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及其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定位研究

2017-11-24 04:02李飞龙
决策探索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转型

文/李飞龙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及其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定位研究

文/李飞龙

大学生就业力是其综合素质在职业竞争和发展上的集中体现。由应用型向应用技术型发展方向转型是当前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就业力培养对于新建本科高校这一转型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新建本科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通用职业能力、个性特点、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等就业力要素上包含自身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业力

自2013年起,新建本科高校转型调整呈现出新的动向,一些地方高校逐步开始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大学生获得的保持工作、职业规划和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在职业竞争和发展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对于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或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就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及其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定位谈几点看法。

一、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动向

新建本科高校特指“从1999年起升格的‘新’本科院校,它们是在我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开始扩招以来,通过合并升格、独立升格、转制升格和(独立学院)转设的具有全日制本科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与传统本科高校趋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弱等问题,新建本科高校面临转型调整的任务,这既是摆脱自身现实困境的需要,也是适应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亦是承担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新建本科高校是一类有别于传统大学的新大学,势必要进行转型调整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建立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又与本科办学模式不同的职业院校。目前,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走的是应用型本科的路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关新建本科高校“教学型”“教学服务型”“应用型品牌大学”“创业型大学”“技术本科”“新大学”等的研究,均反映了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特点。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应用型人才分为三小类: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2013年6月28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4年4月25日,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参加论坛的178所高校,形成了关于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驻马店共识”;2015年,教育部启动地方本科高校向技术高校转型试点,推动一批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不难看出,由应用型向应用技术型发展方向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二、就业力对于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意义

“就业力”的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次提出。20世纪90年代,伴随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大学生人数剧增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力”“大学生就业力”概念开始盛行。国内对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源于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和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就业力的内涵从最初的“可雇佣性”,发展到“个人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能力”,现有研究还把反映个体社会关系的“社会资本”因素也包含在内。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就业力除了包括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该包括通识能力、个体特质以及由此内化而成的“职业竞争力”。由于新建本科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使命,就业力培养对于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或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首先,就业力培养是新建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突破口。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或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是具有较强社会实践、生产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落脚点就在于充分就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具备良好的就业力,能否获得合适的职业等。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应将学生就业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核心,这是实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突破口。

其次,就业力培养是新建本科高校立足高等教育、彰显自身竞争力的着力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尴尬境地,既受到传统本科的“压”,又受到同类高校的“挤”,还受到高职高专的“顶”,但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高校与传统本科高校趋同,“升本忘本”,办学定位不准,产生了诸如办学模式单一、专业设置过广、产学结构不对称、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的毕业生理论基本知识总体不及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又往往不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暴露出就业力不足、就业水平低的弊端。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应审时度势,认清形势,转变思路,以学生就业力培养为着力点,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从而彰显自身的优势,立足高等教育之林。

三、新建本科高校学生就业力培养定位

(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指大学生在大学专业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运用,是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内容。作为新建本科高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亮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问题的专业应用能力,三是能快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专业技术能力始终保持与工作任务要求一致的能力。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加速变化,专业技术能力越来越表现为适应专业领域内新情况、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新建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上应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快速学习和适用能力为就业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适应岗位及职业发展的、良好的通用职业能力

通用职业能力属于一般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各种工作的基础,在有关就业力的研究中受到格外重视。英国产业联盟(CBI)列出了雇主最希望大学毕业生拥有的九项通用技能:自我管理能力、积极的态度、进取心和创业精神、团队工作能力、商业与客户意识、计算能力、沟通与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现有关于新建本科高校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上看,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人际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形势,能适应环境和实现有效沟通,并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有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个性特质

个性特质是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相对固定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用人单位都希望大学毕业生具有自信和乐观的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责任意识和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个性特质是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个人就业和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学生的个人特质与态度可以在大学学习期间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在新建本科高校中,加强学生责任感、忠诚度、进取心、压力应对、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等个性特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较好地管理或调整自身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力。有研究表明,情商水平较高的毕业生在就业以及职业生涯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毕业生的自身驱动力强、自我效能感高能够使得其更好地适应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变动。一旦进入工作角色,这些学生比内驱力弱、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获得高绩效。

(四)应对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的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

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指能发现和运用职业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管理自身职业选择和发展的能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角色的持续改变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将成为一种常态,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将贯穿毕业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的人往往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新建本科高校要把培养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作为学生就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劳动力市场状况、对自身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的认识能力,以及就业信息获取能力、简历撰写能力、对未来职业角色的预期规划能力等。

四、结语

就业力培养是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对新建本科高校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任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就业力的培养定位上,必然也包含自身的特殊性。新建本科高校应在其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定位上不断反思,在大学生就业力构成的基本要素上,比如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等方面不断探究,找准自身的定位,形成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力。此外,探索形成自身特色就业力培养的途径,将就业力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1]王琼,朴雪涛.转型高校管理干部素质结构与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7,(03):48-55+24.

[2]张今朝,朱海燕,谢林明.高校转型期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能力孵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227-230.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转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转型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