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231)
提升课堂实效让“减负”落到实处
王 萍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231)
提升课堂实效,是新时期、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和现实任务.在不同时期,课堂实效的内涵和标准也有着本质、根本性的区别和变化.本文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对提升课堂教学,让高中生享受“减负”红利进行了简要阐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减负;教学实效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追求“减负”和教学效能的双目标,就必须把高中生渗透和融入进课堂教学之中,利用高中生所处的课堂主体地位,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围绕数学教材知识要点难点、学习认知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活动,在充分展现“主人翁”特性的同时,深层次地参与其中,掌握数学要义,提高认知效果.如“直线的倾斜角”知识点教学中,如果采用单纯的说教形式,学生难以深度参与其中,难以有效深入思维.此时,教师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经验,采用互动讨论式教学方式进行该知识点讲解活动,其过程如下所示:
师:提问:请画出等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生:动手进行作图练习并观察图象,指出,过定点,他们的方向不同.
师:提问:如何确定一条直线?还有其他方法吗?或者说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这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师:提问,在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我们用怎样的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呢?讨论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实时指导学生讨论.
生:展开讨论,认为: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表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师:板书,定义相关内容(略).
数学案例永远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也永远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笔者以为,数学案例是教师和学生有效学教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师生学教合一的重要载体.教师选用数学案例,不能“信手拈来”,而应该“创新”、“加工”,设置精当、典型的数学案例,同时发挥自身指导功效,引导和指点学生自主开展的数学实践活动,从而让高中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深入高效探究、思维,实现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问题:已知OP=(2,1),OA=(1,7),OB=(5,1),设C是直线OP上的一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1)求使CA·CB取得最小值时向量OC的坐标;(2)当点C满足(1)时,求cos∠ACB.
学生探析:(1)设OC=t,OP=(2t,t),求出CA和CB的坐标,代入CA·CB的式子进行运算,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CB的最小值.(2)把CA和CB的坐标代入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cos∠ACB的值.
教师指点:通过条件可知,该案例涉及到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二次函数的性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等知识点.
师生点评:本题考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公式的应用,两个向量坐标形式的运算,两个向量共线的性质,两个向
量夹角公式的应用.
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此类型问题进行扩展加工,设计出“已知a,b是两个非零向量,当a+tb(t∈R)的模取最小值时,①求t的值.②已知a与b不共线,求证:b与a+tb垂直”问题案例,组织高中生进行探究分析,认识到:“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得到其解题策略为:“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证明向量垂直”.
常言道,出现错误比不可怕,关键是要认清根源,引以为鉴.高中生数学认知与教学要求之间的不对称,决定了他们在其学习进程中,出现认知缺陷或探究不足在所难免.“解疑释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注重对高中生认知疑惑、解题错误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和掌握,针对不同阶段高中生数学认知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点,明晰存在根源,指出改进方略,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现象.
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练习以及巩固环节等方面发现,高中生在该节课解析问题过程中存在“忽略问题中的隐含条件”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没有视而不见,而是通过及时的指点,有意识的设置“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Sn=3n2+n+1,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an”案例,组织高中生进行数学练习活动,高中生分析解答认为:“因为an=Sn-Sn-1=3n2+n+1-[3(n-1)2+(n-1)+1]=6n-2.所以an=6n-2”.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他们进行共同点评活动,教师指出:“在利用an=Sn-Sn-1求通项公式时,往往容易忽略他成立的前提条件为n大于等于2,这时应该检验n=1时是否满足此通项公式,否则应写成分段函数形式”.此时,高中生有所领悟,经过深刻分析,认识到:“解题中忽略了使用通项公式的条件,没有检验是否成立,就认为满足条件”,实现学教活动的有效升华.
在上述简析的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触角的有效“延伸”,结合课堂教学要点、解题实际,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案例、设计具有综合特性的数学探究问题,确保实现学生“减负”和课堂“效能”的携手共赢.
[1]黄跃华.高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月刊,2013.
[2]张冠廷.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年.
[责任编辑:杨惠民]
G632
A
1008-0333(2017)30-0036-02
2017-07-01
王萍(1985.12-),女,江苏宜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