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分明的个人符号
——“赵半狄的中国Party”

2017-11-24 02:25杨羽彤YangYuto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时装秀熊猫符号

杨羽彤/Yang Yutong

展览链接:

赵半狄的中国Party

主办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7年8月5日—10月22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4号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大展厅

北京798艺术中心的尤伦斯艺术馆举办了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家赵半狄的个展——“赵半狄的中国Party”,在观展过程中亦呈现了赵半狄自油画创作向“熊猫时代”的跨越。画家运用多种媒介、多种创作手法,结合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缔造了一种现象级的艺术风格。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他在学生时代即以画家身份而闻名,以布面油画的方式塑造了极具表现力的叙事场景,通过个人表达与物质性的细节来捕捉时代风貌。他确实具有极强的油画功底和绘画天赋,目睹他于1990年创作的《蝴蝶》,令我印象深刻,为之折服。朱墙金瓦的天安门,蔚蓝的天空中云朵游移,洁白的华表,威武的石狮。一位女子白衣白裙赤足立于前景,百褶裙上饰有黑色波点,她双手置于身前,脑袋转向一边,似乎在寻觅和盼望着什么,像一只振翅欲飞、倏忽即逝的蝴蝶。旁边一名男子似是无意经过,撑着黑伞,赤裸上身,格子短裤,脚穿考究的皮鞋,和女子的赤脚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不经意地朝我们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瞥,带着探寻的意味。看得出是画家自我形象的缩影。

画家以一个路人的身份入画,和身边的白衣少女仿佛处于不同时空,双方对彼此亦无知无觉。画家像是身处除画中少女和观画者之外的第三时空,带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超然和思索。他们与身后的建筑群之间仿佛被铁栅栏完全隔开,一左一右不同的动势似乎预示着下一秒广场上就将空无一人。

自画像,铁栅栏,注视,这些意象的叠加使我不由得想起赵半狄的另一幅自画像——《我的花园》。这是一座忧虑者的花园,充满印象派的柔美情调。画家身处草木繁茂、绿意葱茏的花园之中,草丛中零星点缀着玫红嫣粉的小花,阳光热烈而充沛,正是一年春好处。可是画家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却并不放松惬意,相反,非常地戒备和紧绷,只见他表情严峻,侧目而视,嘴角微微向下,双手抱臂,侧身对人,目光再一次穿透画布,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我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他却身着黑色西服,头戴黑色贝雷帽,与前景冰冷粗壮的黑色栅栏遥相呼应。这突兀的栅栏,形成一道画家与观者之间难以逾越的屏障。画家置身花园,透过栅栏,观望着我们。究竟,身在栅栏中,被俗世樊笼所禁锢的是我们这些看画人,还是画家本人呢?到底,画家是否在置身于一个花红柳绿的伊甸园里,隔岸观火地注视着水深火热的我们呢?是否,画家已超然物外,看破这浮生百态,以至于树立起了坚固的屏障与我们区分开来?

正如此画展中唯一的新作《中国Party》(2017年),描绘出一位优雅的女士在点着金色蜡烛弹奏三角钢琴,而深不可测的湖水已经淹没掉她半个身子。世界在下沉,而我们在狂欢。

“现在,我把中国的现实当作一场party来看,我努力想从中抽身出来。”赵半狄说。

赵半狄 中国Party 布面油画 390×290cm 2017 年

展览现场 张鸿洋摄

赵半狄 蝴蝶 布面油画 250×140cm 1990 年

《中国Party》是他走过(后文提及的)“熊猫时期”之后再度拿起画笔,进行的巨幅(3m×4m)油画创作,代表着对过去的割裂和放弃。曾经他搁置画笔,试图拥抱世界,敞开自己,却在“熊猫时装秀”之后受到铺天盖地的讨论以及讨伐,极大地浇熄了他的热情。于是现在开始退而守之,努力做一些同主流社会保有距离的事情。他说:“社会是很热闹的一个大party,它是下沉的,布满危险的,不乐观的,对我来说已经无望了,所以我把肖邦音乐会放在水里进行……其实每个人都在水里,没有人在岸上,在我的世界观中,现在没有岸,这么说是很不主流的,但是我的真实感受,是主流没有接纳我。我不会再认为自己是画家了,也没有画家梦了,我以后还画不画,我也不知道,随意随性不做设计。”①作为一个技艺精湛的“现实主义”绘画者,仅凭一纸画面似乎已经难以倾诉完尽画家的所思所想,1994年,他暂停绘画,他转向更为多样化的创作方式。例如运用时装、新媒体、电影、行为等新式传媒手段,结合了台词、配乐、剧本、情节、演员等多种要素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营造更为强烈直观的表现效果,体现了一种艺术表达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前卫创作思路。“绘画不仅是表达感受的方式,而且经常是逃离现实的方式,我的画愈完美,我的内心就愈脆弱……我不能再脆弱下去了。”赵半狄如是说。②

