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陈壮美
摘要 本文就普通昆虫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课后教学辅助以及改进考核制度等来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正视学生对本课程的看法、培养学生各项相关能力及素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助教学;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82-02
普通昆虫学是集昆虫外部形态、昆虫生物学、昆虫行为学、昆虫内部结构和生理、昆虫系统学、昆虫生态学于一体的,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植物检验检疫、农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昆虫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农业昆虫学等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普通昆虫学内容复杂,涉及知识点繁多,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课时不断压缩。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限定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知识学习成了昆虫专业教师必须探讨的巨大难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助教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理论教学
1.1 精心提炼教学内容,重视课程绪论教学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占动物种类的2/3以上,个体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分类分支复杂。普通昆虫学涉及的昆虫基础内容繁杂,理论概念较多,而今各农林院校普通昆虫学课程学时普遍压缩,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调整和精简,合理分配学时[1-2]。
教师在研究课程内容的同时,应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因就业导向不明确、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对昆虫具有恐惧感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对该课程的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普通昆虫学绪论的讲解尤为重要[3]。课程绪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先导作用,教师可通过绪论的讲解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昆虫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明确学习目的,阐明专业就业市场以及昆虫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地位与重要性,使学生对昆虫学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1.2 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科技创新,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院校教学的主流。多媒体集声色、图像、动画、视频各元素于一体,可以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书本中抽象文字无法展示的昆虫的魅力。如在讲述各色各样昆虫有趣的行为习性时给学生播放视频;在描述昆虫绚丽色彩时给学生展示彩色图片;在讲述昆虫血液循环时播放动画等。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板书,多媒体教学更省时、省力、直观,也更美观,可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辅以适当的传统教学,更易突出教学重点、加快教学进程,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颜色不可过于斑驳,字数不宜过多,也不可一味注重趣味性、创新性而忽视了授课重点。即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动画既要有渲染力也需调节好课件内容图文比例;同时,课件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达到为学生传授知识的目有才是理论课堂的重点[4-5]。
1.3 提升教师自身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当今时代昆虫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各类新型技术广泛应用。科学研究日益深入,科技成果日新月异,与昆虫相关的知识与日俱增,传统经典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这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昆虫学最新的科研动态,提升自身对昆虫学专业的了解和造诣,与时俱进更新调整授课内容,优化教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授课时可引入国内外重大研究成果,可以极大程度地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昆虫学的认知与兴趣,了解昆虫学对现代农业、人类社会、食品安全、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5-6]。
2 实践教学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2个部分,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教学又包括实验课教学与教学实习2个环节。
2.1 调整实验课实践方式
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巩固的重要环节。但这种验证性实践缺少活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求知欲。如实验课的内容为让学生了解各科各属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师可将各科属昆虫标本去除标签并打乱,让学生小组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对各科属昆虫进行分类验证,并在最后公布正确答案[7]。让学生自行讨论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在旁指导,指正错误并提醒要点,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昆虫标本保存不易,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造成的昆虫标本损坏,从而导致昆虫标本消耗量大,这要求校方加强标本建设,及时更新标本,同时,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爱惜标本。
2.2 严格制定教学实习大纲
教学实习是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身接触昆虫的重要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昆虫学知识来捕捉昆虫、制作昆虫标本并对捕捉到的昆虫进行分类,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实习时,应制定好严格的教学实习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实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8]。实习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分,并對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对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学生的实习结果可作学生本学科成绩的参考,教学实习旨在借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综合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完成有质量较高的标本,学校可用来补充实验课消耗的昆虫标本。
3 辅助教学
3.1 普及辅助教学资源
普通昆虫学内容知识面广,然而其课时不足,使得学生需要在较短课堂时间内吸纳庞大的知识信息,而课后又来不及全部消化,这时课后的辅助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助教学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平台、专题科教光盘、昆虫标本馆等,其是对课程规定学时教学的有益补充。然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获得辅助教学资源的途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及介绍,以便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视野以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endprint
3.2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
除了引导学生课后巩固知识外,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昆虫标本制作大赛等。这类活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昆虫文化的认同感,让参赛学生自己发现昆虫的美,也可让其他非本专业学生领略到昆虫特有的魅力。同时,教师可积极鼓励本科生参加自身在研科研项目或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以此吸纳部分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培养其向更深的昆虫研究领域进军。
4 改进考核制度
本课程的考核有三大块:理论课考核、实验课考核和实习课考核。理论课考试采用期末闭卷形式,理论知识占90%,标本识别占10%。在理论知识方面尽量侧重于内容灵活、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试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标本识别主要考查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目、科的10个标本。实验课考核改变单纯依据实验报告为评价依据,增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动手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实习课考核根据标本采集、标本整理的数量与质量、标本鉴定的正确率以及整个实习过程中态度表现等为评定依据,综合评定成绩。
5 结语
普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需要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实践。教师对课程的探索,应着眼于当前与未来,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6 参考文献
[1] 宋月芹,董钧锋.高校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4-15.
[2] 李廷景,何正波.昆虫学在师范院校中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49-50.
[3] 王思芳.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普通昆虫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5(100):173-174.
[4] 申建梅,胡黎明,宾淑英,等.多媒体技术在普通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9.
[5] 赵卓,郝锡联,郑博.高师院校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08-109.
[6] 张方梅,潘鹏亮,陈俊华,等.《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7):141-143.
[7] 刘勇,赵春青.《普通昆虫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5):77-79.
[8] 高有华,趙莉,张新,等.加强普通昆虫学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J].科教导刊,2012(14):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