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丽
摘 要:文体(Style)的涵义来源于古代修辞学,英语文学的文体研究(Literary Stylistics)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探究了语言在文学特殊的语境中的多样性特点。修辞学在寻觅取材与谋篇布局以后,所关注的另一关键话题即是文体风格,当素材已备齐,文本框架也搭建好,接下来就是用恰当的语言与形式表述出文学的整体构思,这就需要考虑文本风格的选择与锤炼的问题了。本文主要关注语言修辞和文学文体的紧密联系,讨论焦点是关联到文学文体的修辞语言特点。
关键词:英语文学;文体风格;修辞特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每个文学创作者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文体语言和修辞风格,成熟的文学家都不会仅掌握单一的文体风格,且能够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之间游刃有余,根据修辞及文体语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当然一位文学修辞者的风格无论如何变化,有经验的读者还是可以一眼分辨出其中不变的风采。
一、文学比喻语言
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常用术语即trope,是指为了修辞的目的而通过比喻的渠道来使用语言。例如:
Friends, Romans and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朋友们,罗马人,同胞们,请注意听我说)。
这句话摘自莎士比亚的《裘力斯 凯撒》中马克安东尼的演讲。这里的lend me your ears(把你的耳朵借给我)即为达到修辞目的所使用的一个比喻,制造出比直接按照原意表达(如:Listen to me for a moment)更好的效果。读者不能只根据字面含义将句子解释为希望借用观众“血肉的耳朵”,而应理解成寻求注意力的修辞手法。比喻在文学语言中频繁出现,而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明喻(Simile)是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并通过展现两者如何相似来解释此种事物的样貌如何的修辞方法,它用as或like(好像、好似)等词语在文本中作为明确的標志。暗喻(Metaphor)也是将一种事物的特性转移至另一种事物的过程,但在形式上与明喻存在差异,即并不出现比喻词。暗喻对比两个并不相似的成分,但这种对比是隐含儿非直接表白出来的,由于它并不给出明确的比喻信号,所以更加难以辨认,然而气势更为有力。
转喻(Metonymy)意味着名称的变化,比如在以下J. Shirley的诗行中,运用了四次转喻:
There is no amour against fate;
Death lays his icy hand on kings;
Sceptre and Crown
Must tumble down
And in the dust be equal made
With the poor crooked Scythe and Spade.
在诗中,sceptre(王杖)与crown(王冠)分别代表国王和王后,scythe(镰刀)与spade(铲子)则各自代表普通农民与工人。
提喻(Synecdoche)属于更深层次的比喻语言,通常被视为转喻的一种,指用事物一部分的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可。总体而言,语言的比喻用法使被描述的概念更加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读者关于世界所感知的图像,消除了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人们对世界的诸多认识都可用语言的比喻用法塑造出来。
二、文学文体语言修辞的分析
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够借助多种渠道进行,根据作品分析与鉴赏的类型和目的,可使用固定的程序分析文本的语法结构与语言意义。
1.诗歌语言
诗歌的韵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正是韵律定义了诗歌,可分为头韵、尾韵、反韵、押副韵等等。诗歌可以表现出人们说话时怎样使用重音来表现节奏,当重音被组织为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传统诗歌的韵律需要计算每一行诗的音节数目,如类似莎士比亚著名诗歌中的诗句,具有十分特殊且受欢迎的形式,即抑扬格五音步诗(pentameter)。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语音与韵律模式,并作为构建诗歌的方式为人们所接受,如Wordsworth善用的对仗句(Couplets),Robert Browning常用的无韵诗(Blank verse),莎翁的十四行诗(sonnet)、自由体诗(free verse)等。语音与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包括追求审美趣味、适应传统的诗歌风格及形式、表情达意或革新形式、展示专业技巧以寻求精神满足感等。
2.小说、散文和戏剧语言
小说语言需要关注叙述者(narrator)和图式语言(Schema-oriented Language),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以及指称,注重言语及直接、间接自由思维的表达。例如意识流写作(Stream of Consciousness)试图刺激读者随文学家的思维一起驰骋想象。散文的文本风格因为主题、描述对象与写作目的的差异,应当重点关注其语言选择如何帮助文本建构意义,而非作者的世界观模式,考察文本风格应当注意同意义有内在联系并对读者产生心理影响的语言层面选择。戏剧语言通常更关注静态的剧本文本而不是舞台表演,戏剧间的台词分析可以有助于研究戏剧语言,分析摘录的戏剧文本,包括剧中角色与情节、叙述性声音,根据其称得上是体裁的特征,更加注重语言的交流表达和沟通会话,这是剧中任务相互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理解交谈或交际的话语分析技巧,欣赏剧本的会话效果和描写人物言语方式的手段。
结语:
文学文体与修辞风格的鉴赏对于英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学习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关注使用语言学工具来分析与阐释文学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的结构及语言选择过程。
参考文献:
[1]徐静. 以文体学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的文学篇章教学[D].西华大学,2010.
[2]苏婷婷.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解读《绿山墙的安妮》[D].辽宁大学,2013.
[3]吴建. 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曾齐修. 一项将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