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花 吴君
企业孵化下高职艺术类工作室创新教学改革探析
◎刘雪花 吴君
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已在高职院校遍地开花,为了更好地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多样化的工作室制教学不断被尝试,企业孵化下的工作室制更是为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做了大量的补充,成为了高质量办学水平的标志,本文从工作室起源,艺术类工作室的特点、艺术类工作室的分类以及艺术类工作室创新教学改革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高职艺术类教学献计献策。
随着现代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云计算来培养懂专业,精技能,擅长团队合作与项目制作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准员工成为了高职艺术类学校青睐的目标,把企业师傅、企业请进来,师生送出去等方式成为了办学中的重要手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处处渗透在高职艺术类的教学中,工作室将成为高职艺术类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舞台。
工作室英文为studio,最早源自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生产和销售艺术产品及孕育艺术家的场所,后被广泛应用到艺术教学中。最早用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设计体系风靡整个世界,适合创作与生产。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意识到艺术家不再单纯为艺术家,工业家也意识到设计对于产品开发及生产的重要性,设计学院曾几度调整办学方向,力求艺术与工艺合二为一,把包豪斯的设计方案和产品直接销售给大众与工业家。马克斯和早期的陶瓷作坊建设更是为现代工作室奠定了思路,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包豪斯工作室制设计理念对当今的设计教育仍有指导意义,在欧洲等设计院校也青睐工作室制,注重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作室常常被认为是公司的压缩版本,实行的是“公司制”运转模式,一般是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是创意生产和工作的场所。
艺术类工作室在高职院校以多种形态展示,淡化了课堂与课外的界线,凸显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自创业能力,一般按不同形式可分为:
按照类型分类。按照艺术类工作室主要负责人的性质、服务的对象可分为:
(1)大师工作室:一师一效应,通过聘请1~2个工匠或国内外名设计师等作为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2)企业工作室:艺术类企业设计师、技师等工作室一般均只需小空间即可进行相应产品的创新创意,许多高职类学校通过引企入校等模式,聘请系列的企业设计师定点在学校,作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一般可沿用公司名或单独设置企业工作室名字。
(3)教师工作室:艺术类的专业教师在实践、创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战经验,通过与企业的接洽,学校能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开设工作室,承接项目。
(4)学生工作室:有时也会称为社团,是有共同爱好的同学组建的各种特色工作室,可以有专业特色的、娱乐的、社会拓展能力的工作室,有在校生与留校生等,这类工作室为学生今后自创业奠定基础,学生工作室成员动手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一般较强。
(5)师生混合制工作室: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的趋势,师生越来越重视实战,师生混合制工作室可以是单纯的学校教师与学生,可以是企业师傅与学生或者是企业师傅、教师骨干和学生三方组成。专业老师、企业技术骨干从大一大二中挑选部分专业能力,团队能力好的学生共同来承接项目,今后高职导师制的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开放式教学将成为今后高职艺术类教学的发展趋势,导师的名气,师生混合制工作室的成效将成为学生选择的重要依据。
艺术类工作室按照实际运作的功能一般可分为:
(1)项目工作室:一般以实际项目归类,如效果图工作室,施工图工作室、旅游纪念品工作室、女职业装打样工作室等。
(2)特色品种工作室:当前艺术教学强调实践,强调以实际产品作为课程检验的标准,特色的专业实训室成为了艺术类教学水平比拼的场所,如陶艺工作室、首饰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琉璃制作工作室、铁艺工作室、蓝印花布工作室等,通过特色工作室打造一定的专业特色,赢取视觉焦点。
(3)大赛培育工作室:此类工作室是针对当前国赛、省赛等展开,一个阶段师生围绕比赛的主题开展实践,通过阶段性强化,能短时间、高效率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按照工作室服务的时效性工作室可以分为:
(1)长期工作室:一般来自学生、教师以及引企入校的工作室,相对比较固定,划出一块空间让教师、学生、企业人员独立运作。
(2)短期工作室:主要聘请一些名设计师,教学内容可设置1周等不同时间段来进行项目制作,开拓学生的视野。
(3)定期工作室:对于一些技能型或设计型的名师,学校会采用学期固定制方式一学期邀请几次来校定期讲座或技能制作演示,让学生感受不同领域的设计潮流。
艺术类工作室结合艺术专业、艺术类企业的特色不同形式的补充教学,成为课内外课堂连接的枢纽,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空间规模小。艺术类企业讲究创意与制作特色,企业的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相对其他行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小,企业每年容纳的人数少也决定了艺术类工作室的特点,艺术类工作室规模小,但能较完整地承接项目。
实践氛围强。高职院校艺术类工作室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室一般是精英的集结地,在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对外联络能力等方面较强,工作室将周末、晚上及暑寒假充分利用起来,项目注重真枪实战,学生适应企业的快节奏,因项目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工作室环境中一般不会出现玩手机游戏现象,而是处处渗透着浓厚的工作氛围。
个性化强。艺术类工作室适合原创设计,个性化表现显著,如企业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装饰画设计等可结合消费者需求与个人擅长进行。
辐射面广。艺术类工作室可借助学校和企业先进的设备,做设计等科研开发,掌握前沿技术,核心技术,艺术类工作室依赖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项目,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借助学校的优惠政策与扶植力度,关键因素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工作室全体成员,通过项目承接一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又辐射到课程,真正意义地带动教学改革,让学生受益。
