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与《乔家大院》的影视文学艺术特色比较

2017-11-23 08:23郭羽西
牡丹 2017年32期
关键词:乔家大院儒商题材

郭羽西

《走西口》和《乔家大院》是两部商业题材电视连续剧,它们均根植于深厚的山西文化,围绕晋商的创业题材展开叙述,描绘了山西人创造的商业传奇。不同的是,晋商创业主题一线贯穿于《乔家大院》中,剧情结构比较集中明晰,而《走西口》糅合了晋商题材、移民题材、革命题材三个题材,情节发展相对分散。

山西祁县素有“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之称,却凭借《乔家大院》和《走西口》等剧作逐渐广为人知,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在新时期历史剧创作中,商业题材影视作品如何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一、西北文化的再发现

在海外及港台影视作品中,《大话西游》及《新龙门客栈》等作品最先选择银川市荒野上的镇北堡古城作为拍摄地,画面中的长河落日和大漠古城,让世人首次领略了西北风情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这种文化联系衍生了后来很多影视佳作。不过,诸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影片等港台影片,只取西北壮阔苍凉之美景,并未描摹西北文化之风貌。

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同,《走西口》和《乔家大院》都是篇幅较长的电视剧,情节更为复杂。其中,《乔家大院》的剧情结构比较明晰,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汇通天下”的商业理想,展现山西儒商在成长和经营中的方方面面,《走西口》则偏重于描绘在社会局势动荡的条件下,山西人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其中夹杂的爱情线索、革命线索,让剧作本身的主线索显得不那么清楚。

两部影视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以西北地区广袤的地理风光为背景,兼述西北独特的风俗人情,把剧情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来展示,其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效果,也在意料之中。

二、儒商文化影视题材之勃兴

当下,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商业奇迹不断被中国人创造,中国人逐渐重拾信心,大众心态逐渐由崇洋媚外转变为反躬自省,渴望了解自己,了解儒家文化是如何与商业社会融合无间的。在这种大众心态驱使下,反映儒商的影视作品就开始成为众多导演感兴趣的题材。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热播,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成为推动后续徽商影视剧作层出不穷的动力。继徽商影视题材之后,国内掀起了京商文化题材作品的创作热情。而具有浓郁京味的《大宅门》的播出,毫无悬念地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当大众接受了儒家商人的共同价值观后,文化多样性就显得十分必要,除了北京、安徽以外,山西商业地域文化也开始呈现在影视创作的视野中。

不难发现,在《乔家大院》之前的商业文化题材影片中,反映同仁堂家族故事的《大宅门》最值得注意,不仅是由于《大宅门》是京派地域文化的影视代表作,还在于《大宅门》提供了儒商文化题材历史剧可供模仿的范式,其情节不再以人事恩怨为主,而偏重于商道文化的艺术演绎。

那么,如何通过影视媒介让山西文化也进入大众视野呢?如何用影视语言重新诠释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呢?这是《乔家大院》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其突破性意义所在。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是基于对晋商文化准确的地理定位和文化定位,迎合了当今中国经济腾飞、商业文化勃兴的大背景,从实际效果来说,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山西商业文化逐渐展现出它动人的魅力。继此之后,电视剧《走西口》也应运而生。

像《大宅门》中的“白家老号”老匾一样,《走西口》开头部分徐木匠带着田青及其母亲离开田家大院时,也带走了一块乾隆皇帝钦赐给田家祖上的牌匾,上书“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这块匾成为整部电视剧表现的创业精神的支点,虽然皇帝赐匾这件事本身让人难以置信。问题在于,这样的情节安排,无形中使田青的各种举措与儒商的道德取向相符合,在人情与商情的错综复杂关系中,它成为决定田青行为的最终标准。由此,在《走西口》中,表现的不再是逃荒的流民,而是有抱负和商业道德的儒商。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中,诚信更能体现晋商的儒家商道,有关山西商人讲诚信的感人故事比比皆是,这是晋商得以立足扬名的根本,更能体现晋中文化的独特气质。比起“红色偶像”杜淳的俊朗,《乔家大院》中的陈建斌在儒雅中多了几分霸气,对人物心里的揣摩也更到位。

