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凡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消费环境研究
朱一凡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消费随机游走假说与消费过度敏感性是近年来消费理论争议焦点。居民消费行为遵循随机游走或制约于预期收入取决于消费环境中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预防性储蓄行为,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流动性约束是消费行为表现过度敏感的原因。通过可变参数模型计算中国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系数(λ),得出中国消费者目前背离消费随机游走模式、表现消费过度敏感性。消费过度敏感性标志着我国消费市场尚未成熟;面临消费过度敏感性困境时,我国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与社会保障。
消费;消费过度敏感性;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随机游走假说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等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当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双引擎”模式;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引擎主要部分尚有广阔空间去开拓[1]1-7。周学学者(2002)总结西方经济发展史,明确扩大内需的两种方法:凯恩斯主义下粗暴地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刺激居民层次消费[2]33-39。与此同时,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也许一时有效,但难以持久。洪银兴学者(2013)对此给出3点:①投资拉动经济的基础是高储蓄,而支撑中国高储蓄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②投资拉动经济的本质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但产能过剩导致增长效益低下且具有盲目性。③经济表现出的大起大落矛头直指投资拉动经济[3]3-8。
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以及依靠政府投资无法解决中国经济体中总需求、总供给间不匹配的尖锐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居民层次消费的重要性。消费者作为行为系统是简单的,其消费行为的复杂在于消费者所处消费环境(复杂)的反映[4]51-59。不同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消费行为截然不同。中国沿海地区消费者消费活动相对于内陆地区更加旺盛,原因不在于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的行为系统)的不同,而是消费环境的差异。
中国潜在消费力庞大,现阶段表现出消费疲软根因在于消费环境。本文基于消费随机游走假说(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成立条件,从一个新颖的视角窥探中国的消费环境。近年来学术界消费理论的争论围绕着消费随机游走假说成立与消费过度敏感性;两者的成立与否在于“完美预见”、“完全资本流动”,即消费环境中的消费信贷市场、社会保障、信息流通等。
与此同时,需要重视当前中国存在严重的消费者异质现象。中国农村与城镇间贫富差距、消费环境截然不同,中国农村与城镇间消费者消费行为不同。本文选取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环境。
消费理论一直着手于驱动消费的量,尤其重视收入。消费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以及弗里德曼、莫迪利安尼的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简称LC-PIH)。以Lucas Robert(1976)提出卢卡斯批判为标志,理性预期学说开始严重地冲击着传统的消费理论[5]。Robert Hall(1978)基于卢卡斯批判、将理性预期运用于传统的消费理论: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提出了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消费随机游走假说是具有现代形式的消费理论[6],或者说是对传统消费理论的反叛[7]29-35。
Hall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是“完美预见”和“确定性等价”模型[8]297-316;该假说建立在“确定性和完全资本市场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9]35-44。其“确定性等价”、“确定性”与“完美预见”表达意思相同,消费者拥有足够多信息完成最优消费抉择;“完全资本市场”代表资本市场上资本流动完全充分。Hall认为当满足以上条件时,消费者应遵循(最优)消费路径:EtCt+1=Ct。前期消费是本期消费最佳预期,前期消费是本期消费最优路径唯一决定要素。进一步推导出:ΔCt=et,Ct是白噪声或者说理性预期误差(rational forecast error)。Hall据此得出结论:消费变动是不可预测,消费服从随机游走。
然而,以Flavin(1981)实证得出消费变动与预期劳动收入变动间显著正相关为典型代表[10]974-1009,学者们陆续发现现实中消费行为受现期(预期)收入制约,并将该现象定义为“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消费过度敏感性”驳斥了消费行为遵循随机游走路径,严重地冲击了Hall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学者们进一步质疑Hall消费理论中“完美预见”,“完全资本市场”的假设不符合现实,分别提出流动性约束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80年代中期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围绕着Hall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与消费过度敏感性(表现为以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为代表的大量相关经验假说)的争论。
消费行为表现出“消费过度敏感性”,背离消费的随机游走,消费路径明显受制于当期收入。学者们普遍将原因归结为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7-9,11]66-88。
当“完全资本市场”得不到满足,消费者以相同的利率r借入(贷出)资金的行为受到局限,此时产生流动性约束。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消费者只能进行短视的消费活动。依据现有收入规划消费路径,其消费路径偏离最优消费路径。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不仅作用于当期的消费路径,还会产生预期作用,视为“一个影子价格”。即使流动性约束未在本期发生,但它将在未来发生的事实预期同样会使消费者减少现期消费而增加储蓄[7,11]。
预防性储蓄理论是针对“完美预见”、“信息足够充分”与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假设。当消费者(风险厌恶者)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预期未来(一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大于确定性状态下(一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并且伴随风险递增,预期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越大。此时,消费者将进行额外的储蓄行为。“当不确定性存在、且消费者的消费边际效用非线性,Hall提出的欧拉方程涉及利率和消费两个联合分布的二阶以上矩;尤其是消费者效用函数凹函数,此时将形成预防性储蓄[9]”。当消费者进行预防性储蓄动作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更多依赖于当期收入,其消费路径背离消费的随机游走。关于消费问题的最新研究方向是将预防性储蓄理论与流动性约束结合起来的缓冲存货模型。
