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社会治理依靠融合加减法
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对于城市管理而言,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了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并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前,“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国家战略不断实施推进,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融合发展,并持续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国家也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信息惠民服务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对于城市管理而言,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了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并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6年,宁波市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加快大数据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实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事项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并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建立信用联动制度,部门协同实施联合惩戒,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以精细管理为主线,以管理创新为驱动,积极构建城市管理四大运行中心。在基层服务系统、信用体系建立和智慧城管三方面着力,促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2016年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在总结海曙、镇海等基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在全市全面推进系统的应用,推动基层数据的统一采集、汇集和共享,促进条线业务协同和联动,已基本形成全覆盖、跨部门、跨基层开展综合治理的格局。截至目前,系统已整合汇聚政法、公安、安监、住建等11个部门的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数据整合科学、规范、全面,形成了城市社会治理重要的大数据资源。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建立数据采集标准规则,保障了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应用流畅,环节清晰,实现了整合分散系统,推进了业务协同,实现了在宁波全市156个乡镇(街道)的推广应用。
其效果之一就是整合条块数据,支撑大数据分析。宁波市经信委副书记、副主任,市智慧办主任副主任叶春华介绍,通过建设综合信息系统统一数据中心,能够在横向上突破各职能部门壁垒,各部门间大量业务数据实现共享,并在纵向上实现全市各级部门间数据的互通。截止2016年底已落实在网格的实有人口490万个、组织机构65.4万个、房屋37.3万间、地址564万个,已汇集来自组织部、政法、公安、安监、卫计、住建等11个部门的1800多万条数据。形成了以人口、法人、地理空间、房屋、城市部件等基础数据为重点,以各级党政部门的业务数据为补充,以基层网格采集更新的基础信息为辅助,“上联下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基层数据汇聚交互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大数据的整合共享,为社会大数据分析利用奠定基础。
在整合分散系统,实现业务协同方面。基层各类社会治理事件通过“发现——上报——分流——处置——反馈——办结”的闭环流程,整体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事件顺畅流转、协同处置、智能研判、科学决策、全新高效的管理流程,提升事件快捷处置能力。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普遍化,个人信用逐渐成为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建立信用制度能够对信用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信用制度和信用宁波平台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发布和管理平台。截止2016年底,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集聚了公安、民政等15个部门的信用信息,累计入库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2536万余条和6400多万条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了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异议处理、联合惩戒及数据追溯审计等方面的全过程“一站式”管理,大大提升了城市信用水平。
例如,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可增强农户信用意识。自2015年以来,余姚市按照“阶梯式礼遇、动态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制定出台若干公共服务优惠政策、构建自然村行政村乡镇(街道)三级服务网络、探索推行“道德绿卡”等措施,深入推进“道德银行”建设,以道德担保信贷,以信贷反哺道德,培育了文明乡风,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了融资便利,推动农民轻重创业致富,提高农民信用意识。自2012年5月推行以来,累计提供道德信贷1.25亿元。
此外,基于有效的信用体系的建立,扩大信用信息的应用层面,能够让信用获得更多价值。2016年,在信用建档的基础上,宁波市信用办着力推进在行政管理、金融信贷、信用信息开放等方面应用信用信息,并取得了突破。在行政管理领域,在银行高管任职资格审查、旅游投诉举报、市和谐企业创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文化创新团队评选、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实行信用记录核查等。再比如,与“蚂蚁金服”、“芝麻信用”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信用信息应用合作,共同推出“宁波加强版芝麻信用分”等信用信息产品,推进信用信息市场化应用,有效的拓展了信用应用覆盖面。
据了解,一直以来,宁波市的智慧城管建设是以服务民生为大局的,并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精细管理为主线,以管理创新为驱动,积极构建“协同强度、应急指挥、考评监督、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管理四大中心。2016年,全大市智慧城管平台共上报问题近150万个,问题解决率99.94%,按期解决率达99.37%;热线满意率保持在94%以上,城市管理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
宁波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段时间来,宁波市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应用创新。进一步拓展智慧城管网络,全市智慧城管覆盖范围达335.8平方公里。加强资源共享整合力度,完成了与省数字(智慧)城管平台的对接。完成了停车诱导系统云平台的迁移并实现试运行,推进硬件部分市民卡建设,在33个停车场示范区开展停车诱导试点服务,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享停车资源和导航服务。着力推进智慧城管应用创新,开发“甬城管+”移动APP、微信、微博、短信等移动端功能,拓展与民众互动的渠道,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通过专业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聚成,整合停车诱导、行政审批、违章停车、水电缴费等内容,拓展民生服务,及时向市民推送便民信息,进一步提高民生服务的智慧化应用能力。
在精细化管理层面,着力提升部门的实际处置能力。例如,按照道路等级进行细化、管理区域分类由2个增加至4个,管理小类由184个增加到187个。推进井盖、管线标识标准化试点工作,截止2016年8月底,共完成井盖贴标4500余个,更换井盖356个。
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宁波市采用引导市民参与促发展的方式。完成平台融合升级并入12345热线,同时开通87208890内部流转电话,保证智慧城管平台正常流转。升级微信、微博拓展网络问政渠道,整合受理渠道,及时回应民生诉求,对“民生e点通”、“阳光热线”、“110联动”等多个不同渠道的问政平台进行整合受理。
在智慧城市综合应用体系中,智慧社会治理的效果和贡献占据了很大比例。社会服务治理的水平不仅显示着城市管理的思路、社会文明程度,还显示出了技术与应用融合的程度,技术与技术融合的水平,以及部门与部门融合的效果。这既是社会融合的加法(汇聚数据、部门融合),又是智慧治理的减法(数据分析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