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付保,田亚平,关锋,何萍,华子安,尹健
摘要:深入研究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规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不少论文准确地指出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见解性改进措施,但分享卓有成效的探索性经验文章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分享作者们在多年教学中一些改革性尝试和教学效果,最后对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出见解。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245-02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
作者们总结文献资料表明,目前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代表性问题。
1.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一直以来,高校实验项目都是验证性实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验证实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是用实验来验证理论。但理论是前人的实验成果,学生的实验操作是机械的重复,得不到创新的机会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管理体制仍很落后。很多高校为了管理方便按专业、学科或课程对实验室进行划分,导致很多仪器设备分散放置和重复配置,不能形成资源共享,造成极大的浪费。与之矛盾的是,近年高校的连续扩招不仅导致仪器配套数量不足和学生相应的动手机会减少,而且会导致教学资金投入跟不上和现代新型仪器设备不能引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
3.考核形式单一。实验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而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有撰写不认真、不规范和拷贝抄袭现象;实验报告批改时主观性过强,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印象,这样就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难以对学生掌握实际实验技能的情况给以科学合理的判断。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作者们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教学方法的改进,取得了预期效果。
1.多种教学方法并举以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者们在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时,通过课前课间激励、PPT介绍、多媒体技术、现场演示和研究室参观采访等方式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培养他们对善于观察、喜欢动手和乐于发现等兴趣。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本科培养目标、大学四年培养计划和社会就业专业需求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端正态度并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到理论实验教学的动手能力培养是后面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本科生毕业作业和科学技术研究等的关键性一步。在兴趣培养方面,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循循诱导,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及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为了让同学们顺利完成实验,我们每次实验时会给他们分享一些实验小窍门及具体某个实验细节的处理,比如:选择同一批大小试管的重要性和养成加样震荡的习惯等等。实验结束后对每组实验结果进行鼓励为主的点评。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上有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让他们意识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享受到实验的满足感。比如,当有位同学移液管使用不正确时可亲自传授一遍,并演示一些错误细节对结果的影响等等,通过示范和鼓励,让同学对老师产生尊重与信任感。另外,利用业余时间邀请同学们参观研究室和观摩研究生实验,与研究生积极交流互动,也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堂管理以人为本,融入服务意识。在教学课堂上除认真负责和严格管理外,要对学生多一些体谅和尊重,多一些关心和耐心。在课堂上突发实验事故时,比如学生不小弄破易碎玻璃器皿或仪器设备时,首先要了解人员受伤情况并帮助善后处理,给同学以真诚关心,而不是先询问物品损坏情况,更不要当场粗暴呵斥。另外,还要以人为本并融入服务意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试剂耗材不够和器具更换增补情况,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作好后勤服务工作,比如女生从水桶中倒取纯净水时老师主动帮忙等等。总之,通过人文关怀让同学们知道感恩和学会尊重。
3.完善考核方式,尽量量化和公开透明。基于上面提及的实验课教学难考核问题,我们尝试尽可能量化和公开透明的考核。每次在本课程第一节课时,我们都会详细介绍课程的考核方式:预习(10%)+出勤(10%)+课堂表现(40%)+实验报告(40%),每部分成绩会细化到每次实验课程进行打分。在每次实验内容讲解时会不时穿插一些提問以检查同学们是否预习。课堂表现主要以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积极认真做实验、是否操作规范和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每次课结束前会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和批改,以便作为原始记录粘贴在实验报告上。在第一节课介绍实验报告撰写时,从科技写作方面给他们介绍报告撰写的重要性,以及介绍撰写要求和各部分如何写好等等。同时告诉同学们批改实验报告时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写清楚实验现象;粘贴原始的记录数据;写明个人实际实验步骤;正确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包括实验讨论和感受等。该实验报告撰写能够培养同学们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因材施教,提升师生互动水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验课上大多数同学的态度积极和动手能力较好,但也会发现个别同学动手能力较差,表现在不愿动手、不敢动手和不会动手等。这类同学分两种:一种是学习成绩很好,理论知识学得也挺扎实;另一种就是学困生,成绩落后,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对于这两种同学要区别对待,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批评和说服教育使其重视实验课和动手实践,对于后者主要是积极引导和耐心鼓励,使其逐步建立信心和兴趣。总之,实验课上同学们因性格爱好和成长背景不一样而表现出动手能力的明显差异,授课老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区别引导。另外,实验教学中应充分进行师生良好互动,建立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实验课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上学生不像理论课那么严肃和被动,实验教学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方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被动性的实验,转变为主动性的探索。这样,他们自然会对学习充满兴趣,课堂也不再单调和枯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教学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做适当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实践,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取得明显效果。以近三年为例,每学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除极个别的学生请假外,从无旷课和早退现象,每次实验课同学们都提前10分钟甚至20分钟来到实验室。课堂秩序和氛围有明显改观,小组(2人)大多都能珍惜动手实践机会,认认真真独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学期都会有2-4个小组对某次实验课的结果不满意而主动要求重做的现象。在实验报告撰写方面,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撰写得比较完整,个别同学还发挥美术设计特长,把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图标形式呈现出来,明显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在撰写的实验报告中不少同学也情真意切地写出实验感受,显示出他们对每次实验课的认识进行了独立总结和思考,表达出他们对这些实践性教学改的积极回应。每年学生的生化实验课优良率都在80%以上,学生们对这门课的教学评价也较好,每年打分都在95分以上。可见,学生们对于教学效果也给予高度认可和较高评价,对实践性改革给予肯定。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本科生培养对实验教学的日益重视,未来生化实验课教学改革除本文提及的实践性改革措施外,也应该考虑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统一实验课教材。在此基础上,应考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播放动漫和音频视频短片,让同学们全方位看清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总之,生物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实践基础课,是培养理工类科学技术人才的入门课,其教学改革还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
参考文献:
[1]汪清美,王锐丽.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03):52-54.
[2]邢国珍,许君,刘娜,李海霞,张磊,李晓,郑文明.农业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08):334-336.
[3]文汉,张宽朝,芮斌.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50-251.
[4]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等.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