消费随机游走假说是基于“完美预见”、“完全资本流动”。学者们将消费者现实中消费行为受制于当期收入称为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并归因为流动性约束与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而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动机恰恰是针对“完美预见”与“完全资本市场”对现实的背离。通过消费环境(消费信贷市场、消费文化、信息流通等)中两个假设成立程度可以推断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消费者消费行为偏向随机游走模式、还是消费路径受制于当期收入透露出消费者所处的消费环境是否成熟。本文认为当消费者消费行为表现为随机游走时,消费者处于成熟的消费环境中(消费信贷市场完善、信息流动充分等);当(消费者)消费行为受制于当期收入,(消费者所处)消费环境中存在欠发展的地方。探究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趋于随机游走模式,还是表现出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可以推断出中国现阶段消费环境优劣。
其中C表示消费;δ表示时间偏好率;U表示消费者效用函数;Et表示消费者预期,其中包含条件:消费者具备足够多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预期,即“完美预见”、“确定性等价”、“不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当典型消费者能以相同的利率r在任何时间借入与贷出资金、即完全资本市场,可以进一步推导出欧拉方程:
其经济含义为最优消费路径是当相邻两个时点消费的边际效用相等(当时间偏好δ=利率r)。若消费者边际效用是线性的,消费者消费行为服从随机游走:EtCt+1=Ct。
ΔCt=εt;其中E(εt)=0 cov(εi,εj)=0,i≠j
Hall随机游走理论成立条件苛刻,暗示一个包括“完美预见”、“完全资本市场”的完全成熟的消费环境。而以消费过度敏感性为代表的现实情况与完全成熟的消费环境冲突。Campell&Mankiw(1898)[5]研究消费随机游走、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时,将一个消费整体(Yt)分割成两个部分,两个部分都处于极端情况。一部分消费者(Y1t)消费行为完全受当期收入制约,C1t=Y1t;消费者(Y1t)被Campell&Mankiw(1898)称为“rule-of-thumb consumers”。另一部分消费者(Y2t)完全遵循Hall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ΔC2t=εt。
Yt=Y1t+Y2t
设立“λ”,“λ”表示Y1t所占Yt比例,Y1t=λYt;“1-λ”表示Y2t所占比例,Y2t=(1-λ)Yt;“λ”作为两部分极端情况的桥梁。通过“λ”可以考究消费整体中消费过度敏感性、消费随机游走的概况,进而窥探消费整体所处消费环境。当λ=0时,消费者行为完全符合随机游走假说,λ越大表明消费过度敏感性越严重。赵霞&刘彦平(2006)侧重于流动性约束的研究,指出“λ”是衡量流动性约束的经济计量指标,受信贷市场、金融自由化发达程度高度影响,信贷市场、金融自由化越发达的国家其“λ”值越小[12]32-36;与此同时、“λ”与消费市场中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间联系不可忽略。
Ct=C1t+C2t;ΔCc1t=ΔY1t=λΔYt;
ΔC2t=(1-λ)εtΔCt=λΔYt+(1-λ)εt
Hall的随机游走假说基于完全成熟的消费市场(信息充分、资本流动完全),是对“未来”消费行为的一种设想。国内学者宋东林(2003)[7],杜海韜(2005)[8],万广华(2001)[9]与杭斌(2004)[13]24-28先后基于Campell&Mankiw(1898)测算“λ”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的消费现状不符合消费随机游走假说,存在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现象。消费完全匹配当期收入(C1t=Y1t)是消费过度敏感性的极端,消费行为是极其短视、“原始”的。现阶段中国消费环境处于完全成熟与原始之间。本文借鉴Campell&Mankiw(1898)思路,通过“λ”量化中国现阶段的消费环境。
考虑1978年—2016年期间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制度等)发生颠覆性变化,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λ)不会一成不变。本文采取与宋冬林等(2003)[7],杭斌&申春兰(2004)[13],周建(2005)[14]59-67一致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本文考虑到杭斌&申春兰(2004)与周建(2005)建模设立的常数项不具备经济意义[13,14],未采用。
本文基于Campell&Mankiw(1898)思路,将消费整体分割为两个部分,通过考察两部分比例,推测当前中国的消费环境。若消费者处于完全成熟的消费环境,消费行为“完美预见”、不受流动性约束,遵循消费的随机游走模式;若消费者表现完全消费过度敏感性(rule-of-thumb consumers),其消费行为受当期收入的制约严重。
基于1978年—2015年中国消费结构发生剧烈变化,消费敏感性系数不可能一成不变,本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中国消费问题不能忽视的一点:消费者异质性。鉴于中国农村与城市间贫富差距、消费信贷条件、消费文化等消费环境截然不同。本文作者选取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
处理1978年—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数据(通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当期消费变动为当期与上期城镇居民消费差(ΔCt=Ct-Ct-1)。考察1979年—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变动(ΔCt);读图2: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存在一个向上的时间趋势,而且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ΔYt:ΔYt=Yt-Yt-1)的波动走向呈现出一致性。
图1 1979—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变动 (可支配收入)趋势(单位:元)
进一步测算中国当代消费过度敏感性程度“λ”。首先,Ct、Yt取对数;其次,对LnCt、LnYt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结论:ΔLnCt、ΔLnYt是平稳时间序列。
表1 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注:Δ(1%显著水平)T统计值为-3.626784;“*”“**”“***”分别表示1%、5%、10%显著水平下
构建状态空间模型:
ΔLnCt=λtΔLnYt+et(量测)
λt=λt(-1)+e1t(状态)
通过递归迭代对模型进行有效估计,残差的单位根检验是平稳序列,进一步验证结果不是伪回归;对λt(Prob:0.0000)的估计结果如下。
图2 的估计结果
时间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λ023740447305990046920562606898076810714207634时间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λ088580829408035084800971010686105571153411020时间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λ106151048510361104850963308228076250771808275时间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λ081460849508556087770908309721092150906709001
注:λ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由于格子关系,2015年λ值(0.8873)未录入。
总体而论,中国消费者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λ)较高。反映出中国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依赖当期收入严重,进一步透露出当前消费环境中“完全信息”不成立、消费充满不确定性因素,消费信贷市场的欠发达。得出中国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符合Hall的消费随机游走假说。
