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延凌
知识审计视角下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文/张延凌
知识审计是知识管理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知识管理责任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相关资源类别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察与评估,通过分析其知识基础与知识诉求,提出诊断性与预测性的审计报告,以改善管理素质和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将知识审计应用到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中通常要完成以下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识别出音乐文化遗产对知识的诉求,按照知识类型构建知识目录,以确定知识存在的位置,通过提供知识审计报告的形式,确定遗产中知识的现有保存效果和可以选择的保护与传承模式。由此可见,知识审计有利于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系统挖掘其资源优势。
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知识审计具有以下意义:识别音乐文化遗产的核心知识资产与流程;识别有效保护和传承音乐文化遗产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差距;识别需要改善的信息政策和产权领域;识别降低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中信息处理成本的机会;识别能够提升合作和访问音乐文化遗产需求信息的机会;了解知识对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绩效的贡献,揭示当前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但具有一定开发潜能的知识;帮助音乐文化遗产管理单位识别和支持保护与传承目标,以及个人和社会组织活动所需的知识;对正在得到保护和传承的音乐文化遗产中需要改善的知识贡献有力证据;为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知识地图、意见交流流程,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成功范例及其中的障碍;为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知识资产清单,让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明显、传承工作可以测量与解释;指明音乐文化遗产管理单位借助何种方式改善其知识管理的效果;识别何种力量会有意或无意成为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阻力;评估知识使用和交流的水平,为形成更有效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案和计划提供关键信息。
知识审计的对象涉及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环境三个部分。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知识主体不但指的是知识的所有者——音乐文化遗产本身,也包括知识的接受者——传承者、受众:第一,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知识审计中的“人”除了与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相关的知识工作者,还包括音乐传承人、观众、听众以及保护工作者等这一遗产价值链上的所有知识主体。不但要熟悉音乐文化遗产的内容和保护与传承的目标,以此确定文化本身的知识诉求,还要求审计人员熟悉音乐文化遗产的知识流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第二,在知识客体方面,需要注意到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具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别。其中的显性知识容易得到人们的学习和认知,隐性知识只存在于音乐文化遗产之中,需要知识客体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参与才能获得,难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知识审计时,不但要审计显性知识,还要审计隐性知识;第三,在知识环境层面。知识环境对知识审计会起到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对音乐文化遗产来说,其知识环境涉及到技术环境和组织环境。其中,技术环境指的是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要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技术更多的表现为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的保护和传承的网络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组织环境涉及到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组织设计指的是与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相匹配的组织流程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能够间接反映出音乐文化遗产中所展现出的共享文化与组织价值观。
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知识审计属于动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知识审计需要经过计划、实施与完成等不同的阶段。计划阶段被视为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的出发点,应该在实施审计程序开始之前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以确保调查取证工作有章可循。在这一阶段,应定义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的目标并识别其中的限制条件,通过制订知识审计和确定知识审计的指标体系,为知识审计的事实奠定基础;在知识审计的实施阶段,应按照知识审计在计划阶段已经确定下来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和审计方法开展取证工作,然后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得出审计结论;在经过了知识审计的中间过程之后,对音乐文化遗产的知识审计就进入到了完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整理与评价知识审计中获得的数据,借此形成知识审计的意见与建议,并编写知识审计报告。其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和评价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实施中得到的审计证据,对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的文档和信息进行分析,以保证知识内容具有较高质量与相关性。
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时,需要借助知识审计这一工具,将同一时期不同音乐文化遗产、同一音乐文化遗产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保护状况加以对比分析,发现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知识缺失和可取之处,并将其视为实现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的首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的,应组建审计团队加以实施,审计团队一般由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政策的制定者、学者和当地的文化学者、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组成。其中,政策的制定者要组建知识审计队伍,当地的文化学者要对音乐文化遗产信息加以收集;而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人要努力对知识审计所重点关注的信息加以实践和创新,通过绘制知识地图,为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有益的参照。
一是音乐技艺拥有者知识审计。对音乐文化遗产的技艺拥有者(主要为传承人)进行的审计一般涉及收集这一音乐文化遗产的技艺拥有者人数和传承模式以及技艺拥有者的经验、知识等,尤其要注重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流程;二是市场需求信息审计。在市场需求信息审计方面,主要涉及到音乐文化遗产的市场需求信息和音乐文化遗产的衍生品的需求信息。虽然这类信息主要与市场相关,却能够对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作用;三是音乐文化遗产的项目类型审计,也就是审计音乐文化遗产的延承形式——口头传承还是其他形式,表演形式和影响因素——社会风俗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知识的实践——通过传统技艺进行传播还是借助现代载体完成传承;四是音乐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信息审计,其中涉及对音乐文化遗产来源和发展过程的考察,对发展中的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搜集,对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等信息的辨别等。
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知识审计,让人们了解音乐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风险,还可以将音乐文化遗产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公之于众,促进音乐文化遗产的延续。
音乐文化遗产作为不同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在延承其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以研习的形式促进文化的传承。为此,需要充分发挥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借助教育和宣传提升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和深度,提升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层次和效能。
比如,唢呐作为典型的音乐文化遗产,已经到了难以传承的地步,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在瓦解和销蚀,由此带来的困境让文化和社会秩序遭到了极大破坏。但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却将这一音乐形式贯穿始终,借助“传帮带”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最原始的传播和传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音乐《百鸟朝凤》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美学价值与传播价值,观众借助对电影中音乐的解读,能够感受到剧中人演奏的音乐具有中国特有的美学意味。正如此,《百鸟朝凤》完成了对唢呐这一音乐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
音乐文化遗产的艺术涵化可以满足市场化的要求以及交易各方的利益诉求,让音乐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体现和提升。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音乐文化遗产档案的宣传教育活动,借助对音乐文化遗产的艺术涵化提升人们对音乐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传承意识。为此,档案部门除了要发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外,还应通过共同举办文化艺术节和博览会的形式,提升受众对音乐文化遗产文化的认可度;此外,档案部门还要积极和网络媒体开展交流与合作,借助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和开放性,扩大音乐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序的进行。
再如,电影《百鸟朝凤》上映之时,出品人以“下跪”举动受到关注和热议。借助电影《百鸟朝凤》,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唢呐匠人的人生际遇和唢呐这一音乐文化遗产的成败和兴衰,深刻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出现的失势与没落。因此,在谋求音乐文化遗产不间断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艺术涵化提升经济价值,并按照传统礼仪、伦理秩序和文化尺度三个标准对其予以衡量。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加强对音乐文化遗产的知识审计能够保障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保持原真性。这就要求对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档案分类管理,制定出适合音乐文化遗产审计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制度,以保证其更加规范;同时,应强化审计队伍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在丰富档案保存模式的同时,关注所有音乐文化遗产的个案管理和档案的独立性;在管理机制层面,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多方合作不断健全音乐文化遗产的档案数据库建设,以保证音乐文化遗产知识审计数据保持规范和互通。此外,音乐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工作应注重资源整合,让分散的音乐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档案得到专门的保护。
音乐文化遗产是个庞杂的文化系统,涉及到历史文化知识、科学和美学知识等多种层面的知识内容,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借助音乐文化遗产所包含的知识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形式,不断增强全社会对音乐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让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加有效。比如,设立音乐文化遗产研究院、音乐文化遗产博物馆,培养更多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