化是变化与统一在画面中的体现,这种色彩处理对烘托画面的色调和意境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认识色彩基本原理和属性的基础上,使自然色转变为绘画色,同时兼具时代感、地域性和民族性及画家个性特点。
能否正确的表现画面色彩效果的关键在于绘画者正确敏锐的观察方式,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要整体的去审视所要描绘的景物,即把主题物象与陪衬物象和所处的环境、背景、光线统一,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在画布上布置景物的具体位置和考虑颜色搭配,感受环境所带来的整体色彩关系。将客观的事物主观化,主观控制画面前后的冷暖关系,注重整体画面效果,不可被物品的单一固有色所影响,从而使部分物象脱离整体画面。
绘画过程中,太多的外界因素会影响绘画者的观察,光线、季节、环境的变化,对于画面的构成,是极大的干扰,所以要正确的认识环境变换所带来的不同情况。例如,日出或日落时,大地呈现的色彩便是偏向于红色,黄色。不同季节下的同一处景物,冬天便是白茫茫一片,而夏天表现的是花红草绿,秋天荒草枯黄等。所以对于各种情景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需要画家们的整合和对于景物进行适当的理解,经过对景物的观察,如何将其合理的表现在画面之内,便是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对于环境色、固有色的处理;整体基调的处理以及各类物品的摆放关系,一种颜色的产生究竟要受到多少因素的影响,都是写生过程中所要考虑的。绘画是对景物的观察总结,是创作者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每一幅作品,都是经过创作者精心处理的结果,是每一位画者智慧的结晶,画面的色彩与光线和不同季节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与创作者的心境和创作意图也有很大的联系。例如要表现一棵树,早晨在晨光的沐浴下呈现淡黄和玫瑰色;晚霞出现时整体又会呈现金黄色和桔红色;夜幕之下又呈现青紫色。春天时,树的叶子淡黄嫩绿,夏天变成较为深重的墨绿色,秋天会慢慢变黄发红,冬天树叶枯萎后整棵树呈现灰褐色,这些变化都是光线、环境、季节对物象色彩的影响。例如要表现在特定光线下一个穿白衬衫的人,这时当红光照射在上面时,白衬衫就会偏红色,蓝光照射时又会偏向蓝色。所以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都是将主观物品客观化的结果,即要有完善的色彩基调,又要使画面有足够的包容性来平衡画面,对于画面的表现,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丁宁编.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毛岱宗.油画风景写生[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4]赵元.世界大师作品赏析——色彩风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内蒙古河套学院)
石鑫(1974-),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科研创作及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