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双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助农丰产增收
湖北省双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农业科技型合作社,位于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2013年4月,由潜江市张金供销社组织创办而成,注册资本5000万元,资产总额6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500万元,流动资产1000万元。截至目前,入社农户565户,带动农户1630户,系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合作社现建有集农资供应、农技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建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有年吞吐量30万吨的粮食烘干厂及20栋水稻育秧大棚。合作社主要从事富硒稻、虾、水果、蔬菜和其他稻田综合种养的农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现聘有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专业人员20人,其中高级农技师10人、博士研究生2人、农艺师6人、高级经营管理人员2人。
“虾稻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章程和规章制度,做到章程和制度上墙,实行民主管理,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合作社在近几年的建设发展中,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为成员的生产提供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原料供应等方面的服务。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户走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态农业道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借助潜江市地理优势及合作社基地含有富硒的优势条件,合作社积极推行虾稻共生模式。即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将稻沟由原来的1m宽、0.8m深小沟,改挖成4m宽、1.5m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
这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采取此种模式决定了水稻种植使用无公害农药,使用次数比常规稻田要少,生产的是生态稻米。同时,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
此外,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利益,提供市场信息、推广现代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达到农民增收目的;实行统一科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质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八统一”产销模式,真正做到科技兴农、致富群众、推进产业化发展,降低流通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努力从源头抓起,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先后在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张金镇、浩口镇、后湖管理区等区、镇托管土地12500亩、流转土地7500亩,其中富硒稻虾综合种养5600亩、标准化精养富硒小龙虾2000亩,开展了富硒稻、虾、水果等示范基地建设,推行科技种养,解决企业服务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区、镇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合作社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加强生产信息监管,对合作社成员广泛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相关技术规程的培训,组织生产技术培训5次,参加人数达600多人次,使成员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品牌化建设。合作社以“以德信为人,靠品质创业”为宗旨,引导成员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理念,建立健全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树立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和品牌意识,注册了“鸳鸯湖牌”商标,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生产的富硒稻米、富硒虾,经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的检验,均达到了国家富硒农产品的质量标准。2016年合作社仅在富硒稻米、富硒小龙虾二个品种上提高企业利润率达30%。
2017年,合作社与湖北省农科院共同签署了院企合作协议,成立了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个一”示范基地和湖北省农科院与潜江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博士工作站,开展富硒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研究与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共同打造10000亩富硒虾稻示范基地,创建富硒农产品优势品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今富硒小龙虾正获得大规模生产,并已成上市销售,每公斤的富硒虾高于普通虾20元的价格,每亩产值比普通产值增加4000元收入,201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350万元,助农增收3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