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富文
梦断“小圈子”
■ 范富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体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习总书记的警告,击中了一些人的要害。江苏省涟水县委原常委杨亚专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雾霾”来时不善“防尘”,面对诱惑无力抵御,为一己私利,频踩“红线”,屡破“底线”,用那双“喜欢向上看的眼睛”,专钻“小圈子”,千方百计往“小圈子”里钻,从“圈子”里捞好处,结果却被“圈子”套牢,圈掉了人生。
今年51岁的杨亚专,本科学历,在大学里学的是食品分析专业。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涟水县高沟酒厂(今世缘酒业前身)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再加上肯干能干,杨亚专在酒厂的工作如鱼得水,历任厂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厂长。高沟酒厂改名为今世缘酒业集团公司后,年仅34岁的他又成为集团总经理。就在今世缘集团蓬勃发展、酝酿上市时,一纸调令,杨亚专离开酒厂,到涟水县政府担任副县长。
虽然入了官场,杨亚专却高兴不起来。这些年“今世缘”名气越来越响,酒厂效益越来越好,那时他这个当总经理的,能百万年薪,可当副县长,虽然名声好听,相比之下,工资却少得可怜,他闷闷不乐。想来想去,杨亚专认为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与主要领导没有搞好关系,未进入人家那个“圈子”,所以处处受排挤,常常被穿“小鞋”,最后不得不走人。他将这一“教训”牢记在了心坎里。
2006年初,涟水县迎来新的县委书记——李卫平(因犯受贿罪被判刑)。杨亚专睁大眼睛,留意观察这位新书记的一切言行。杨亚专发现,新书记喜好“小圈子”,平时依靠、重用的都是他看得上、信得过的人,一句话,都是“圈内人”。对此,杨亚专还有个切身体会:新书记刚来时,他为了留个好印象,工作十分卖力,可没见李卫平给个笑脸、点个赞,倒是因为自己未给其圈内人办好一件事,却饱受指责。事情是这样的,一次,在县城某地块招拍挂时,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分管城建工作的杨亚专将地块的底价从5000万调至9800万元。他根本没想到,投标人与新来的县委书记关系密切,是其“圈内人”。李卫平获悉后大发雷霆,指责杨亚专是“总经理出身,改不了小家子气!”
李卫平的一顿批评指责如同一瓢凉水,将杨亚专彻底浇醒了:在涟水这一亩三分地上,就数李卫平官大,是个说了算的人,就应向他看齐!思想一通带百通,杨亚专迅即“转基因”,开始抱大树、攀高枝,设法钻进李卫平的“小圈子”,成为其“圈内人”。
俗话说,根子一烂骨头就变软。杨亚专自从挤进李卫平的“小圈子”,便与其打得火热,不但千方百计满足其“内需”,对其“圈内人”也是满腔热情、丧失原则地服务。
私企老板林洋(化名),长期在涟水县进行酒店经营和房地产生意。林洋年纪不大,可头脑却十分活络,深知要在涟水地盘上混,必须与县委书记李卫平及其他一些实权人物搞好关系,对此,他的法宝就是“送”。在给李卫平投了若干“桃”之后,终于博得其欢心,成了其“圈内人”。李卫平任县委书记后不久,涟水县要建中央城商业街。商业街地段相当繁华,谁中标谁就能赚大钱。这是一块肥肉,每个大老板都想吃,可李卫平早就给其兄弟林洋留着了,指示杨亚专要给予照顾。领导的脸色就是杨亚专的决策。他把头点得如同拨浪鼓小鸡啄米似的,对林洋照顾得无微不至。就拿投标来说,哪个老板不想得这块宝地!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可林洋却稳坐钓鱼台,面露微笑等待结果。他心里清楚,有李卫平撑腰,有杨亚专操作,拿这块地还不在话下。果不其然,在李卫平的授意下,杨亚专将商业街这块地定价为每亩400万元,同时提高门槛,仅报名保证金就达上亿元。这一道关卡,不知拦下多少老板。竞争对手少了,杨亚专接着操作,让资金雄厚的今世缘集团和林洋联合投标,中标后又让今世缘退出,用今世缘资金在县国库空转,林洋只用5000万元资金便推动了投资200亿的商业街。仅商业街这一项,林洋便赚得盆满钵溢。
会来事的林洋,当然没忘记帮助过他的人,除了感谢李卫平,还要感谢具体操作的杨亚专。一天,林洋将10万元人民币装进一个大信封,放进手提包,来到杨亚专的办公室,先送笑脸后开言:“县长啊,没有您的热心关照,我林某人哪能有今天。您无论如何要给个面子,让兄弟表达一下心意!”说完,从提包里掏出大信封,放到办公桌上。
瞧着这厚厚的信封,杨亚专忍不住伸出手要接,可刚把手伸出去,又猛地缩回来。他清楚,1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万一事发被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杨亚专的这一细微举动,聪明的林洋早已看在眼中,这姓杨的不是不爱钱,而是没那个胆,得给其壮壮胆!于是赶紧送上“定心丸”:“杨县长,咱俩谁跟谁?我是出卖朋友的人吗?你就放宽心吧,不会有事的!”杨亚专想想也是:林洋是李卫平的圈内人,自己也是。李卫平是护圈的,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我怕什么!想到这儿,他伸手接过10万元,放在了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啥事也没发生,杨亚专彻底相信林洋了。他还给自己划了一条底线——只和李卫平圈内的人交往,只收他们的钱,其余的一概拒绝。他觉得这样做保险系数高,既减小了暴露风险,还可以在公众中树立清廉形象,真是一举两得啊!
