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美术研究·
大同铜器的造型样式和文化心理
张 军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俚语“铜匠没样儿,越打越像!”叙说了大同手工铜器的技艺特点和心物合一的造物文化。在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中,混铜术浑然天成,錾花技错彩镂金,辅以镂空、镶嵌,形成了铜匠手技的工巧之美。“越打越像”的表象蕴涵着传统的“尚中”文化和“情理合一”的造物理念,彰显了大同社会的群体意识和文化心理。
大同铜器;铜火锅;混铜;手工
雁门关外的大同城,明清时期是铜器的集散地。与“浇铸成型”[1]的传统青铜器、云南铜器不同,大同铜器属纯手工捣錾成型。坊间俚语:“铜匠没样儿,越打越像”,生动描述了大同铜器凭“铜匠手技”[2]造物的场景。“没样儿”:事先没有设计好的图纸,没有精密的尺度。“越打越像”:在手拉风箱的助燃条件下,将铜料烧红烘打,靠铜匠手技捣錾成型。一代代制铜艺人对技艺的传承与裂变,养成了大同区域制铜、用铜的生活习俗,成就了独特的铜器文明。从“没样儿”,到“越打越像”,既包涵对经典造物样式的转移模写,也是心物合一的造物境界。
“越打越像”,是不温不火的过程,是匠人造物的精神。“像”:应物象形的结果,生命性灵的关照,本质是“得心应手”的工巧。在传统工艺思想中,工巧有两种审美趣味:一是雕琢无痕的浑然天成;一是尽精微、穷奇绝的雕镂画绘。[3]大同铜器在历史发展和嬗变中,自觉承袭了传统审美理想:混铜术通常以紫铜为地,黄、白铜为纹理,三料合一,浑然天成;錾花技艺搭配镂空、镶嵌,匠心独运、错彩镂金。
(一)混铜术 混铜术利用紫、黄、白铜料的熔点差,在熔化的适当时机引导铜料融汇,经捣制、打磨、抛光,使器物同质异彩。混铜技艺是大同制铜艺人王有文、王永文兄弟实践所成,是铜器制作的创新。有专家认为:“混铜”工艺是我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金银错”的发展。对比“金银错”和“混铜”工艺,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者的关键工序是镶嵌、磨错和涂画;后者是熔炼、捣錾和锻打。前者是在胎底上单面施工制作,胎体和附加金属在表层接合。后者是紫铜、黄铜和白铜完全融汇,内外一体,同质异彩。
混铜器造型古雅,色泽内蕴。表皮细腻柔滑,惹人抚弄。如图1,混铜器《神铜双罐》与《混铜大碗“食为天”》。《神铜双罐》,紫铜为地,以黄铜肆意挥洒出斑斑点点,仿佛与生俱来的肌理,不着一丝人工痕迹;《混铜大碗“食为天”》,以工巧之技引导黄铜流动为首尾相顾的鱼形,自然渗化的铜线与食物有余的朴素愿望契合。混铜术丰富了制铜技艺的表现语言,升华了铜器传情达意的审美体验。
图1 混铜器《神铜双罐》与《混铜大碗“食为天”》
(二)錾花技 錾花是大同铜器制作的核心工艺,分平錾和浮錾两种。如图2,大同手工铜器錾花工艺。錾是以钢錾击捣铜皮,利用铜料本身的收缩形成点、线、面的痕迹。平錾使用扁头钢錾在铜皮的一面捣出纹饰,纹饰平面化。浮錾要在铜皮两面施工:先在一面做好基底(松香加水泥配比),使用圆头钢錾在对面捣击,使纹样整体凸出到基底面里,再清除基料,做好另一面基底,在凸起的形体上平錾出纹理,形成诸如龙鳞、凤羽等细节。平錾仅捣制一面,精致者主纹、地纹虚实相生;浮錾须两面施艺,形成主、地、凸三层纹饰。
图2 大同手工铜器錾花工艺
錾线是錾花技的主要表现方式。錾起錾落之间,匠人凝神屏息,一气呵成,再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通过锤、錾、手的角度、力度调整,使得线条形态各异。有的力道均和、悠缓自然,细密绵长若游丝;有的转折刚正、坚劲有力,如铁丝环弯;有的轻盈灵动、婀娜多姿,似柳叶飘飞;有的沉著圆浑、细密工致,仿佛“曹衣出水”;有的细劲平直、圆匀遒劲,外柔内刚;有的简细流利、曲折战颤,涩而不滞。各式线条聚散有致,或点睛或补白,经营起气韵生动的器物。