三、主题之聚與散

文学与影视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影视与文学的联姻实属必然。文学让读者超越他们的生活和时空,同样也使读者看清现世生活。文学可以帮助读者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人生经验,其中与影视创作密切相关的小说艺术尤其如此。简单来说,就是一部历史剧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一部出色的原著小说,同样重要的是,这部小说还必须具备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主题。就像麦茨说的那样:“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就没有影片。”例如,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基于高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加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关于胡雪岩的同类题材文学作品很多,让影视再创造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些特点注定文学创作成为影视作品汲取营养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剧本创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走西口》和《乔家大院》创作之初所遇到的问题,即相关的历史原典很少,文学原创作品并不多。

所有这一切说明,一部富有想象力的影视作品,总是试图把一种观点传递给观众:在《乔家大院》中,这种观点是晋商乔致庸“汇通天下”的商业理想,主题单一集中,其秉持的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儒商道德,则赋予了这部电视剧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走西口》中,这种观点显得不那么明显,主角田青更多地陷入了恩怨纠葛中,缺乏宏大的商业理想,正是这样的剧情安排,田青最后没有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巨贾,却成为一名投身革命的志士,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现当代文学中,有关西北民风民俗的作品层出不穷,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的出现,成为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遗憾的是,有关晋商文化的小说并不多,表现“走西口”这段移民历史的历史小说就更少了,换句话说,这两部剧本的创作可以依凭的同类题材文学作品数量是很有限的,这对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走西口》的剧本创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剧作的主题遂成为关键因素。

从演员的表演来说,陈建斌和蒋勤勤通过《乔家大院》结缘,假戏真做,终成眷属,从侧面说明二人在戏中的表演饱含情感,动人至深。在《走西口》这部电视剧中,导演也突破传统,尽量起用青年演员来表现“走西口”这一古老主题,使本来很沉重的历史话题充满了青春气息,用影视语言重塑了一个激情年代。影片的主角田青,由青年演员杜淳扮演,从《敌营十八年》中的红色偶像江波到《走西口》中靠双手打拼天下的晋商,这对演惯革命题材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戏路转变,好在兼具阳刚与儒雅之气的杜淳与《走西口》中的田青这一角色气质相近,加之表演认真投入,已经实现了形象的改变,只是缺少了本应有的沧桑、稳重和老成,留下了一点遗憾。其他如苗圃饰演的豆花、王静饰演的淑贞,都能表现中国传统妇女吃苦耐劳、贤惠善良的本质,富大龙饰的梁满囤是其中的另一亮点,作为反面人物,其表演恰到好处,准确地揣摩人物的心态、不温不火的表演,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另外,《乔家大院》中人物造型的真实和自然,颇受业界好评。而《走西口》中捉襟见肘的化妆和美工,与《乔家大院》营造的富贵气象相距甚远,甚至也难赶上之前的《闯关东》。很有意思的是,当人们再次审视这两部电视剧作时,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两部电视剧的结尾比较唐突,匆匆收场。

四、结语

随着徽商、京商等商业题材影片的勃兴,地域色彩鲜明的山西商人传奇故事也被逐渐搬上荧幕,《乔家大院》和《走西口》是其中的代表作。《乔家大院》以山西商人的商道文化为中心,塑造了乔致庸这个充满商业理想和爱国爱民情怀的儒商形象,而《走西口》在商业文化题材之外更进一步,力求新的变化,融入了移民主题和革命因素,也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贵阳市甲秀小学)

猜你喜欢
乔家大院儒商题材
海门籍儒商陆诚:在逐梦路上永远前行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乔家大院“被摘牌”警示了什么
苦等两年乔家大院终究还是得不到商标使用权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学者儒商吴炳新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海之圣开启直销儒商时代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