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原创歌剧《壮锦》的地域性风格新探
——傅磬运用壮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特征

2017-11-24 11:00周建华广西阳光学院艺术系
民族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壮锦壮族歌剧

周建华(广西阳光学院艺术系)

广西原创歌剧《壮锦》的地域性风格新探
——傅磬运用壮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特征

周建华(广西阳光学院艺术系)

傅磬同志是广西本土音乐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400多首歌曲、2部音乐剧、1部歌剧。曾3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次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8次荣获全国“广播新歌奖”、5次荣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其音乐作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傅磬同志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广西文艺事业,在广西文艺界以及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在傅磬老师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他的音乐创作牢牢扎根于广西民族土壤,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弘扬和传承广西民族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歌曲《三月三,九月九》《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壮族大歌》到歌剧《壮锦》、音乐剧《桂花雨》,无不流淌着广西民族音乐的血液。本文将以傅磬老师创作的民族歌剧《壮锦》的创作为例,从作品主题动机来分析作曲家傅磬老师对壮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一是是借此缅怀英年早逝的傅磬老师,二是通过对歌剧《壮锦》主题动机的创作特征分析,探索歌剧《壮锦》体现出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曲作者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概况

自1945年中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白毛女》诞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歌剧形式。自2000年以来,经过艺术家们的一次次艰苦探索,中国歌剧涌现出了相当数量且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剧目。在业内引起较大关注的主要有《木兰诗篇》《野火春风斗古城》《木雕的传说》《壮锦》《米脂婆姨绥德汉》《土楼》《赵氏孤儿》《白蛇传》《祝福》《运河谣》《红河谷》《山林之梦》等等。这些剧目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吸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精髓。其中中央民族大学推出的《木雕的传说》、广西推出的《壮锦》、陕西省推出的《米脂婆姨绥德汉》、福建省推出的《土楼》、浙江省推出的《祝福》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些作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了近年来国内原创歌剧创作的文化趋势:追寻民族性、本土性、地域性。

歌剧《壮锦》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壮锦是广西最具特色的工艺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曾经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织锦技术精湛,明清时期曾被列为贡品上贡朝廷,是壮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歌剧《壮锦》是广西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原创歌剧,自2008年12月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献礼首演至今,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剧在2009年9月广西戏剧展演中荣获广西“桂花金奖”,2009年12月参加第11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中国戏剧节剧目奖”,2010年5月荣获第13届“文华奖”。

以壮锦作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很少见的,把壮锦所代表的民俗风情通过歌剧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对壮族乡土风情的另一种符号解读。

1.歌剧 《壮锦》主题动机创作分析

音乐主题是音乐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作品中的其他材料相比,主题总是意义更突出、性格更鲜明、概括性更强、可塑性更大。换句话说,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凝聚了其中最重要的素材,概括了音乐最核心的本质,体现了作品最根本的构思。在歌剧作品中,主题动机是整部歌剧的灵魂,对剧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壮锦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歌剧《壮锦》围绕着壮锦的编织、丢失、寻找、归还来展开剧情,因此壮锦成为整部歌剧从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作曲家用最能凸显壮族形象的3个壮族主题音乐动机勾勒出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壮锦形象,这3个壮族主题音乐动机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在全剧多次出现。

壮锦主题动机一:(谱例1)

壮锦主题动机一和它的变体在全剧一共出现12次,它象征着编织壮锦的艰辛与漫长,这一主题动机取材于广西都安的壮族民歌《山连山,水连水》中的旋律素材。

壮锦主题动机二:(谱例2)

壮锦主题动机二和它的变体在全剧一共出现35次,它象征着壮锦对壮家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动机取材于广西那坡壮族山歌《壮乡三月风光美》中的旋律素材。

壮锦主题动机三:(谱例3)

壮锦主题动机三和它的变体在全剧一共出现28次,它象征着壮人寻找壮锦的坚定信念,这一主题动机吸取了广西那坡壮族民歌《天上星星伴月亮》的旋律素材。

2.歌剧 《壮锦》主题动机旋律特征分析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美是音乐美的核心。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旋律音调,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藏族的“昂叠”唱法、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因此,旋律是体现音乐民族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在代表本民族特色的大型歌剧作品中,旋律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壮锦》的成功离不开作曲家傅磬的精心创作,首先必然要谈到其简洁流畅又极富壮族特色的旋律创作。

《壮锦》的主题动机一和主题动机二贯穿全剧,起到穿针引线,推动剧情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主题动机的音程跳动较大,主要运用了四度跳进和五度跳进的旋律创作手法。

主题动机的旋律创作特征具有鲜明的壮族山歌的旋律特征,壮族山歌旋律变化丰富,风格多样。在音程关系上,大多数山歌都是以四、五度的跳进为主要特征,这是壮族山歌旋律进行的一个明显特点,其形成的原因与壮族方言的语调、调类和调值有紧密的关系。很多壮族山歌的旋律都有四、五度跳进的特征,例如:

四、五度跳进的旋律特征在《壮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旋律创作手法对全剧的旋律风格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该剧的旋律个性,体会其蕴含的壮族旋律特色。

3.壮乡民俗文化在剧中的体现

每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创造并享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然塑造出该民族的民俗信仰,构成其生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信仰生动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风貌、信仰观念、审美情趣和历史传统,成为民族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壮族人民酷爱唱歌,歌唱不仅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而且已成为其民族性的一种标志。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小事务都离不开以歌传情,主要有情歌、对歌、拦路歌、哭嫁歌、祝寿歌、丧葬歌、庆贺歌、春牛歌、盘歌、酒歌等等,这些歌曲与壮族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壮族特点。傅磬在歌剧《壮锦》的创作中,既保留了传统歌剧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独具特色的壮族酒歌、嘹歌、黑衣壮“尼的呀”、壮剧、壮族多声部民歌等音乐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壮民族的经典音乐元素,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壮族风情。

结 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曲家傅磬是有意识地将壮族民歌元素融入《壮锦》的创作中。当然,作曲家并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在吸取最优秀的壮族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新观念和新技术进行再创造。傅磬老师在谈到《壮锦》的音乐创作时曾说:“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我思考要尽量把壮族比较好听、比较优秀的音乐融入里面。每一场都用很原生态的民歌在里面,给它赋予现代音乐的符号,但是不管怎么结合,它的根基就是我们壮族的音乐元素,壮族的民歌。”显然,《壮锦》是傅磬老师利用壮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成功典范,是对壮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大力弘扬!

写作这篇文章是怀着对傅磬老师的深切缅怀而完成的,同时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共同研究傅磬老师的作品,对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M]. 中国ISBN中心,2001.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长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傅磬.广西音乐文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4]傅磬.广西民族歌曲精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5]梁庭望.壮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6]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壮锦壮族歌剧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走进歌剧厅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