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享茂被逼跳楼:你为了一个人舍弃全世界

2017-11-22 21:08家家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信任感领证前妻

家家

Wephone发明者不堪前妻逼债跳楼自杀

2017年9月7日,拥有千万海外用户的网络电话Wephone发明者苏享茂,因前妻逼债跳楼身亡,死时还不满40岁。此事件在社会上迅速发酵:“一个青年才俊,没有倒在技术开发的辛苦上,没有倒在创业的艰难上,竟倒在了前妻的离婚索赔上!”

这一切源于2017年3月31日,苏享茂和翟欣欣第一次在一个婚恋网站相识。两人都是实名认证的高端用户,每年要付几万元钱的一对一红娘服务费。对于苏享茂来说,翟欣欣的出现,几乎满足了他对女朋友的一切设想。翟欣欣出生于1992年(后经证实生于1986年),身高1.70米,身材苗条,容貌秀丽,拥有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历,并且住别墅,经济条件优越。为讨对方欢心,苏享茂为其购买了大量奢侈品:108万元的特拉斯轿车、海南清水湾住房、价值23万元的Cartier钻戒……

2017年6月,翟欣欣与苏享茂领取结婚证。然而领证不到1个月,两人便闹起离婚。翟欣欣让苏享茂签了一份离婚协议,多次提高离婚补偿,并以举报苏享茂公司偷税漏税和经营灰色业务涉嫌违法相威胁,要求赔偿1000万元。

苏享茂自杀后,翟欣欣被曝出此前曾隐瞒婚史,并多次获得离婚补偿。面对社会舆论的讨伐,翟欣欣家的知情人则披露:翟欣欣从未主动逼婚或骗婚,而一直是苏享茂在“逼婚”。就在两人领证前一天,翟欣欣还提出分手,是苏享茂守在翟家门口“求和好”。

无论男女,谁不想遇见条件优越的理想对象?作为80后的苏享茂,短时期内创办了一家科技企业并积累起几千万元的财富,其智商和情商不可谓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遇见“完美对象”后的悲剧?面对各方面条件都满足甚至远超自己想象的“完美对象”,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完美不美,好的爱情经得起等待

著名程序员之死,竟是“完美”惹的祸。爱情中如果相处的时间不够,根本不够好好地了解对方,还处于人际交往印象形成的晕轮效应期。双方还没有完全卸掉伪装,完全展现真实的一面,看对方容易像罩着一个光环一样美好,因此极有可能出现“完美并不美”。恋爱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相处的,一般都要经过一定的相处的过程,最终才能到达互相认定的结婚需求。

遇见所谓的“完美对象”时,请保持冷静。在心里告诉自己,“不可能全是真的”。与此同时,反观自己是不是完美对象,如果自己都不是完美的,那就不太可能有完美的对象爱上自己,愛情是以平等为基础的。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如果,你希望遇到完美对象,前提条件得自己也是完美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完美的事物根本不存在,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期待遇到完美对象的人,他的人格特点一定是不务实的,甚至不允许有不好的事物出现,是与事物发展规律相违背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需求而发生变化。喜欢完美对象的人,一定也是对人对己苛刻的人,期待不可能的事情出现,往往不允许有瑕疵,不允许出错,和这样的人生活或亲密相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好的爱情一般都要经过相遇,相知,相恋,相爱,最终达到相守终生。恋爱时间过短(6个月以内),还没有经过晕轮效应期,是无法看到对方的真实表现的。美好的爱情至少要经过6~12个月的相处,对对方的家庭、工作、知识、生活习惯等有所了解,又相互合适的时候,才适合进一步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恋爱时间过短,容易导致离婚。苏享茂恋爱不超过3个月,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真正美好的爱情经得起等待。相处时间过短除了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以外,还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如果双方在相处的过程中能一起经历一些困难事件,看到双方在面对困难时,是否能够相互帮扶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这才是双方未来和谐相守的重要条件。案例中,男女主人公一提到离婚,立马翻脸,为求高额索赔,不惜诋毁对方,以公开秘密为筹码,把双方的信任感彻底撕毁,这样的爱情是经不起等待的。

总之,遇到完美对象,请深呼吸,冷静!爱情没有完美不完美之说,婚姻更是如此,只有合适不合适。只要遇到和自己志同道合、无论风雨骄阳都能携手同行的人,就是美好的爱情。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任感领证前妻
男友离异和过去没断干净
#全国近7%驾驶员驾龄不足一年#
领证
老公对前妻好,我可以说“不”吗?
情感认同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师生信任感的方法
德国“领证”记
A Study of Personalized Bumper Stickers in China and America—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unctions
老公的前妻想复婚
组织内多层次社会交换关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