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芬芬
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诗歌犹如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是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吸引学生入境,激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文本形式。
叶圣陶曾提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美读得法,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在低年段的童诗教学中,必须更多地借助“读”。
一、尝试朗读,感受语言美
语言美是诗歌最明显的特征,其语言精练、生动、浅显,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儿童诗更是富有节奏感,这种节奏感首先在押韵上。要让学生很好地体验童诗的语言美,那就需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如《大骆驼》:骆驼骆驼/志气大,/风吹日晒都不怕,/走沙漠,运盐巴,/再苦再累/不讲话。
读这首儿童诗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发现诗歌中的押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都押“ɑ”韵。这样,不但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巧妙地构成了诗韵的完整性。
但是,仅仅读到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品尝出诗歌语言的叠字、修辞等要素。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在教学这首诗时,老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叠词的概念,并寻找生活中的叠词,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其次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叠词用波浪线画出,感受叠词的魅力。接着又出示句子“彎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与“弯的月儿小的船”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叠词可以使文章变得很美,读起来很有韵味,感受叠词的好处。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把诗歌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学生在诗的韵律、节奏中进一步体验激荡在文字间的情感,从而真正享受到诵读的乐趣。
二、感情朗读,体验情感美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要重视让他们结合观察插图初步了解诗歌描写的情景,从形象的画面中初步获得整体感知,让学生知道童诗也是童话世界。
如《致老鼠》:我喜欢你们——/一双机灵的眼睛,/粉红的耳朵。/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洗脸、洗手、洗澡、刷牙。/还要教你们/自己劳动,/做事不要偷偷摸摸。/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个朋友——/它的名字叫猫。
当学生读到这首精巧有趣的童诗时,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塑造了一只惹人喜爱的小老鼠形象。在人们心中,老鼠是丑陋的,而在小诗人的心中,老鼠是机灵可爱的。虽然老鼠爱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点,还可以和猫做朋友。读着读着,学生都像小诗人一样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读出了对小老鼠的喜爱之情,对老鼠的真诚相待。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阅读这首诗,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在很多儿童诗中抒发的真挚的感情,都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共鸣,让他们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三、品味精读,鉴赏意境美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意,而且使他们充分融入诗歌所创造的特定意境中,进而对他们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想象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
四、迁移诵读,享受创造美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每个孩子,天然地就是一首诗。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一首契合童心的好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
在学生诵读、品味童诗美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儿童诗的特点,引领学生走进童诗创作的大门,指导学生进行童诗创作,有效激活学生的言语表达。在童诗教学中,遵循童诗的特点和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让学生进行简单创造,逐步内化语言,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我想,我们只有尽力引导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用心灵与诗歌语言对话,在训练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诗歌意境,体验诗歌的灵动。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将一起继续去童诗的世界里远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