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体味·涵泳
——基于年段特征的小语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7-11-23 09:20:11
关键词:写景学段古诗

梅 樊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林街小学)

诵读·体味·涵泳
——基于年段特征的小语古诗词教学策略

梅 樊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林街小学)

随着对经典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深化古诗词的教学研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由于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古诗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差异,古诗词教学也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纲领,结合选文特征,试探讨适合不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诵读 涵泳 年段特征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艺术瑰宝,它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如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所言:“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积蓄着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休养。”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将《诗经》作为弟子的启蒙教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学诗不仅能兴起人的高尚情操,完善秉性及健全人格,还能让人洞悉社会风俗和宇宙万物,可谓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目前,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小语教材增加了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更是体现了对这一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扬。这些作品年代跨越久远,题材丰富多样,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均有收录。然而因其创作年代久远以及语言形式的特殊性,将古诗词教学等同于机械背诵,串解诗意,甚至纯诗词理论分析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小学古诗词教学始终具有几分“道阻且长”的滋味。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通过古诗词教学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教育应当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纲领,笔者将以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为前提,结合选文特征和不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针对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分别展开阐述。

一、第一学段——反复诵读,引领兴趣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很多学生在学前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课本中的许多古诗,甚至烂熟于心。倘若我们忽视学生的学情,从“零”开始展开教学,势必会造成课堂的低效,更可能使学生的兴趣减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谓诵,即是抑扬顿挫地读。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看法很值得借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对于低段学生的“唱读”“小和尚念经”般的拿腔拿调地读,教师尤其应及时予以纠正。在古诗朗读教学上教师应下足功夫,处理好诗句的徐疾启停的节奏,通过听读、教师示范读、仿读等方式有效开展诵读。

1.梳理古诗,明细选文特征

因现第一学段已开始全部使用部编本教材,本文将其收录的19首古诗稍加整理,如下表所示:

年 级 古 诗 〔朝代〕作者 题 材一年级上册《咏鹅》 〔唐〕骆宾王 咏物《画》 民间佚名 写景《悯农(其二)》〔唐〕李 绅 叙事《古朗月行》 〔唐〕李 白 咏物《风》 〔唐〕李 峤 咏物一年级下册《春晓》 〔唐〕孟浩然 写景《赠汪伦》 〔唐〕李 白 赠别《静夜思》 〔唐〕李 白 思乡《寻隐者不遇》〔唐〕贾 岛 叙事《池上》 〔唐〕白居易 写景《小池》 〔宋〕杨万里 写景《画鸡》 〔明〕唐 寅 咏物二年级上册《梅花》 〔宋〕王安石 咏物《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叙事《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叙事《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 写景《江雪》 〔唐〕柳宗元 写景《夜宿山寺》 〔唐〕李 白 叙事《敕勒歌》 北朝民歌 写景

从选入新部编本教材中的《风》《画鸡》《池上》《小池》《江南》等可以看出,这些古诗题材多以咏物、写景为主,内容浅显易懂而久之,大多贴近儿童生活,诗歌简约直白,节奏明快,风格或清丽,或婉转,或恬静,或壮美,字里行间投射着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2.启迪想象,多学科整合课程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的学生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他们更容易接受可以直接感知的和具体的形象,且专注力一般保持在15~20分钟。对他们而言,内容有趣、形式丰富更有意思,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萌发其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采用活泼轻松的风格和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反复诵读中逐步获得审美体验。在掌握诗词节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及表演诵读、比赛诵读、接龙诵读等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让诗歌变得朗朗上口,充满无限趣味和悠长韵味。此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将美术、音乐等元素纳入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吟唱、作画,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而富有童趣。

以新选入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教材《画鸡》为例,这首出自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作的题画诗,短小玲珑,通俗流畅,被认为“不避口语,富有儿歌风味”: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身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在教学前,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无须对内容做过多阐释,在儿童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然的公鸡形象自然跃然眼前。接着,配上儿歌表演、分小组或男女生朗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拿出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公鸡形象,并组织进行展示交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引入骆宾王的《咏鹅》、罗隐的《蜂》等同一主题的古诗作为课后拓展。

二、第二学段——领悟大意,体味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由此可见,这一阶段的教学起点和落脚点已不能仅停留于诵读和初步感受,而应该能借助注释、插图和资料袋等信息,注重吟诵,通过诗词本身的意蕴和情景,自由而富于变化的浅吟低唱抑或放声高歌,实现说出诗词大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学段目标。

1.梳理古诗,明细选文特征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笔者对第一学段的19首古诗稍加整理,如下表所示:

年 级 古 诗 (朝代)作者 题 材三年级上册《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叙事《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思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思乡《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写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写景三年级下册《咏柳》 〔唐〕贺知章 咏物《春日》 〔宋〕朱 熹 写景《乞巧》 〔唐〕林 杰 节令《嫦娥》 〔唐〕李商隐 讽刺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宋〕苏 轼 写景《游山西村》 〔宋〕陆 游 叙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送别《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 送别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写景《望洞庭》 〔唐〕刘禹锡 写景《忆江南》 〔唐〕白居易 写景《乡村四月》 〔宋〕翁 卷 写景《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田园《渔歌子》 〔唐〕张志和 写景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第二学段开始,学生逐步接触到词(《忆江南》《渔歌子》),并且相对于第一学段以写景诗为主而言,这一阶段学生接触到的诗歌题材类型更为丰富,例如跟传统文化和古代神话相关的《乞巧》和《嫦娥》等。在执教《乞巧》这首古诗时,笔者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导入课题,展示牛郎织女相会图。乞巧,是中国古代的岁时风俗,女子们穿针引线乞求能像织女一样有双巧手。据说在唐玄宗时期,每年的七夕节,皇帝便命人在公开场合搭建高百尺的乞巧楼,让公众女子登楼乞巧。这一天,也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会。在了解诗眼之后,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织女渡河桥的场景,体会他们相聚的喜悦与分离的不舍,进而带入情感地吟诵古诗。再联系当今过乞巧节的风俗,交流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从中拓展和丰厚学生关于解读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底蕴,既贴近了学生生活,又能让其耳目一新。

