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1月21日报道,原题:中国15万亿美元的问题:投资者不相信会损失钱政策制定者可能难以遏制理财产品投资的道德风险。中国上周五公布一项指导意见,旨在结束对价值十多万亿美元的理财产品提供隐性担保,该指导意见对投资者来说本应是个重磅炸弹。
但对购买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尤兰达·袁(音)和其他个人投资者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大事,原因是:他们不相信。
袁说:“我不认为哪个大银行敢冒这个风险,让理财产品违约。若真发生,会导致大规模资金赎回。”在新规涵盖的投资产品中,她持有约10万元。
过去13年,中国的理财产品从几乎为零猛增到15万亿美元,很大一部分基于一个重要假设:无论产品的相关资产发生什么变化,投资者都会完好无损。如今中国政府想消除人们的这个“信念”,因为担心已蔓延的道德风险扭曲市场价格,令金融体系容易受到危机影响。但袁女士对于隐性担保的持续信念显示,政府的任务将不会容易。
为了让投资者认真对待将在2019年中期生效的新规,中国的监管机构最终可能让某个理财产品崩盘。美国财政部前中国问题专家洛文杰称,“你必须向人们表明,不再有(刚性)担保。唯一的办法就是强迫投资者承受损失。他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相信。”
中国储户如今颇为依赖理财产品承诺的稳定回报。银行发行的财富管理产品(WMP)——理财产品中的最大块蛋糕,已被证明很可靠。据政府发布的报告,截至2016年,超过18.44万个到期产品中只有88个亏损。尽管鲜有公开证据表明WMP资金救援,但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当WMP达不到回报目标时,分销方通常会补上亏空。
从事公关行业的杨默(音)对隐性担保很有信心,她不关心谁管理她的理财产品,也不关心那些产品投在什么地方,“我没研究过自己的理财产品,我相信它们不会违约。”▲
(李显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