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妹,庄新国,王小明,李晶
摘要: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现场应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个实时的动态过程,作为参与主体之一的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众多心理活动都遵循教学心理学的客观规律。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原理出发,试图运用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探索在煤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归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煤化学;教育心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186-03
一、引言
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煤化学是以煤的大分子结构为核心、以煤的组成及测定和煤的性质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目的是为煤炭加工和转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该门课程是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煤及煤层气方向)专业的本科生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煤化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测定煤的组成、弄清煤的性质、明确煤的加工利用途径。教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才发展的需要。学生作为受教主体,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规律可循的心理活动。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及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弄清受教者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受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课题。因此,如何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煤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理论性强且现场的应用性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潜能,达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煤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探讨煤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以期更为全面地掌握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规律,从而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达到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讨论:煤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理论,促进学生自信心和效能感的提高。学生一般倾向于把自己在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归因为自己刻苦努力和学习能力强等内在因素,而把学习成绩不良归因为老师上课太死板、学习考试难度太大或者自己运气欠佳考试没发挥好等外在因素。学生积极正确的归因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至关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将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归因为自己的勤奋、努力,而将其不满意的表现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那么他们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取得将会给其带来积极的安慰和鼓励,使其对于自身能力可以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取得了不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则可以激励其更加辛勤地努力付出。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建立积极正确的归因观,那么他们则倾向于将学业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归因为外在因素。这一部分学生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对于自身的能力及努力没有把握和信心,也较为懒惰,不愿意持之以恒为学习投入精力、付出劳动,有一种破罐破摔、能混则混的心理。要改变这部分学生的现状就得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归因观。举例来说,老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对其重点关注,并为其制定明确的、在其稍作努力的情况下就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以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效能感。在煤化学的工业分析这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煤质分析指标的基准及其相互换算是很重要的一节教学内容,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用心去理解和记忆,很容易将换算公式弄混淆,从而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感到吃力、困惑和力不从心,在做与之相关的计算题时根本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建立正确的归因观的那部分同学可能会倾向于将自己的此种表现归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差、记忆力不好等外在因素,并将此作为自己不用也不必努力的借口。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额外开开“小灶”,选择一个换算公式为其详细讲解换算原理,并要求他们记住该换算公式,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检查直到真正熟记为止,再让学生做相关的计算题,让这些学生对比第一次做相关计算题的感受。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第一次不会做相关计算题,并不是自己太笨或者存在某方面的缺陷,而是自己投入的精力不够,而在为之全心全意付出努力之后,也可以和平时表现好的同学一样,轻松地理解、记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中,可以通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增强其自信心和效能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带着问题快乐自主地学习,实现教和学上的雙赢。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天生就具备,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有效引导。在煤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有效利用课堂提问。在这一环节,要求老师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熟记于心,且能预先设置几个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吊足学生的胃口,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后期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答中,使学生对未来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兴趣。例如,在讲解煤的有机元素组成时,引导学生在了解煤中有机元素在煤大分子结构中的分布位置及煤大分子结构随煤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煤中有机元素含量随煤变质程度会呈现出那样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带着问题来学习煤的化学组成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②教学材料的呈现尽量多样、丰富。煤化学课程内容的应用性较强,部分教学内容还辅以实验课时。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材料,会使课程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且不易于学生消化理解。针对煤化学课程体系自身的特点,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此外,在讲解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及其评定方法时,可以利用图片及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测定方法及测定流程。通过丰富多元化教学材料的呈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强调教学知识的价值及实用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学习动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老师要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所授课程内容的价值及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在其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所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煤的工业分析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煤大分子结构的知识来理解煤的挥发分随煤变质程度的变化趋势,让学生将原有知识储备运用到新的知识的理解中,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此外,可以对学生着重强调掌握煤的工业分析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其在毕业设计、煤质评价应用等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价值。
3.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行为规律,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成年人,其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强。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的不断强化,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因而在学习上更具有自主性。此外,大学生在其以往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对自身及周围人的观察总结,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他们学习的资源,因此他们的学习更具有总结性和借鉴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且大学生在沟通技巧及与他人和团队相处上更加自如和娴熟,这使得大学生有了更多深刻的、互助式的学习活动。再者,大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也经历了相对多的学习上的挫折与失败,其学习意志往往更加坚韧,在学习上也具有相对较好的自控力。“自主学习”即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能积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并能对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使得学习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由此看来,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倾向和条件。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会使学习者自身感到自在快乐,也会使教授者感到轻松自如,可见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例如,在讲授煤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这节课开始前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总结出可以表征煤变质程度并作为煤分类指标的参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更加深刻而牢固地掌握该部分教学内容。
4.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尊和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被满足的基本低级需要,追求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则属于高级需要。培养学生对成就感的需要及成就感,要注意首先满足学生的被尊重和爱护的基本低级需要。一般而言,学习成绩不好、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往往更为敏感,对周围人及环境更容易产生敌视心理,对成就感的需求较低、成就感也较低。老师要改变这部分学生的状态,激励他们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改变对他们的歧视及偏见,给予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样、甚至更多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平等的爱与尊重。教師要耐心地对待那些学习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多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煤化学这一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多,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困生在实验动手能力这一块有时会展现其过人之处。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供机会让其展示自己的长处,如向同学们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辅导没有掌握实验技巧的同学等。此外,煤化学这门课程现场应用性较强,例如在讲到煤的工艺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上网等手段了解并向同班同学讲解某些工艺性质的实际应用范围,并鼓励平时成绩不太好但对上网及演讲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对成就感的需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课堂理论课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注意发掘学生除理论课学习以外的才能,并为其创造机会进行展示,进而激发他们对成就感的需要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学习成就。
5.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一般来说,学生们在某一段时间内为学习付出了努力,那么他们总是希望清楚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成效、成效如何?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及进展情况可以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并激发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反馈,适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错误,协助他们调整学习进度,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例如,在煤化学实验课上学生交上来的实习作业,应该及时批阅,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实验课的分数,要指出学生在实验课上的不足、改进的措施,同时对改进后的实验课作业进一步跟踪总结,直至所有学生都完全掌握了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此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习课上,老师要对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例如,一位在实验课上不喜欢动手的学生,在某一次实验课上自己独立完成了实验,此时老师要对其表现进行充分肯定。某位平时上课总是旷课的学生,某一次课来得非常早,老师也要对其进步表示赞许。某位平时上课总是躲在角落看手机的同学,在某次上课时居然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也要对其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须用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对其行为的变化有高度的敏感。如果学生在为其学习付出了较长时间的努力后,仍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关注与反馈,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充分掌握其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顺应其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深入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相关的原理和知识运用于煤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有利于教师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行为特征及学习规律。师者只有充分了解其受教对象的行为特征及学习规律,并有针对性地虚心学习,不断探索,勇于改进,及时发现并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淑芳.煤化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1,(10):151-152.
[2]李敏,魏娅.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取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3,18(03):109-111.
[3]马斯洛.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M].陈炳权,高文浩,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魏冬云,唐陶富.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24(06):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