(三)镂空与镶嵌 镂空、镶嵌技艺以实用兼顾美观为原则,是传统设计文化“情理合一”[4]审美观的继承。工艺铜火锅底座的风口就采用的镂空,为满足火锅的工艺主题诉求,镂空成莲花、如意、祥云等形状。传统“六棱壶”,以工巧趣味取胜,也不失“情理合一”。趣味在于:壶嘴底部有一个从这边可以看到另一边的梅花形小孔,但不漏水……原来,壶嘴内部横穿有铜管,铜管两口处与壶嘴内壁焊死,在壶嘴与铜管相接的两端处各打一个梅花形小孔。[5]倒水时,镂空处分流经过壶嘴的热水,实现加快出水散热的功能。匠人们总是以尽精微的工巧趣味体现自身价值。“六棱壶”壶嘴镂空技艺也被匠人们使用并加以发展。如《把把壶》,镂空周围以黄铜装饰,镂空处装置圆环,环内设计精巧,可转动把玩。
镶嵌是“九龙奋月”锅的经典技艺。手工雕錾的银龙浮动在铜火锅上,雍容华贵,光彩照人。当年,接待蓬皮杜的火锅宴,把大同的火锅工艺演绎到了极致。宴席间,每桌摆有十个镶银的“独自乐”锅,固体酒精在锅底点燃,火光与银辉在龙身上闪耀,九条龙威武生猛、神态各异,仿佛在海波上翻滚、在流云中穿行。
“越打越像”以工巧为根,蕴涵本土艺人的造物习俗,衍射传统设计文化的影子。“像”,包涵象形之外的再度审美空间,是“形”系统建构起的象外之像,它蕴于象内、生于意外,延伸出情景交融的无穷意味。
(一)“尚中”[4](P36)造物张扬群体精神 大同铜器现有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宫廷御锅、工艺火锅、佛像供具、文房四宝、酒具茶具、装饰品、旅游纪念礼品和收藏品等均有涉猎。工艺铜火锅是大同铜器的主体产品。清道光年间,就有“五台山上观景,大同城里买铜”(铜即专指当时生产的铜制火锅)的俚语。[2](P445)自1973年承以国礼[7]后,声名远播。《礼记》:“中也者,天下之大也”。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尚中”意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造物文明。铜火锅环形锅身,中置火筒。火筒有两种形制,差别在锅内部分:一是柱状,一是穹顶状。前者锅内食物受热面积小,加热慢,适合什锦火锅;后者相反,适合涮牛羊肉锅,火筒向上伸长,既通风又散热。节日里,铜火锅置于中央,浑厚端庄、典丽祥瑞。或“庆宾朋”,或“合家欢”,[5](P10)吉祥欢庆之时,是雁北人民面对严寒气候的群体意识,是民族融合之城群体精神的和谐印证。
(二)匠人性灵载录大同文明 大同古都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文化遗存丰厚。制铜艺人根植于本土文化,以主体精神造物,尽精微铜技,彰显大同文明。在大同铜器中,有对现有文化遗存的复制。如明代琉璃九龙壁、云冈大佛、恒山悬空寺、大同古城、应县木塔等;也有对历史发展事件的记录:如大同机车厂的无动力机车手工模型等;还有对吉祥符号和图形的再塑造等等。
图3 《九龙奋月》《云冈飞天》
“以器载艺”是大同铜器审美体验的根基,工艺铜火锅是典型的代表,如图3,工艺铜火锅经典主题《九龙奋月》《云冈飞天》。“九龙奋月”题材取自大同明代琉璃九龙壁。火锅通身錾刻九条龙纹,以峭石、海浪、祥云补白。火筒盖平雕龙身,龙头衔珠探出盖面形成提手。用餐时,热气腾腾、炭火隐射,龙纹隐约于云蒸霞蔚之间,张牙舞爪,蔚为壮观。“云冈飞天”取云冈石窟中的飞天造型、因器施艺而成。锅盖和底盘环錾连续的云气纹或忍冬纹,火筒高处点缀祥云纹样。飞天錾于锅盖、锅身,随环形游动,与高处云纹相衬托。锅鋬以宝相花或如意扣造型,附和主题。还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鹿鹤同春、百子庆寿、鱼闹莲、凤穿牡、彩蝶飞花、燕子穿柳、狮子绣球、八仙过海、喜鹊登梅、鸳鸯牡丹等题材,皆取传统吉祥寓意,随器赋形,因类取舍。
“铜匠没样儿,越打越像”是大同铜器凭手技造物的田野纪实,见证着区域文明的发展历程,照亮了大同之城了解自我的途径。以器载艺的造物理念使大同铜器适用的同时,不断完善“情理统一”的工巧技艺与情景交融的文化表现。“越打越像”传递出“大同铜器”的历史印记,专注敬业的匠人精神,材美工巧的手工良器,代代相传的行业自尊。时至今日,大同铜器出现了批量构件冲压成型的制作方式,如火锅锅身形制。也有少部分浇铸成型的铜器,如佛像。这类市场化的批量生产,不是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的精髓。从非遗传承的视角看,对纯手工技艺的保护是重中之重,也是大同铜器复兴的关键。