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摘要:内部控制自1936年开始就在企业以及外部的经济社会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于企业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由于当前的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的内控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需要企业结合内部控制的特点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发展阶段;建设;上市公司;现状;问题;对策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在《审计准则公告》中对内控(Internal Control,内部控制)作出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企业资源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与构建
(一)内控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以政府及企业为倡导,在一些历史事件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会计账目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以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和牵制为核心。
2.内部控制阶段
1936年开始,美国开始以会计控制为核心,从会计政策与会计控制制度角度出发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逐渐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三个要素:内部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并且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992年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后援组织委员会(COSO委员会)发布了COSO报告,强调了内部控制框架建设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動、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对世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受到安然事件的影响,在结合《班萨斯法案》的基础上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风险管理整合阶段,内控总结为八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
(二)内控制度的建设
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在遵循全面性、制衡性、重要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1.建立健全公司的规章制度
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公司成立的基础,也是公司能够长久发展的制度保证,是公司内部的宪章性文件,也是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
2.组织机构方面的控制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的思想深入贯彻到每个部门的观念之中,在设置部门、安排岗位时要遵循制衡性的原则,使部门和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衡,满足内控的需要。
3.预算控制
合理有效的预算控制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对计划执行情况有效监督的重要参考。
4.风险防范控制
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如何合理规避风险也是所有企业现如今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更好地建设内控制度。
5.财产保全制度
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便是保证企业资产资源的完整性。企业在建立财产保全制度时可以从资产的限制接触、定期检查与财产保险三个方面着手。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
2007年,德勤事务所就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指出,74%的公司高管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但只有20%的企业表示自身的状况能够达到内控标准,75%的上市公司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72%的公司认为自己没有持续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2008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企业有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标准。根据财政部在2013年发布的文件显示,对沪、深交易所的249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数据统计,99.87%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为基本达到要求,但包括万福生科(300268)在内的三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被认定为无效。在文件发布的5年中,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某些方面我国内部控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控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国家或企业发展的有效的保证,在制度的支持和限定下许多问题能够变得清晰明朗。但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很多企业仍然存在着不能够统一、详尽地对内控制度进行规范。例如在责任追究制度上没有明确到人,出现问题后经常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难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鞭策和监督。
2.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足
政府关于内部控制的规范政策不仅为企业内控的建设和实施制定标准,也是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提出的要求。很多企业为了达到政府制定的标准、满足上市要求,可能会在内部控制工作方面敷衍,形式重于实质,工作流于表面,很难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失去了建立内控的意义和价值。
3.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公司结构越深入基层内部控制工作规范越多、限制越多,越接触到管理层和治理层往往就鲜有有效的内控条例来进行约束,导致公司高层管理者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并且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由于公司与治理层目标不一致,内部控制制度在高层管理人员眼中形同虚设,导致公司的代理成本增加,出现难以接受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如前珠峰摩托董事兼行政总监尹芳、国电电力原董事长高严等涉嫌严重的职务犯罪,都是因为“权利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endprint
4.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企业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够重视的情况,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或是对风险足够重视但是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机制,不能做到有效的风险规避,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投资过程中承担不必要的亏损。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支持,就会导致企业对获取的信息有偏差地解读和误判形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许多风险。
(三)为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基础,尤其要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减少信息不对称,才能加强政府及社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方面,内部审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独立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对于监督和制约企业行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的监督不足。在理性经济人假说下,每个人都想使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很多时候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导致集体利益的损失,这与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冲突。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在设置和安排岗位时要考虑到相互制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針对高层管理人员),督促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3.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机制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没有企业能够对市场进行完全充分的把握,企业的运营时时刻刻存在着风险,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一般都是风险控制得当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要对风险管理给予科学的认识,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机制来提高企业应对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语
内部控制在当今社会中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下,内部控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企业能够结合内控的特点,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为企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守华,胡为民,林斌,刘春丽. 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
[2]廖玉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商业,2014.
[3]高智纬,李可.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历程及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
[4]许金叶,李阳辉.从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获得的启示[J].中国内部审计,2006.
[5]何岸,张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