随着今后艺术教学的个性化、小组化;重创意、重技能;重作品到商品落地的教学模式,艺术类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将不断补充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项目动手能力,淡化学校与企业的界线,脱离纸上谈兵的模式,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艺术类工作室只有依附在企业的土壤上,才能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艺术类工作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改革。
引进技术团队,创新式教学模式。学校教学只有用企业的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创新式推动教学,企业的技术人员高效率,真正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上课模式,打破了单一的课程。以我院引进无锡跨界市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公司组建“多点协同、多岗共育”的多元工作室为例,我院与无锡跨界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无锡和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无锡大器艺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三家装饰行业的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其中跨界注重高端效果图定制、和墅注重施工、大器注重室内软装,工作室之间形成流水关系,以跨界为例,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场所,作品如图1所示,借助学校场地采用创新式教学模式,精心挑选学生,企业化的工作环境,企业5~6位技术骨干长驻工作室与学校教师形成合力,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贯穿整个教学,学生经历了手把手教学、自己按需自学、跟师傅接单及独立接单的过程,通过创新式教学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与企业压力,不再是安逸式的学习。这种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让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室高目标定位,企业化落地,才能给高职艺术教学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只有与时俱进的企业团队+学校技术团队,才能为艺术类教学的全新改革注入活力。
图1
引进企业技师,穿插式教学模式。高职艺术类的教学需处处渗透企业的影子,在教学过程中需引进一线企业技师,将实际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可以聘请企业技师到学校进行短期工作坊,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等让学生感受实用的技能,这种穿插式的教学模式能给教学带来新鲜血液,如我院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师为期2周的项目训练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
借力专业教师,补充式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学院应该为专任教师打造平台,艺术类的教师注重实践能力,只有让其紧跟企业快节奏的步伐,才能带来高水平的教学。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公司,成立工作室,要把教师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让教师以校为家,借助学校的设备等进行项目开发,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带动身边的学生,从而补充教学。只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师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改革,以教师命名的工作室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学校给工作室教师提供舞台,教师将会努力地反馈到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
组建创业团队,学生派自学模式。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工作重点中强调,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在高职艺术类学院学生是学校最大的的支柱,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易学乐学。学生可以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团、工作室,模拟公司的运作,自己跑项目,感受创业的酸甜苦辣,在创业中缺乏的技能学生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补充,通过这种创业型的工作室,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能力、项目能力不断飞跃。
依托系列名师,特色式教学模式。作为高职艺术院校,要借助刺绣、陶瓷、泥人,编制、雕刻、剪纸等丰富品种的工艺大师,通过系列的名师效应为学校的艺术类特色教学增添元素,如我院徐根生大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文化通过工作室带入课堂,让泥塑成为学生的爱好,为特色教学润色,通过工艺大师将绝技绝活传承,一个学校系列的名师工作室将成为学校的特色与竞争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依托比赛平台,精英式教学模式。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技能竞赛为高职学生带来一片光明,而大赛培育工作室不断涌现,依托国际、全国、省市级、行业比赛,将优秀的学生、师资聚集到一起,尤其长期在一线企业的技术人员的参与,让学生技能迅猛提升,这种精英式的教学让学生获益匪浅,同时也辐射到周边同学,从而助推教学。
要真正推动高职艺术类工作室的教学功能,必须要发挥人的主动性,给专任教师提供舞台,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用企业化的模式来管理,提升执行力与有效性。要让学校的教学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论,通过一个个工作室将教学任务渗透,淡化所谓的课堂时间,要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工作室的管理,让真实的项目借助师生的创新创意不断兑现,让一批实战能力强的师生脱颖而出,让工作室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公司,接受公司式的优胜劣汰,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让一个个工作室在企业模式的孵化下不断生存下来,从而带来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下高职艺术类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探析 项目批准号:2016SJB880069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