2.读写结合,走进诗人诗情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这一阶段的重点应在诵读的基础上,对诗文大意有基本了解,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认为“诗无达诂”,古诗词教学力求摒弃词句诠释,条分缕析的理性模式,提倡在了解诗人生平的前提下体验情感,并理解大意即可。

以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独坐敬亭山》为例,这首诗创作于761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漂泊屈辱,李白兀自一人爬上敬亭山触景生情而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形象不是孤立事物的堆砌,而是寄托着情感的艺术载体。笔者在执教时以诗名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何会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在充分吟诵之后,引导学生说出大意,再抓住关键字眼“尽、孤云、独”等体味,一个“尽”字表现出诗人万般的惆怅,“孤云”“独”更加暗示了诗人无奈不安和寂寞寥落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补充李白当时的处境,这种人生曾经“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却“人海茫茫,无处话惆怅”的失意落寞情绪便油然而生。“知人论世”,通过了解诗歌大意与其产生背景,借助关键词语,充分感受作者的处境和心态。最后回归课前的提问,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写下内心的感受,有学生禁不住写道:“鸟儿们已飞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天上的孤云也不肯留下,慢慢地飘向远方。诗人啊诗人,此刻还有谁愿意为你留下呢?或许能理解我此刻孤寂心情的,也只有你敬亭山了吧!”在吟诵、体味和读写中,学生体会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也拓展了古诗学习的思维。

三、第三学段——优游涵泳,品悟诗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谓诗文的韵律,即是平仄和押韵规律。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能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和具体化。在咀嚼、品味、欣赏中读出诗词的厚度,了解经典诗词背后的故事,体味其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从音律、意境中体味诗词独特的美感和意蕴,获得情感熏陶,从而达到“优游涵泳而养之”的境界。

1.梳理古诗,明细选文特征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笔者对第三学段的21首古诗稍加整理,如下表所示:

年 级 古 诗 作者(朝代) 题 材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思乡《秋思》 〔唐〕张 籍 思乡《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思乡五年级下册《浪淘沙》 〔唐〕刘禹锡 叙事《牧童》 〔唐〕吕 岩 叙事《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叙事《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叙事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 民歌 写景《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写景《西江月》 〔宋〕辛弃疾 田园《天净沙·秋》 〔元〕白 朴 写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从上表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的教材选文较第二学段囊括了更多的类型,除了五言或七言律诗外,还包括前秦民歌(《诗经》)和不同时代的词,比如《长相思》《清平乐》《卜算子》《天净沙》;从内容上看,这些古诗词的意蕴和意境更为悠远,而这种意境的营造往往能传达出灵性之美。如笔者在执教《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引导学生对“绿”的探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种涵泳品悟和个性化解读中,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和艺术创作有了全新的领略。

对于前两个学段已有扎实训练和积累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总体更注重诗情的品读,如在教学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要引导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与诗人展开对话,一个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的年轻人,此时风华正茂,为了建功立业远离家乡。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军旅生活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困难呢?“身向榆关那畔行”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在这个夜深人静、风雪交加的夜晚,身处异乡的战士辗转难眠,他会想些什么呢?战争让战士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真是“长相思,相思长”!在对文本的涵泳和对话中,学生透过语言走进诗词意境,进而在课堂里使其语言、诗意和情感实现共生。

2.专题学习,建构特色体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古诗文积淀下,学生的诗词储备量日益增大。笔者尝试构建适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古诗词课程,据粗略统计,小学教材引用古诗最为集中的几位诗人分别是杜甫、李白、王维、杜牧、杨万里等。笔者尝试从同一诗人不同作品展开引导学生专题探讨,以此更深地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主题如边塞诗(《从军行》《出塞》等)、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节令诗(如《乞巧》《寒食》《清明》)等角度展开收集、整理和欣赏活动,通过一首诗词带出另一首诗词,打开古诗词阅读的拓展空间,走进诗人感受其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将古诗词阅读引向更深处。

总之,无论是哪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诵读都是学习古诗词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朱熹在《训学斋归》中所言:“大抵观书需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是循序递进具有相关性的,每一学段的教学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只要抓住重点,层层落实,就有可能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2014(6).

[3]陈群.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试论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具体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6(2).

[4]孙双金.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福建教育,2017(5).

责任编辑:武海山

不断改革中的高考,着力点在哪里?

高考改革浪潮即将袭来,学生、老师、学校想要应对得游刃有余,应在何处着力?

着力点一:力破“一考定终身”

几乎所有的高考改革都打破了旧时的文理分科,采用“3+3”模式。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合格和不同等级来评判,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外语科目则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着力点二:力破“唯分数论”

高考改革方案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怎么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考查学生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着力点三:力缩“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差距”

为了缩小入学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高考改革后,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已经在实施的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均已初见成效。

着力点四:力除“加分造假、违规招生乱象”

高考改革方案给加分做“减法”,对高考加分进行了一场大“瘦身”。2015年,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自主招生也被挪至高考后。

着力点五:考试将确保考试信息的安全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接受采访中强调,今年的高考招生改革,一定要做到确保安全,即安全性。确保什么安全呢?有两大安全,一个考试过程的安全,另一个是招生信息的安全。

(本刊编辑综合信息报道)

猜你喜欢
写景学段古诗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