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纯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健康人格教育
刘 纯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素质的教育,也要注重人格的教育。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需要良好的人格教育,人格素质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核心素质,那么对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加强对人格教育的培养变成为了学校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是人们的性格、态度、信仰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健康的人格不仅有利于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格教育工作,语文相比其他学科都具有很大优势,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它与人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是很好的选择。本文从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开始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健康的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措施,从而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素养的人。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方法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它是一门极具有人文性和语言性的学科。可以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让人们相互交流,表达彼此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书写来传递感情;语文是一门艺术,它是具有不同灵性的,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语调下,它是具有不同意思的。因此,语文在塑造人格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情感融合、实例模仿、思想灌输和理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第一,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愈加激烈,这就要求具有健全人格的工作人员去弥补社会岗位的缺失。另一方面,健康人格教育还推动和升华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的舞台上,各国相互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教育的竞争。因此,健全的人格教育是文化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保证,在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动力[1]。
第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应对人格危机。自实施改革开放,开始了新旧制度转换,在转换过程中,“人格危机”对现代化建设影响越来越严重。“人格危机”是传统人格“失效”、现实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落”,这“三失”的人格,冲击了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格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健全的人格是社会发展的核心。
第三,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身心发展。良好的人格形成是需要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的,人生有幼儿期、少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人格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变化着,若在某个阶段出现错误都会使人格的停止发展。所以,健全的人格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会引领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
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加强对人格教育的培养,在伴随语文的学习中,健全自身的人格素质。
人格教育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完美实施方面,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加强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载体,它承载的文化知识蕴含着思想和感情,所以语文是具有交流的作用,它可以交流感情和思想。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十分注重语文自身所具备的感染力和充分利用文章中设置的情感、人物、景色,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意识和积极的人生观,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提高。
首先,在语文教学时,语文老师应该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相结合,仔细揣摩学生在每一篇文章时的心理变化情况,通过正确的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人格素质,学会做人的道理。其次,老师可以通过师生情将学生的内心蛰伏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可以做到触景生情,让学生开启情感的大门和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更好的完善自身的个性。最后,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情感活动,如:感恩祖国朗诵比赛、一首献给家人的歌、赞颂我的家乡……通过这些活动,高举爱国、爱家乡、爱家人的旗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家人的爱和家乡的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人格教育工作的进行[3]。
在语文教材中赞扬了许多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和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人,比如,深明大捍卫国家的烛之武,始终和蔼可亲的刘和珍君,忍辱负重的勾践,具有赤诚爱国之心的触龙……他们的忠贞让学生对人格也会有更具体的定义,让他们更好的完善自身的人格。
第二,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工作,在陶冶情操中健全人格素质。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理性人格,而审美教育工作是培养感性人格,让学生在欣赏美时产生情感。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文风是优美的,它为审美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学作品优美的文风发挥作品的审美功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美中净化心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为人格塑造工作的完美进行打好基础[4]。
语文教材中的《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富有美感的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它让学生在一年中气候最宜人、景色最美丽的时节,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仿佛自己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悠哉游哉地划着小船,欣赏着沿途美景。审美教育便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文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审美教育工作还加大了语文老师教学的难度,不是简单的将文章的背景、内容、意义讲述给学生,而是要用富含创造性、艺术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领学生融入到美的环境和美的情感当中,领悟出文章中所蕴含的寓意,体会出文章内容中的喜怒哀乐,与文章完全融合在一起。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再创造美的能力。在美的再创造过程中,让他们将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的主体相结合起来,在创造美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走出课堂,亲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健全的人格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5]。为了保证人格教育工作的稳定性,语文教师应当不定期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开朗活泼的一面表现出来。语文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每学期举行一次登山活动,让学生们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时光,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健全自身的人格。
第四,利用古典诗词诵读,塑造健全的人格素质。古典诗词的魅力之处是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怀,语文老师在教授古诗词是,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背诵的层次上,应该让学生吸取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在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味和情怀下,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6]。
宋代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唐代诗人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豁达乐观、洒脱的性格,这些诗人都是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榜样,让他们在古典诗词中体会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健全的人格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对应对人格危机、发展健康的身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健全的人格要从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注重人格塑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点滴,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社会实践、古典诗词诵读进行完善,促进人格教育工作的进行。
[1]鞠宏一.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高教探索,2016,14(1):172~174.
[2]李捷.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J].山西青年,2017,55(4):123.
[3]王祖寿.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36(3):25.
[4]张彩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健康人格[J].教育,2017,14(1):243.
[5]李东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J].散文百家:下,2016,23(2):63.
[6]刘丽敏.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56(21):152.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纯(1976-),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本科,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