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保清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十大要素浅议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 韩保清
《将改革进行到底》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实践。通过讲述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景式、权威性梳理和总结,体现了较强的思想广度、理论深度和实践精度。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成就、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牢牢把握“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十大要素,更加坚定新形势下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增强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全球视野的判断和顶层设计的睿智。面对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济形势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概念,用速度、结构、动力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为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立足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判断,回应“时代之问”的重要决定,标志着新一轮改革将在“全面”和“深化”上做文章,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3年12月30日成立,由习近平同志亲自任组长。这个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新改革理念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对改革动因、改革目标、改革主体、改革方法、改革落实等方面作出了新的精辟阐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不忘初心的信仰和忠诚担当的品质。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党在成立之初的信仰和承诺。忠诚担当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品质、第一誓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初心永不改变。纵使改革征程万里,唯忠诚永不动摇。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党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考验,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绝对纯洁、信念上的绝对坚定、政治上的绝对清醒。要有不忘初心的信仰和忠诚担当的品质,肩负起党和国家事业的光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锤炼拼搏精神,不安于现状、不故步自封,逢山要敢开路、遇水要会架桥,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矛盾面前敢抓敢管、风险面前敢作敢为,开创事业新境界、闯出改革新天地,成为能尽责、敢担当的改革者。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中华复兴的梦想和中国特色的自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改革旗帜,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走共同富裕的改革之路,在历史的时空坐标里,正在谱写着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
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自觉。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执政基础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没有人民至上的理念、缺乏为民服务的观念,党的改革事业就是空谈。作为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增强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答不答应、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干事业、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
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和全面深化的胆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改革低垂的果实早已摘完,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越会遇见阻力、碰到困难,越是压力重重、挑战不断,这无疑对改革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呼唤改革者的政治胆识和在其位必谋其政的责任担当。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更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打破传统定势,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促深化、以创新思维推改革,按照中央已经划定改革路线图,增强改革定力,守住改革底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改、坚决破,大胆试、大胆闯。
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目标导向的统领和问题导向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他还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常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 。过去的许多改革都是以基层专题调研为依据,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问题为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统筹推进的机制和法治建设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统筹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中央深改领导组就是要建立统筹推进全领域改革的机制,用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加强法治建设“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各领域改革的集成联动和总体效果。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始终是总书记论及改革时的“高频词”。而一大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制度改革,正在为我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让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让改革中的“立”更加稳固。
八、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从严治党的恒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保障,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和必然体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严格忠诚担当干净的干部标准,把好选人用人的决策程序,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所强调的:“各级党组织要着力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改革发展上来,让干净的人有更多的干事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同时,还要主动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引导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充满信心、积极改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真正从机制上营造党员干部放手放胆干事创业的氛围,为他们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征程中,撑腰鼓劲壮胆、加油助威、摇旗呐喊,遮风挡雨、共担风险,以宽阔的胸襟和坚定的态度鼓励他们大胆试、放心闯,让探路人专心谋事,让开拓者奋勇前行,使干部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责成事。
九、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自然和谐的生态和稳定和平的环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里,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重大理念,正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没有稳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有关国家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对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我军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大力深化军队改革,切实为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保障国家利益拓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历史发展的检验。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其强大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其深厚基础也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永远是改革的“主角”。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把人民群众当“看客”,要始终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二者有机结合,引导人民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亲力亲为,切身感受改革的人民主人翁地位和参与感、获得感。
改革成效如何,最终要由历史发展来检验,由人民群众来评判,用人民群众获得感来丈量。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强音。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考验,一定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作者系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许树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