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优,陈飞,曾冬梅,戴玉华
摘要:本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传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阐述了国际化背景下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用性,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满足应用需求的高素质储备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091-02
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和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理工类高校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成为行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为专业服务的语言应用类课程,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的引导性专业,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迅速发展等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应兼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2]。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应重点围绕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实用性进行改革,并配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满足应用需求的高素质储备人才。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大多比较陈旧[3],且重理论轻应用,与实际结合不强,在教学形式方面仍然按照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模式[4],且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考核标准没有对培养学生阅读国外专业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考核评价,这些滞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无法适用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强调实用性教学,满足应用需求
首先强调教学形式的实用性,教学不再是老师“朗读加翻译”的传统模式,而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材料学科发展迅速的特殊性,不采用固定教材,而是结合最新文献资料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通过微课、公众号文章推送等形式给学生介绍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课下学习兴趣。此外,采用分专题授课模式,重点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等专题模块,结合任务式翻转课堂,探索“课下微课预习——课上分组讨论加口头报告”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让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应用技能。
除了材料相关的介绍外,还需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材料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需求出发补充教学内容,老师结合自身科研范例,创新科研与教学融合,针对性介绍论文写作介绍、专利的基本结构及阅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相关标准介绍、项目报告撰写方法、文献查阅方法,提高学生了解和认识最新学科和专业发展动向的自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养国际化视野,提高沟通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新材料领域或继续深造,成为社会和科技的储备人才,为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应开发其国际竞争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因此,口语和学术交流这一能力应该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开放式“国际会议”教学模式既是对专业知识的集中训练,又是对学生语言和交流能力的综合考察[5],而目前“国际会议”课程大多面向研究生开设,我们结合自身课程的学时分配和相关教学资源,将简化后的开放式“国际会议”模式引入本科生教学课堂,使专业英语教学适应国际化背景,并与本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相结合,提供了创新型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让本科生聆听学习研究生的英文学术报告,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然后让学生在线提交英文论文摘要,并在课堂中采用全程英文的学术报告和提问交流方式,同时让研究生作为评委参与提问和打分,加强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将基础知识转变为专业应用,初步实现了对本科生开放性和国际性培养。
三、构建多样性考核,全面素质评价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配套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革新,大幅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翻转课堂的平时成绩。主要是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上课时进行交流讨论和口头报告,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情况。
2.一份完整的英文研究报告、论文或专利。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行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的背景下,将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与URT项目相结合,在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实验结果提交一份完整的英文研究报告、英文论文或英文专利,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结构格式进行撰写,老师可据此评价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写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简化式“国际会议”。学生根据URT的课题内容和研究成果参与课堂简化式“国际会议”,通过学生全英文学术报告和提问交流方式,考查学生的专业英文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评分由4部分组成:摘要(20%)+英文PPT(20%)+演讲报告(40%)+回答问题(20%),任课老师和研究生评委共5人,最终分数取平均值。
4.以考查基础和能力应用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内容为半开半闭的形式,闭卷为基本单词的英汉互译,考查学生对重点专业词汇的掌握,所占比重为20%,开卷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所占比重为80%。
其中,课上发言及口头报告情况占总成绩的20%,国际会议学术报告占20%,研究报告、论文或专利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40%。这种课程评价模式实现了专业英语从应试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学生课下练习和课上交流的频率大幅增加,避免了“一考定分值”的传统评价模式,有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实用性改革,大大提高了本科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课下练习和课上交流的频率,通过配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大幅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可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国际化视野以及交流和沟通能力,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基于全英文研究型教学的专业和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6,(2):31-33.
[2]吴其胜,张长森,邓育新,等.面向宽口径应用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3):15-19.
[3]王芳,于姗,武元鹏,等.新能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科教文汇旬刊,2015,(24):59-61.
[4]姚愛华,叶松,林健,等.材料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几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9-20.
[5]宋国治,杨云辉,王作为.结合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的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A]//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