以1996年的“熊猫日历”为起点,他的“熊猫时代”由此开启。“熊猫日历”以海报形式反映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克隆,艾滋,同时也带有公益性质,比如宣扬见义勇为、过马路左右看、系安全带驾驶等等。他与熊猫玩偶的合力出演甚至吸引了一些公司和企业,想要对他进行赞助,并且把自己的企业商标置于海报一角,可见其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他的艺术在2000年后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运用熊猫的象征符号强势介入现实社会的状况——法庭、时装秀、电影——与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并驾齐驱。

赵半狄说:“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的符号,作为一个个体,试着‘拥有’这个国家级符号,最初只是个有趣的试验,但当这种‘绑定’产生了奇特的化学反应之后,我觉得这简直是一扇熊猫之门,我觉得我有义务给中国社会展现一个特别的景观,是隐喻,也是行动,关于公共话题,也关于审美,我能感觉到,这是我逃离脆弱之后要去的艺术世界。”

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认为,人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个部分。他认为人应该被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③就是说人类借助于某种特定化的符号,来传达强烈的个人意识。由符号参与的艺术表达,打造了画家特立独行的艺术语言。

赵半狄肩扛一只毛绒熊猫走南闯北,形成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同时让“熊猫”这个符号与周围的世界发生冲突和联系。在《一个人的奥运会》视频短片中,他身着奥运会火炬手的运动服,肩扛熊猫,历经山川大河,跨越春夏秋冬,最后将圣火成功传递,伴随着激昂的配乐,“北京啊奥运啊……神州大地再铸辉煌”,激动人心的歌词,宛如一场“个人主义游戏”,诙谐又励志,让观赏者胸中不由得升起一股爱国主义豪情。

赵半狄 赵半狄和熊猫 灯箱 120×120cm 1999年

赵半狄 一个人的奥运会 影像 27'5'' 2005年

但是“熊猫时装秀”却没有那么好运了。2007年11月4日,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上上演了“赵半狄熊猫时装秀”。在这场时装秀中,赵半狄用熊猫符号演绎了中国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包括了民工、三陪小姐、追星族、乞丐、同性恋、网络红人、法官、三陪小姐、二奶、腐败官员等三十三套时装。此后2009年3月,熊猫时装秀在法国巴黎东京宫上演,将这场秀的争议推向了毁誉参半的高潮。彼时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开放,接受度也比较有限,因为此次走秀涉及国宝形象“熊猫”,涉及社会敏感人物、话题,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展出,人们不由地质疑这是否是自曝其短、卖国求荣的一次献丑和闹剧。成都政府有关部门甚至对他发出了“禁止恶搞熊猫”的警告。

首先,熊猫作为国宝,憨态可掬,可爱笨拙,需要人类的悉心呵护才能得以存活,对熊猫的热爱与保护,似乎折射出中国人对自身的顾影自怜,对于伟大文明的脆弱蜿蜒前进的惋惜。熊猫纯净天真、黑白分明的形象,似乎寄托了华夏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由此,国宝怎可随意戏谑玩弄,或者以此创造收益呢?但我恰恰觉得,国宝不该被供奉起来,而是应该贴近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符号图像的形式影响思维,引发思考,丰富精神。赵半狄做到了,他身上有着艺术家们所惯有的挑战权威与打破常规的精神。

其次,他的“熊猫时装秀”更多的是一种呈现和思考,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抨击和戏谑。或许因为天性敏锐,在社会的每个敏感节点,他几乎都能发出独特的声音。把国内的“二奶”“钉子户”“裸聊者”“腐败官员”等符号搬到法国,固然不如“长江黄河长城故宫”那样伟岸崇高,但也并非出于“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不良动机。中国人似乎有种莫名的自尊和虚荣,抑或是出于护短心态,总不愿“家丑外扬”,总想要“人前显贵”。但是客观存在,我们只有去正视它们,承认它们,才能够提出改进方案,才能在反思中有所领悟。

最后,从艺术角度来讲,赵半狄的“熊猫秀”也是成功的,作为油画专业的学院派,他在服装设计领域依然表现出彩,亲自设计的服装以黑白两色为基调,运用多种材质,紧密结合每个社会身份的不同特点,呈现出一种哥特的风貌。作为“地域黑”的受害者“熊猫河南人”全身披挂着中国地图,而“熊猫追星族”穿着黑丝绒束腰礼服,面目不清地隐在颈间一圈层叠的白色欧根纱里……

有人讥讽赵半狄的作品缺乏艺术性,然而,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性呢?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艺术应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赵半狄震颤了中国人的神经,激发了大众的心性,他是细致入微的,且难以复制的。

注释:

①《华夏时报》,2017年8月7日,第031版。

②《新京报》2013年7月10日。

③恩斯特·卡西勒:《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猜你喜欢
时装秀熊猫符号
穿越千年的“时装秀”
“巧克力时装秀”
穿越千年的“时装秀”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我爱“熊猫”
咱班的环保时装秀火了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