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一切都合理吗?
——处于理性社会的我们

2017-11-25 03:39:31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福柯理性建构

杨 帆

现存的一切都合理吗?
——处于理性社会的我们

杨 帆

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性的出现已经完全颠覆了时空关系与社会和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处在同一时空关系内,人与社会则处于一种合作与生产的支配性关系中。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种现代性营造的理性社会中,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个体,始终被蒙蔽在社会给我们设定的某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乐园。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试图去引起我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反思以及关于我们自身的思考。

理性社会 权力关系 消费 社会生产

一、前言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凡是(出于)理性的,就会(在客观中)存在,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就会是(符合)理性的。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的大多数人的普遍看法,也是作为人生价值选择的唯一标准。我们成为了大众,拥护着现存的一切,一切和统治阶级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相关的一切。我们缺少了批判力与反思意识,就像阿尔都塞诠释的那样,我们已经变成了单向度的人,缺失内心中的否定的、批判的和超越性的第二向度,更加乐意地接受和安于现状。

“理性”一词在康德被解释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先天形式、先验范畴和先天理念是理性所包含的知识要素,知识要素同理性认识能力是两个具有关联的不同事物。那么这种先天的东西并不是自人类诞生起就有,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建构起人类的理性经验,这种后天的经验也就是自人类有了意识起逐渐去理解和接受的认知,所有得到的认识经验或者先验的知识经验等背后存在着更加广阔、更为基本的知识关联系统,在福柯那被称为“知识型”。现代社会的知识形态是一种结构性的知识范畴,也就是说,话语构成和话语实践受制于“一组匿名的历史规则”,这套规则在某一时期的时空中通常是确定的,而且对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地理和语言领域来说,是陈述功能运作的条件”,这就是福柯所说的“知识型”,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这样思考与行动的准则。

二、我们的消费关系

“消费”这个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已经成为衡量我们生活体验或者生活标准重要的因素,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消费。其实消费自有了交换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在现代社会消费才逐渐占据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现代社会和前现代社会的消费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形成社会性的消费模式?”因为这是构筑了一个消费形态的基本前提。

在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程度大大超越前现代,也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时代或者社会的跳跃式发展。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及外包行业的出现、全球的贸易及经济规则逐渐一体化等等,这都是构筑现代消费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周围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商品,各式各类的公司企业生产着人们的需求,而这些生产着的商品远远超过人的必要需求。人作为一个生物体,有着生物本能的欲望,恰恰这种消费需求刺激着人的种种欲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消费欲望。这个社会就是在建构着人类消费需求的金字塔,远远超出人的正常需求,除了视线之内的金字塔底部之外,顶端构筑的锥形体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的部分。欲望只能是暂时性的满足,资本家或者商家在为消费者不断构筑新的人生殿堂,这种新的殿堂往往潜藏着人的永久性欲求,也就是在创造着潜在的消费者。这种消费者不断的涌入,金字塔也在不停地在构筑着新的更刺激人欲望的锥形体。

我们生活在我们制造的世界里,建构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消费主体,“建构”这个词在自福柯以来已经成为研究人类社会的重要的概念术语,而且我们反复的聆听到这个主题,也就是一些西方学者(如波德里亚)指出,我们越来越生存于一个人为符号的虚拟世界中,符号也已失去了与实在本来所具有的模仿和再现关系,我们被各种符号所充斥,其实也在不断的塑造着我们作为人存在的主体以及我们的认知模式。

消费已经成为作为社会“人”的一部分,活着就要消费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实体被共享,既满足了大众消费的欲望,有大大促进了大众成为被消费对象的进程。我们处在这种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作为个体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已经死亡,在社会意义上已经被强大的资本建构起来。齐格蒙特•鲍曼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消费主义,认为消费主义不仅是消费,消费主义意味着首先是把人转变成消费者,并把它们其他所有的方面都变成从属的、次要的和低下一等的行列之中。

三、我们的社会关系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以人类社会为例,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一般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所以,我们不是作为单纯意义上的个体存在于这个被各种复杂关系维系或组织的社会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与他人的关系平衡之中,很显然的一点就是这种关系日渐在形成着我们的社会性的主体,我一再强调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日渐成为社会性的动物,也就是说这个复杂社会的关系系统安排着每一个作为个体存在的位置和角色。我们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充当着各色各类的角色,像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母亲的儿子等等这类很明显的家庭关系,再比如朋友眼中的成功者,竞争对手眼中的阻碍者等,一切类似的角色不断的充斥作为人本质的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自身的反思已经变为一种仪式性的行为,我们缺少了对构筑我们关系背后存在的反思,认识的不过都是一些表面上的现象。我们是有主体的,但是这一主体是建立在各种关系之上的主体。每个社会都会有所谓的传统,这个传统对着维持社会的运行,各种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等社会规范不断的在塑造着人及其主体性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几乎都要为所谓的团体利益牺牲,因为人要恪守维系这一规则系统。

在福柯看来,“‘权力是经由一个网状组织所配置和行使’,这表明我们大家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卷入其循环——都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权力关系渗入社会存在的各个层次,并因此被发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个地方都在运作——不仅在公共政治领域,在经济和法律中,而且在家庭和性行为的私人领域中。”所以社会——权力的生产者和维护者——在维系着这一切社会关系的运转,我们有时候会焦虑、会迷茫,我们反思着自身,但又感觉很无助,因为权力一方必定在消磨着作为生物性人的存在,但是这种生物性的本能却一直留在我们最柔弱也最深邃的地方。

四、结语

现存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吗?我们大部分人应该会说是的,因为已经长期的沉浸在这种社会化的系统运行内,就像《摩登时代》里的一样,作为一个零件去维系整个生产环节,慢慢就缺失了自觉意识和反思能力,这正是去权力者一方所需要的。在现代社会(也可以成为后现代社会),这种实体的权力已经不再明显的架构在社会关系之上,而是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在身体的各个角落,权力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存在着,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好像一切就是按照本来面目工作着。我们被大量的假象迷惑着,缺失了自身的反思能力。这个社会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尤其在这个处于历史最为复杂的时期,至少我们应该懂得现存的一切并不都是合理的。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法)波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3~73.

[3](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杨帆(1993-),男,汉族,陕西富平人,在读研究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福柯理性建构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建构游戏玩不够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
电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