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

2017-11-25 06:30陈雨
唐山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范式政治思想

陈雨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

陈雨

拨乱反正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再度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政治教育终于重回正轨,并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崭新局面。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代领导人的指引下,有了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确立,为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障,同时也回答了中国式奇迹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科学革命的结构》所提及的,“范式”一词是指 “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依据“范式”的相关概念,可以推导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表述、理论本质、实践方式等所持有的共同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深刻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必然是推陈出新,而非固化不变。随着社会发展、实践深化,涌现的新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新范式便应运而生。新桃换了旧符,理论上的困惑得到解释,实践中的问题有所解决,社会的车轮得以继续稳步前进。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其内部矛盾运动发展以及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两方面产生合力形成的。范式转换是理论研究不断推进的助产士,是实践深入发展的推动力,是“成熟的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是经验事实、逻辑框架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体”。

早在原始社会,法律尚未形成时,思想政治教育已先行效力了。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从我党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至今,并伴随着我党历史产生和发展。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范式转换的结果。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阶段划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革命范式、建设范式以及改革范式。这三种范式在我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攻坚克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舆论支持、政治指导和法制保障。接下来,我将针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中共中央先后转发了若干材料,揭发了他们篡党夺权的企图,指出了他们反革命路线的不堪实质,披露了他们恶意歪曲、大肆篡改我党指导思想的可恶行径。揭批“四人帮”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向纵深发展时遇到了阻碍和困难。邓小平针对此现象,率先站出来澄清。1978年,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举国上下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热潮,这一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禁锢人们头脑的“左”倾思想的藩篱,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返正轨。

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持续推进,而它的深入发展离不开社会矛盾的及时解决,为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上至下有针对性、重点突出、有创造力的,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在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以及理论体系的完善、理论实践化等方面主动涉猎并有所突破,最终形成了既合理科学又富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为我国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研究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探讨专业问题再也不是盲人摸象。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先锋,苏联一直强调对意识领域的管控。在苏联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不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闪烁的珠石,更为其在思想政治领域里程碑式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这一艰辛的历程曾为苏联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拥护者,并为苏联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它最终不仅未缓解苏联解体的尖锐矛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其分裂。究其原因,源自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完全否定,其中也包括对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否定。以及后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出现,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致使人们理想信念缺失,苏联思想政治教育招致摧毁,最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保。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不动摇,并随着实践的纵深发展,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所形成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教育内容进行了补充,也体现了其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1992年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1996年党中央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基本任务的内容。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始终围绕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积累了不少经验。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从多方面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我党的奋斗目标,为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适时提出全面加强文明建设的重大思想,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实践指南。2012年底“中国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提出,既是国家治理内容的新发展,同时也是思政体系构建的创新。此外,十八大以后,我党十分重视廉政建设,反腐力度大,范围广的反腐行动,深得民心党心。在这一背景下,我党严抓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工作,从价值观层面防止党员干部成为西方价值的应声虫。这标志着我党反腐倡廉从外在的反腐败进入深入到灵魂深处的反腐败。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反腐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也预示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向上迈了一级台阶,步入了新的阶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特点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教育环境来说,它体现的特点为中国日趋发展,而人们思想日渐萎靡之间的矛盾。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币“入篮”、中国杭州成功举办G20会议、各种国际会议上,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日趋重要,都体现了我国发展势头的锐不可当。然而,从国内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环境的严重破坏,资源的巨大浪费,“黑色发展”思想急需转变;在我国的政治领域,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面对“查得紧、罚得重”的高压态势,“车轮上的腐败”现象依然痼疾难除、势头不减,老虎苍蝇似乎总也打不完,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在多元思想冲击下丧失了最初的信仰,整顿党风尤为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稳定和谐出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急需加强;在文化领域,社会大众不断倾向外国节日而忽视本国传统节日的“民族虚无主义”与现代青少年忽视我国历史知识学习,不懂、不学、遗忘的“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显现,加强爱国思想教育极为迫切。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发展趋势来说,它体现的特点为一脉相承、日趋系统。例如,1979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要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思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从“两个文明”建设思想,到“三个文明”建设思想,再到“五个文明”建设思想,内容不断细化,体现了我党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架不断优化,各个时期的思想理论呈现出一种一脉相承又日趋系统的特征。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具体内容来说,它体现的特点为法制理论建设的地位日益显著。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采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不受束于任何法律,但在革命政权建立以后,则需要提出加强革命法制这个坚定不移的口号。回望我国历史,解放以后,法制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法制体系严重残缺,以致于“文革”时期,法律毫无尊严可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吸取惨痛教训,严抓法制建设。1986年,邓小平提出既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又要抓法制建设。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法治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而愈发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内容之一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八大更是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法制教育发展迅速,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既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又完善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四)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教育形式上说,它体现的特点为由单方面灌输向双方互动的转变。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不同于以往纯粹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以互联网、移动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媒体”为抓手,充分利用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甚至通过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实现双方实时对话,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达到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五)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价值理念来说,它体现的特点为“人本”思想渐显浓厚。“文化大革命”时期讲求“突出政治”,把思政治教育当做阶级斗争的重要手段,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的传扬。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过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经济服务的作用,忽视了其提升人的道德的作用,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物为本”的理念带来诸多社会矛盾,国家重拾“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强调了人文主义关怀。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也提到,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新时期,邓小平也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树立充分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胡锦涛也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以及逐渐显浓的“人本”思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为改革深化提供了舆论前提和思想保证。30多年的改革,我们逐步清除了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然而利益固化的藩篱依旧没有完全被打破。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意识形态方面,多元思想文化冲淡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针对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实用性和规范性统一起来,渗透性和交叉性统一起来,并根据受教育者接收知识的能力,有差别地进行思想宣传工作。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改革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为充分发扬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与此同时,促使人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证。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物,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在改革时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用意识形态上的稳定性推动经济上的共同发力。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才能保证经济工作、技术工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真正地推动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式奇迹。而利用这一理论来解读“中国奇迹”,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产生正是创造中国式奇迹物质基础的关键,它使意识形态成功转化为物质力量。毛泽东也曾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外界或者外部强加的,而是属于内部自发改革,是领导人根据内部挑战主动提出,主动推动,因而中国的改革是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经济改革之初,中国是通过思想解放“换思想”,而非思想“大换血”。中国领导人通过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在党内党外积极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作出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很明显,

这一切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式密不可分。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0073

陈雨(199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在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范式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