自此,杨亚专谈笑有“圈人”,往来无“白丁”,为李卫平“小圈子”里的人服务更加热情周到,收起他们的“感谢费”来也毫不手软。2012年7月,开发商顾伟(化名)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开发的小区内建设两栋别墅及附属设施,这是明显的违规违章之举,县规划局要求限期拆除。然而顾伟却置若罔闻,顶着不拆。胆气何来?原来,他有李卫平罩着。杨亚专也知道,顾伟是县委书记圈内的人,讨好还来不及呢,怎敢提“拆”字,于是他反而做起县规划局的人的工作,要他们“稳妥处理”,这一“稳妥”就不了了之了。后面的事自然水到渠成,顾伟要表示感谢,献上10万元的“红包”,杨亚专笑纳了。
像这类违反原则的事,杨亚专做起来就像家常便饭。李卫平的朋友张清(化名)欲将获得的地块由商业用地改成商住用地。张清想,县委李书记那里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这杨副县长那里需要疏通疏通。一天,他包了个8万元的大红包,找到杨亚专。杨亚专知道张清是李卫平的圈内人,不敢怠慢,收下钱后,答应帮忙。他锦囊里的“妙计”就是多:先将地块收回,再重新评估挂牌,而张清所补交的近千万元土地出让金,又以补偿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名义进行返还,让其空手套了个白狼。此外还附加了种种优惠,如土地使用权限由40年延长到70年,利润转眼增加了几倍。李卫平得知后,很满意杨亚专的做法,夸他“长进了,有大家子气了!”
杨亚专以加入李卫平的“小圈子”为荣,处心积虑地为其圈内人服务。任职以来,通过违规操作和暗中包庇,许多与李卫平关系密切的企业老板都获得了巨额非法利益。这些人吃饱了,杨亚专跟着喝汤吃肉,获得了他们“回赠”的40多万元感谢费。
谁知好景不长,李卫平的贪腐行径在涟水激起了众怒,终被举报。2014年底,李卫平被判处十三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跌入牢监,涟水人民拍手称快。坊间议论,下一个将被绳之以法的就该是陷入“小圈子”泥淖的杨亚专了。
议论贯耳,杨亚专犹如“南天门失火——慌了神”。他不甘心束手就擒,为求自保,挖空心思采取补救措施。
1997年,杨亚专所在的高沟酒厂出现了系列贪腐案件,遭到查处。为示清白,他将自己拒收、退还他人赠送的钱物记录备忘。到涟水县政府任职后,他也不是将所有贿赂都收入囊中,有时也装装门面拒收。他将这些“拒收”行为记入备忘录。这可是“护身符”、“救命宝”啊,关键时刻也许能发挥些作用。他将近些年已不怎么记的备忘录从箱底翻出来,作为自己清正廉洁的证据,以应付审查,泥门塞洞。
杨亚专加入并服务李卫平的“小圈子”,领导已有所察觉,曾找其谈话提醒,但他总是矢口否认,还竭力表白自己当副县长和常委如何辛苦,政绩多多。私下里,做贼心虚的杨亚专还到处打招呼,找人帮助说情,甚至到庙里烧香拜佛,以求神灵保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假相岂能掩盖真相,既然权力出了笼子,人就要进入笼子,法律的达摩斯克利剑,终于落到杨亚专的头上。
2016年2月,淮安市纪委对杨亚专进行立案审查,因其涉嫌严重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2016年11月,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终结,认定杨亚专受贿49万余元,决定以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0万元。
(责编:许树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