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宵宵+张志萍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独立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随着我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加快,高校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减小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效果的偏差已变得十分重要。机电传动控制作为机械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与职业应用直接接轨,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精神和职业素养,改变学生上课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低的现状是本门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一、调研现状分析
1.研究方案的确定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及用工现状的调研,分析目前的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所需的工作能力。通过工作能力的要求反推目前本门课程的课程改革要素。具体流程見图1。
2.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设置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笔者学院2012级已工作一年学生共128人,发放问卷共128份,反馈116份,其中从事本专业工作并对本次研究有实际意义的回收问卷共96份。
3.人才需求及用工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机电一体化产业工人已超过8000万,其中高级工比例占4%,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则不到2%, 而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其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了40%。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我国的缺失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要根据发展及需求的变化来不断更新。
4.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笔者学院的学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零部件加工及生产、产品质检、产品组装及调试、产品售后维护与维修等。匹配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有:CAD/CAM技术运用能力;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应用PLC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的能力;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修和技术支持的能力;熟练进行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能力。其中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控制电路、PLC编程则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二、教学改革手段
本门课程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常用电器及控制电路、PLC编程、电机调速、实验教学。根据各不同模块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调整。
第一,常用电器及控制电路部分知识点分散,原理图较多,大量的符号需要学生能及时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各种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针对这一特点,这一部分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将所授知识模块化,少说多练,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
第二,PLC编程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命令之后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其在行动中学习。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接受任务—任务分析—初步方案—方案定型—组织实施—解决问题—检验总结”这7个步骤展开。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学生把所学的具体知识贯穿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工程项目意识及实施能力。
第三,电机调速部分原理抽象、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是最难以产生兴趣的。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用实例教学与问题式教学,可以将理论教学带入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电机的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其结构,同时通过问题的分析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第四,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自主性与创新性的培养很难体现。因此在基础实验后,按照企业岗位的需求作课程的延伸,与相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请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实验室并制定与实际生产相关的综合型实验,通过实际工程经验的传授,将一线生产的具体情况与技术要求带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工程实践意识。
三、结论
本次课程改革研究主要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实际情况与教学条件进行。虽然整个进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但总体而言让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具有吸引力,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增加了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但是,如何能更进一步使课堂教学及时跟进企业岗位需求还需探寻更好的方式。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