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大白
海底变色龙“软氏三雄”的绝招
◎公子大白
这个世界上的“变色大师”,除了变色龙,你还认识哪些?你肯定不记得了,还有海底的“软氏三雄”!它们就是章鱼、墨鱼和鱿鱼!这三兄弟都会变色,大多会喷墨汁,且都长有一大堆爪子。你是不是傻傻分不清呢?
首先应该说一下我们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一个物体反射蓝光,我们就看到了蓝色;如果一个物体反射所有光,我们就看到了白色;如果一个物体吸收所有光,我们就看到了黑色。我们的视觉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实,很多动物都有变色的能力,如哺乳动物的换毛,是一种变色,鸟类换羽毛也是一种变色。有的动物由于毛发特异,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某种狼。当然,这种变色的速度非常慢。以上是广义上的变色。如果说狭义上的快速变色的话,就主要有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的变色,还有本文重点介绍的生活在海洋里的头足类软体动物的变色了。
爬行动物的变色是大家最熟悉的,如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色。至于海洋软体动物的变色,那就不得不说“软氏三雄”——章鱼、墨鱼和鱿鱼了。这三种动物因足环列于头部,也被称为头足类软体动物。
头足类软体动物如何变色呢?我们以章鱼为例来进行解说。章鱼不仅能变色,还能拟态,如拟态章鱼,至少可以模拟15种动物的模样。它们可以变换出红、黄、褐、黑、蓝、绿等颜色。它们皮肤表面不仅有普通的单色细胞,在单色细胞下面还有一种红细胞。这种红细胞的变色机制与单色细胞
的不同,它可以变换出更多类似金属的颜色。而头足类软体动物的变色主要分为单色伪装变色、杂色伪装变色和间断伪装变色三种。单色就是仅有一种颜色,主要是为了适应平滑的背景,如海底的沙子;杂色是为了适应比较复杂的环境,如石块;而间断变色主要是为了破除整体感,让自己看起来不像自己。
透明的鱿鱼
动物的任何特性,归纳起来,其目的只有两个,要么为了生存,要么为了繁衍。变色这种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生存能力,还可以提高繁衍能力。既然说到变色,就不得不说说爬行动物,如蜥蜴的变色一般有三个目的,即体温调节、伪装和通讯。体温调节好理解,伪装则是为了捕食,或为了逃脱捕食者;而通讯就是传递信息,如在求爱成功时,蜥蜴身上的颜色就无比鲜艳,求爱失败时,蜥蜴身上的颜色则会变得黯淡。
透明的墨鱼
头足类软体动物的变色也是基于类似的目的。一方面,它们变色是为了制造保护色,保护自己能够逃避捕食者的攻击。另一方面,如果变色有利于捕食,它们也会根据被捕食者的视觉能力来变色,好让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头足类软体动物的捕食者有很多,主要是鲸类。因为这些头足类软体动物的生长能力很强,所以体格太小的捕食者就吃不下它们了。白天,头足类软体动物都在海底,鸟类吃不到,而且它们的身体上有黏液,滑不唧溜的也很难被吃到。
大王乌贼和抹香鲸
所以,捕食头足类软体动物的只有那些嘴巴大的齿鲸了,如抹香鲸,满肚子都是头足类软体动物,它有时还会与大王乌贼打架呢!要知道,大王乌贼的体重可以长到50吨!不过,许多鲸类的视力差,头足类软体动物就可以用变色来躲避鲸类了。有时候,头足类软体动物变色是在警告捕食者——“不要碰我”。如章鱼在慢速运动和快速运动时的变色策略就不一样。慢速运动时,章鱼体色能够很好地和周围融合,而快速运动时则会采取间断变色,出现很多鲜艳而显眼的颜色,让自己看起来不像章鱼。
(选自蝌蚪五线谱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