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2017-11-24 19:24:55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英译

王 涛

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王 涛

本文针对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研究,将从英汉习语翻译概述入手,结合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英汉习语差异分析,对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展开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英汉习语翻译中民族特色的体现提供参考性建议。

英汉习语翻译 跨文化 对应关系 应对策略分析

一、前言

语言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英汉习语中,存在三种对应关系,分别为完全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不完全对应关系。在每种对应关系中,都必须能够正确理解英汉习语中不同文化所传达的含义,这是英汉互译的关键点。因此,加强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汉习语翻译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来往更加密切。跨文化交际频率的不断增多,加大了英汉互译的需求。但是,由于各国之间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不同国家在相同事物与现象面前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习语就是差异性的一部分。习语的组成成分包括固定词组、俗语、格言等,能够深切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英汉习语就是传达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载体。在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是跨文化翻译的难点和障碍。习语翻译的关键就是,理解并翻译出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化意义。

三、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英汉习语差异

通俗的讲,习语就是随着历史文化发展,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表达方式,能够反应出一个民族的语言特色与内涵。其特点为无法在字面表层进行直接理解,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等内容[1]。在各民族语言文化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着大量的习惯用语。这些语言大多为约定俗成、无法更改的,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基于不同的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的差异下,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不同价值。因此,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四、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及分析

(一)文化与历史影响下的不对应关系

英汉习语中的不完全对应,是指其内容和形式都不相同。比如,“cast pears before swine”常被译为“对牛弹琴”[2]。又比如“a fond dream”译为“南柯一梦”等,这样的译法没有合理解释,但是已经蒂固在脑袋中。翻译这类习语时,不可按照自己的理解的进行翻译。应当平日多查阅相关书籍,理解习语承载的文化信息。

(二)英汉习语形式与内容完全对应

英汉习语中的完全对应,是指其内容与形式都相互对应。此对应关系中,可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比如,英语中的“burn the boat”可直接翻译为“破釜沉舟”。该习语出于我国民族历史事件,内涵可通过字面意思传达。又比如“walls have ears”,可翻译为“隔墙有耳”[3]。后者源于我国历史文学《管子 君臣下》中,英文翻译出自西方凯瑟琳女王的故事,寓意为秘密商量事情被他人偷听。二者传达的含义和意象都相同,被视为完全对等习语。完全对等关系下的习语分为两种。其一为修辞色彩相同,采用直译法。如“God bless you”译为“菩萨保佑”,“fuel to the fire”译为“火上浇油”等。其二,汉语借用英语习语进行表达。如“The cold war”译为“冷战”,“save face”译为“留面子”等。

(三)语言与文化差异下的不完全对应

不完全对应就是英汉习语中的半对应,即字面意思相同,但文化内涵不同。如“一个巴掌拍不响”,英译为“a clasp does not make sound”,英文含义有两层:一是意义重大的事情无法靠一个人完成,此为褒义含义。二是矛盾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含贬义,而中文含义中只有贬义。又比如,“以五十步笑百步”译为“it is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该习语源于一则寓言,比如讥笑和自己犯同类错误的行为[4]。从英文翻译上看,二者虽然含义相似,但并不能看作相同。因此,在翻译中不能进行直译。不完全对应关系下,需要进行谨慎斟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五、结语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与其文化密不可分。本文针对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研究,是从英汉习语翻译概述入手,对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英汉习语差异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分别从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不对应等三种对应关系角度,对英汉习语翻译在跨文化对应关系下的应对策略展开了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英汉习语翻译中民族特色的体现提供一份借鉴,进而促进我国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1]苏婕.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评《文化话语视角下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146.

[2]刘静平.翻译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探索——评《跨文化视野下的英汉翻译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7(02):142.

[3]林扬欢.中国特色时政术语的外宣英译——从“一带一路”的译法谈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02):78~83.

[4]杨丹屏.变译理论观照下跨文化旅游英译研究——贵州青岩古镇旅游英译之管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91~96.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涛(1981-),山西大同人,硕士,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