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颖
初中生政治阅读能力的培养
◎邹颖
针对当前中考政治试卷阅读材料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政治阅读能力就显得迫在眉睫。文章从预习中阅读、课上阅读、课后阅读及合理评价阅读过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帮助。
在近几年的中考综文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阅读材料信息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政治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阅读能力呢?现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共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制造悬念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既要明确阅读范围,又要明确通过阅读要完成哪些问题。开始时,可将具体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不久以后,根据学生能力的提高,可将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再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这样,学生在完成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此,特举两例:
关于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政治教材中的文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个别部分枯燥难懂,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但如果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是什么即概念、含义;为什么即原因,原理,知识点;怎么办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去做。掌握了这一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得心应手。如在学习民族精神相关知识点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了民族精神的含义,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很多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教材中虽没出现,但我们很想知道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
关于教材中的插图、漫画。教材中的插图、漫画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在阅读时却往往不得要领。教师可以用 “四步走”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漫画标题,分析重心、主旨;阅读漫画的主体,分析其组成的要素;阅读画面形成的特定情景,分析蕴含的深刻道理(主题思想);观察画中画外对特定情景的提示和注解,与相关知识联系。运用这一方法,学生思维脉络清晰,对插图或漫画的理解透彻,如在学习宪法的相关知识时,教材的插图中出现了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树干上写着“宪法“,树冠上写着其他法律法规,学生很容易就参透了寓意: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会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知识重点、难点。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教师更要重视循序渐进,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可行的办法便是在遇到材料性的习题时,学生和教师都要分外珍惜,学生认真读,领会相关信息,教师认真讲,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合理评价学生的阅读分析过程。合理的进行阅读过程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功能。心理学强调,能给学生带来快感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是指挥棒,常常是教师评什么,学生就趋于重点抓什么。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指挥棒,来引领学生向预期的目标发展。在阅读探究中对学生的活动予以激励,经常用以下评语:“你的思路清晰”、“你的见解独特”、“你的分析有理有据”、“你有潜在的优势”、“你很善于发现问题”。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自愿在阅读和探究中投入热情。
合理评价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时,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问题,不要否定学生,而要去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感觉课堂是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充分激发自己智慧的火花。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而且对以后的阅读活动的进行有良好的影响。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在政治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意识和潜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就感,政治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有足够的信心备战中考;逐渐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品质和思维习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授学生以“渔”,为学生以后的创造之路架设桥梁。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