其次,以1992年为界,将1978—2015年分割成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两个阶段(1979—1991年、1992—2015年)。计划经济阶段(1992—2015年)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λ)数值普遍高于转轨市场经济(1979—1991年)(表3)。该结论契合中国实际情况;相对于1992年前计划经济年代的“统包统配”、“铁饭碗”就业模式;住房分配制度;配套的公费医疗、教育福利等;1992年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消费者摸索震荡中(正在改革的)住房、医疗、教育与工作问题,(消费者)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消费者出于谨慎性动机,必当采取预防性储蓄行为,其消费决策很大程度依据当期(预期)收入,消费行为必然更容易表现出受当期(预期)收入制约。
表3 计划经济阶段与转轨市场经济阶段λ值特征
个人消费信贷一直被视作减弱消费者流动性约束、抹平跨期消费阻碍,刺激消费的‘良药’;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消费信贷作为信用资源的分配方式,转轨市场经济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从规范程度与规模两个角度存在明显差距。尤其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份额中大头是住房贷款,而真正意义上能够扩大内需的,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琐碎的、小额度、短期的(消费)贷款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消费者处于转轨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出就业、消费、投资与住房等选择都面临除自身真实成本外、一个由不确定性构成的“高昂的成本”;消费者自然而然容易产生预防性动机。社会保障作为削弱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武器’,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与力度相对低下,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低、滞后于转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居民层次消费表现萎靡,我国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市场,尤其重视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琐碎的、小额度、短期的(消费)贷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其跟上经济发展脚步。
[1] 江小涓. 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J]. 管理世界,2010(6).
[2] 周学. 消费信贷:一个比政府投资更能启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手段[J]. 经济学动态,2002(5).
[3] 洪银兴. 消费需求、消费力、消费经济和经济增长[J]. 中国经济问题,2013(1).
[4] 臧旭恒. 居民跨时预算约束与消费函数假定及验证[J]. 经济研究,1994(9).
[5] Campbell, J.Y., and Mankiw, N.G. Consumption, Income, and Interest Rates Reinterpreting the Time Series Evidence[R].NBER Macroeconomic Annual,1989.
[6] 汪浩瀚. 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7] 宋冬林,金晓彤,刘金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与经验分析[J]. 管理世界,2003(5).
[8] 杜海韬,邓翔. 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 经济学,2005(1).
[9]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 经济研究,2001(11).
[10] Flavin, M. A. 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to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com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
[11] 金晓彤.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过度敏感性假说的运用[J]. 财贸经济,2002(1).
[12] 赵霞,刘彦平. 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和居民个人消费信贷的实证研究[J]. 财贸经济,2006(11).
[13] 杭斌,申春兰. 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9).
[14] 周建. 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1978~2003年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5(8).
(编校 左葛生)
OnExcessiveSensitivityofConsumptionofUrbanResidentsinChina
ZhuYifan
(School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The random walk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 and excess sensitivity in consumption is consumption issu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umer behavior of the residents follow a random walk or restrictive than expected income depends on consumption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uncertainty in the environment. The uncertainty leads to precautionary saving behavior of consumers,precautionary savings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are overly sensitive because of consumer behavior. By variable-parameters model of excessive sensitivity of consump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λ),Chinese consumers now depart from the random walk model of consumption,excessive sensitivity of consumption. The excessive sensitivity of consumption marked China's consumer market is not mature and when facing over consumption sensitivity,China needs to develop consumer credit and social security.
consumption;excessive sensitivity of consumption; uncertainty; liquidity constraints; random walk hypothesis
F832-479
A
1673-0313(2017)05-0068-05
2017-09-05
朱一凡,男,安徽池州人,研究生,主要从事消费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