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慕课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2017-11-24 21:44刘畅,马颖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5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慕课挑战

刘畅,马颖利

摘要: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可以预见,新一轮高考改革会对高校现有招生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如何在“生源大战”中扩大优势成为了关乎高校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视点聚焦在近几年爆发式发展并广受关注的“慕课”上,探讨了将慕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对缓冲高考改革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慕课;高考改革;挑战;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234-03

一、慕课介绍及我校发展现状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 MOOC,译为慕课)。2008年由加拿大的Dave Cormier和美国的Bryan Alexander两位学者合作提出。其理想是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到任何知识(4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knowledge)”,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共享,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Coursera、edX和Udacity三驾马车的相继成立,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而慕课热潮也于2013年席卷我国。2013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知名大学纷纷在国际平台上推出慕课课程,并相继创办了“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中文版慕课平台。我校也积极参与到新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共同针对“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平台建设领域加强合作,探索基于“慕课”共享的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校慕课主要采用的是SPOC小慕课模式(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是一种小众化的MOOC,对入读人数和入读条件都有限制,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混合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我校还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同时启动了“大工慕课”平台的建设工作,制作完成了7门慕课课程,在我校SPOC、教育部高校教研中心的MOOC平台上分别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6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也计划资助10个慕课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我校慕课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品牌。

二、高考改革对高校招生的挑战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总体目标。《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被称为恢复高考后最全面、系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随后,上海、浙江相继于2014年9月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改革后录取将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新方案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2017年,两个试点地区的高考将以新面目呈现。新一轮高考改革无疑会对高校现有招生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就像实体唱片时代采取专辑打包的销售模式,单曲的畅销常常能够带动整个专辑的销量。但到了数字音乐时代,用户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平台只下载心仪的一两首歌,并随意编辑自己的播放列表,不必像唱片时代“被迫”消费一张唱片中自己不喜欢的歌。同样,在专业附属于学校的招生背景下,鉴于王牌专业的影响力,学校整体的知名度及招生分数都会借力得到提升。而一旦打破报考时“专业隶属于学校,学校优先于专业”的招生模式,就如同单曲销售打破了专辑销售的限制,学生可以跳出学校的框架自由选择专业。在高考改革前,志愿由“学校+专业”组成,高校的整体水平及社会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优先于专业水平,学校整体的综合实力可以弥补其冷门和弱势专业的招生劣势。社会对高校专业的评价、需求等通过学校层面间接反馈给冷门和弱势专业,也可以凭借学校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而吸引学生报考或通过调剂录取完成招生计划。改革后,“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决定了学校将由台前退居幕后,专业直接走向前台,接受学生的评判和选择。高校招生将会呈现生源状况两极分化,专业冷热不均的现象,即使是名校,其冷门和弱势专业也很可能面临生存危机,陷入生源不足的境况。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未来高考或将淡化按批次录取的传统模式,而是按專业大类录取,实行一档多投,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双向选择。因为北大、清华虽然综合排名名列前茅,但不是所有专业都拔尖。而有些并非“985”、“211”的高校,某些专业非常出色,却招不到好学生。如果今后按专业录取,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选择好专业,一些学校的拳头专业也可以招到好学生。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推进慕课建设的意义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可以预见未来各高校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必将展开激烈的“混战”。除去加强招生力度及方式手段的创新,关键的还是从本质上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及教学团队,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面对2017年即将全面推进的高考改革,如何迅速地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了迫在眉睫的第一要务,而慕课无疑是快速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绝佳选择。其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endprint

1.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慕课学习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程的资源共享。目前国内最大的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的用户人数突破100万,与其合作的近80所大学已推出1000余门课程。随着参与高校的增加,该数字还会不断被刷新。立足本校实际开展“大工慕课”平台建设的同时,将其他优质慕课纳入我校的选课系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丰富完善我校的学科及课程体系,多元的教育文化及教学方式的碰撞也能激发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慕课可以弥补学校相对薄弱专业、课程师资不足的难题,大幅节省教学成本的同时,迅速提高相关专业的水平,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尤其适合慕课教学的模式。

2.慕课学习符合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移动学习(M-Learning)指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ksanderDye,2009)。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线上学习,移动学习的风潮不断延续并且逐渐普及。这是因为现代学习者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起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传统课堂,更习惯利用闲散时间、通过移动终端等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而慕课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宽带让每个学生方便地获取到音频、视频、文档等教學资源,并且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15分钟左右的慕课视频能够使学生轻松保证专注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慕课特有的“知识传递过程可重复性”的特点保证了授课时间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启学习、重复学习、交互学习,保证能够跟上进度。

3.慕课学习符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慕课冲破了传统的“专业”、“高校”、“国界”的藩篱,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以及拓展资源。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其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课程及授课教师,从而推进自主发展,实现民主教育。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成熟也使“短视频+交互式练习”教学模式更加容易、更加便宜并且更加智能。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浏览及选课信息、练习及互动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并根据系统自动批阅的练习结果直观地看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教学”的学习体验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同化吸收。这样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也更容易使学习者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终身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慕课所具有的“大规模受众、开放性课程、在线式学习、模块化单元”等特点,使得这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从诞生就掀起一场高等教育史上的“数字海啸”。慕课并非万能的,它不能代替传统实体高校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的功能,但它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师资、教学资源不足带来的困难,为高校争取时间缓冲迫在眉睫的高考改革带来的冲击。各高校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并努力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慕课品牌,通过慕课这张名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在高考生源大战中夺取主动权。可见,将慕课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之与传统课堂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既是新时代下全方位育人的形势要求,也是应对高考改革浪潮冲击的一项有益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卫娜,乔涛涛.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4,(8):201.

[2]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2012-03-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2014-09-03.

[5]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5,(2):7-9.

[6]李琦.未来高考或不分批次按专业录取 实行一档多投[N].京华时报,2014-11-30(005).

[7]Alexzander Dye,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http://nettskolen.nki.no/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2009-12-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慕课挑战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