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2017-11-22 06:47彭丽丽
生产力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

彭丽丽

(甘肃省工程咨询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彭丽丽

(甘肃省工程咨询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近几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实证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回归模型

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理论上,信息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生力军,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其作用机制如下:第一,农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生产观念,变革了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提高农民收入。第二,农业信息化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改变了城乡信息交流不畅的局面,通过电视网络,农民能方便快捷地接收到外界信息。第三,农业信息化可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第四,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投入。

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一)农业信息化水平测算

1.指标体系建立:本文选取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人才水平、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4个一级指标,细化成15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可以评估我国十六年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测算2005—201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指数。各个指标数据统计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指标数据

表2 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指标数据

表3 农业信息人才水平指标数据

表4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指标数据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分配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指标权重

2.指标计算:将2000年各指标的对应数值设定为1,一级指标下以后年份的相同二级指标与基年数值依次相除,得出各年度二级指标指数;同二级指标的指数与权重分别相乘,计算出2000—2015年4项一级指标的指数,最后根据4项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设A1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则(i=1,2,3,4,5)。

其中,Xi为指标实际数值,S为基年数值,Pi为二级指标对应权重。同理计算出其他三个一级指标 A2,A3,A4。假设农业信息化总指数为 AI,则AI=∑Wi*AI(i=1,2,3,4)。其中,Wi为一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

根据表6所得数据,可以看到2000—2015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增速较慢,2006—2010年增速较快,2010—2014年增速放缓,2014年以后恢复快速增长。

(二)模型设定

本文将农业投资、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劳动力作为中间变量衡量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数据如表7所示。

由此设定模型:

其中,X1为农业投资,X2为农村城镇化水平,X3为农村工业化水平,X4为农业劳动力投入,AI为农业信息化指数。β1、β2、β3、β4分别表示农业投资、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系数。

农业经济指标用农业生产总值即农林牧渔总产值表示。由此设定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Y 为农业经济水平,λ1、λ2、λ3、λ41分别为农业投资、城镇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

最后计算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模型为:

表7农业生产总值、农业投资资金、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劳动力投入数据

(三)实证分析过程

基于以上统计的数据,运用Eviews8.0,以OLS方法对三个方程依次进行回归,得出结果。首先,对式1进行回归,得到方程:

计量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式1计量结果

由表8可见,四个变量的R2值都较高,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

农业投资水平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说明农业信息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城镇化水平与农业信息化呈正相关。说明农业信息化可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减少农业人口数量。农村工业化水平与农业信息化呈正相关。说明农业信息化可以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此外,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投资资金的影响最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农业信息化水平在2000—2015年间迅速上升。农业劳动力投入水平与农业信息化水平呈负相关。说明在农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需要人力的农业工作被机械或计算机取代。接着,对式2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式2计量结果

得到回归方程:

由R2=0.99,可见线性回归整体拟合较好,F=520.71>F0.01(4,11)=6.22(显著性水平a=0.01),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线性关系显著。

变量X2、X3、X4的t值都不显著,说明模型中的四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结果不够准确。用Eviews检验,发现四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很高,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变量相关系数表

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了引起共线性的变量X2,可以看出其他三个变量的t值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修正后的方程为:

由式6可知,资金要素的投入和农村工业化水平都对我国农业总产值起重要作用,但现代农业中,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不会使农业生产总值得到增加。

最后,对方程3式进行回归,得到:

由式7可知,F=246.11,方程具有很强显著性。相关系数为正,说明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总值有促进作用,当农业信息化指数提高1%,农林牧渔总产值将提高0.28%。

对表7、表8数据分析,可得农业信息化指数在2006年以后增长速度加快,以2006年为界,测算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利用Eviews测算2000—2006年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值的相关系数,得回归结果:

由式8、式9可得,2006年以前,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不高。但2006年以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值的正向影响变大,农业信息化的贡献开始凸显。

(四)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农业信息化可以增加农业投资、促进工业化、减少劳动投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柱,农业必然向信息化转变。

三、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够高,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投入机制,设立农业信息财政预算专项,加大贫困地区的信息建设投入,为实现农业全面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第二,合作社、协会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科普讲座,对农民培训,传播农业信息。同时,可以按照农民接受程度,先行推广简易实用、效益明显的农业信息技术,让农民带到生产实践中去。第三,政府积极培养既熟悉当地农业状况,又懂农业信息技术的人员。第四,农业信息化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农民,还要让社会多方积极参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让企业、农业协会和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参与信息化建设。第五,在流通、管理、服务等领域都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例如生产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发适用于“互联网+农业”的ICT融合业务,让分散的农业种植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控制农田。

[1]郭少雅.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N].农民日报,2011-12-29(001).

[2]王勇.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

[3]袁晓庆,李奇峰,李琳,等,2015.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3):398-402.

[4]Gurmukh Gill et.Dumagan and Isaac Turk.Economy-wide and Industry-Level Impact of Inform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11):124-129.

(责任编辑:C 校对:R)

F320.1

A

1004-2768(2017)10-0052-03

2017-07-17

彭丽丽(1974-),女,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工程咨询中心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工业化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