在旅游城市建设中,应该引导铜器的广泛使用和品质流通,制定保护铜器艺人知识产权的措施,进行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如此,“越打越像”的捣錾之间,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世代相承,活态相传”,[8]才能接力人类造物之文明。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2]大同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大同市志(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周明扬.论工艺美学的发展与造物文化的传承[J].艺术百家,2006(06):130-132.
[4]赵克理.顺天造物——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武建明,张海燕,丁力.大同铜器[M].北京:华艺出版社,1988.
[6]据1973年9月15日“总理大同行”的随行记者曹杰的回忆资料:大同铜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
[7]李安民口述: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大同访问时,把“九龙奋月”工艺铜火锅作为国礼赠送给他。由此,大同铜火锅登上国际舞台。据口述和老照片记载,当时共制作了6件铜火锅,由六位制铜艺人分别领头制作。赠送是选择其中一件.
[8]孟繁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向整体性、可持续性演进——马盛德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美术观察,2016(06):17.
〔责任编辑 冯喜梅〕
The Modeling Style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Datong Bronze Ware
ZHANG Jun
(School of Art,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re is no design drawings,the coppersmith ramming chisel more and more image!”The slang tell us,what is the craft characteristics of Datong manual bronze ware and the creation culture of the unity of mind and object.The formation of handmade exquisite beauty is with hollow and inlaid in the craft of Datong bronzes:the skill of mixed copper is like nature itself,and the one of carve flowers or patterns flower is gorgeously wrought——colourfully and dazzlingly embellished.The image of“ramming chisel more and more like”implies the traditional idea of“advocating the middle culture”and “ harmony of reason and emotion”,and it demonstrates the group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Datong society.
Datong bronze ware;chafing-dish;mixed copper;manual
J562.1
A
1674-0882(2017)05-0097-03
2017-05-25
山西大同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现状研究”(2015k11)
张 军(1977-),男,河南固始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