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2017-11-21 07:27:34胡绍雨
财会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城乡

■/胡绍雨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胡绍雨

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呈现出城乡二元化、碎片化等特征。由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水平、管理机构和筹资方式等制度设计方面有所不同,对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造成障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参保人员的身份会经常发生转变。因此,加强实施路径研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发展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体制,有助于更好地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全民医保。

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 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 全民医保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是其中应有之义。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全体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

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将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多层次”作为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原则。2006年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保体系,2008年进行事业单位医保制度改革,直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新医改的内容,重点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意见》明确提出合理地降低人民群众的就医支出压力,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当作近期目标;并且还将构建能够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把为民众带来便利、安全、优质、低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当作长远目标。

我国现有的三种类型的医疗保险机构与一般的基金运营和管理部门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其都是分别划分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的。管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是劳保局下设的医疗保险中心,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管理负责。在我国,医疗保险存在二元化差异,城乡差距显著。一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二元结构的根源。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是由缴费水平高低决定的,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但是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承受的缴费能力不同,筹资和待遇水平出现二元化差异。

(二)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不同群体间存在公平性差异。在社会保障中所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原则,其也属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价值导向。然而受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明显,为了体现公平性,实行“城乡一体化”、“全民覆盖参保”,但是筹资方面依然存在不公。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被拉开差距。如果农民不愿意进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大家庭中,国家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险一体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造成国家对农村的医疗保险制度重视不够,发挥不了应有的社会效益和作用。

当前,我国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不足,很大一部分的医疗卫生资源都分布在城市,城市的大医院里才有高水平的医生与先进的医疗设备。农村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在诸多方面不及城镇,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资源配置上得不到应有的权利,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在信息化社会,城乡基本医疗逐步走上信息化道路,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密切联系程度还有待提高。

2.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我国,人为地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分别划归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管理,这种部门分割情况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各行其是、重复参保等现象。

一方面,从社会和公共经济角度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医疗保障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打工或生活,如果他们遵循属地原则在户籍地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到了城市就业后又根据工作地原则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则造成了重复参保的现象。此现象会使居民利用参保者的条件冒名顶替住院、领药等不规范行为,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同程度的浪费,人员和经费难以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机构的不同,在进行全国的统一结算、支付等部门之间得不到整合。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城乡基本保险一体化难以进行,给实际操作造成不必要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政策之间的衔接和促成城乡之间人员流动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利于贯彻落实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统筹层次不够,参保受限制。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但是统筹层次还较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市级为统筹单位,新农合制度是以县级为统筹单位,统筹层次难以提高,保障水平相差悬殊。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无法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如医疗保障等。户籍壁垒不破除,会导致城乡一体化难以实现,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影响社会和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8亿,而农村人口总共6.75亿,占比26.7%,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大。无论在何地都要保证公民履行权利和义务,在医疗保障中流动人口参保缺乏法律保障,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制度的优待。不同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制度差异大,若在异地就医报销复杂困难,阻碍了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

二、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案及国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比较分析

(一)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案分析

1.背景。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经济在不断持续发展,2015年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00亿元,是2010年的1.6倍。按照济南市城镇化发展纲要要求,2015年全市的城镇化达到了68%左右,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要达到72%。济南市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89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2(增长8.5%)。

2.具体政策措施。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包含了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幼儿园儿童与18岁以下拥有济南户口的居民;年龄达到18周岁,并且具有本省户口的城镇非从业与农村居民。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济南的各个全日制高校本专科研究生也能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具体参保内容见表1。

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标志着济南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面整合,同时新农合也做出相应地调整。根据山东省相关要求,济南市拟定了3档缴费标准。在缴费标准方面,少年儿童需要每年需要缴纳80元,政府每年给予补助360元,成年居民个人缴纳一档300元、二档100元,政府补贴360元;重度残疾、农村五保供应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人员与符合《济南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的烈士遗属、复员军人等政府全额补助。

表1 济南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内容

(二)国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比较分析

1.以英国为代表的NHS模式。英国实行的医疗制度被叫做国家医疗保险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体系,且公平性是它的首要原则。在1911年《国家保险法》中规定,凡是有收入的劳动者都应该参加国家的医疗保险,而且还可以在指定的医院免费享受医疗保险。1964年,《国家卫生服务法》的颁布,表明全体英国国民享受免费医疗时代的到来。1970年左右,英国形成了全面的管理体制和医疗卫生服务。

英国NHS医疗保险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所有的民众都参与其中,属于社会平等的表现。其医疗保险模式的筹资都是税收,政府在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之时不需要公民负担任何费用。不仅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资源覆盖较广,相对比较公平。但是,该国经济若发生严重动荡,势必给NHS医疗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在政治上,英国是以议会制为主的国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存在一些困难,不利于医疗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2.以德国为代表的SHI模式。1883年,《疾病保险法》在德国颁布,它是第一部属于国家管理的社会保险项目,标志着德国以法规形式将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起来,目前德国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Social Health Insurance,简称SHI)服务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强制性、立法为先、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与英国的NHS模式的全民参与相比,德国的SHI医疗保险制度虽然覆盖面广但是自由度比较高。

在德国,实现了全民参保,按照德国的社会保险法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政府投入和保险费是其主要经费来源。而且患者就诊一般先与社区医疗部门专职医生预约,按照病情的严重性看是否转为专业医院,实现了就医双轨制。但是,德国的SHI医疗保险制度允许一部分收入较高的人自由选择商业保险,影响了医疗保险的公平性;现收现付的支付方式对代际转移矛盾也带来巨大挑战。

3.国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启示

(1)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设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英国能够成为首个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主要原因就是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是首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德国直到1911年将医疗保险扩大到农村,建立起城乡全体民众的医疗保险。相对而言,德国的医疗保险城乡统一的时间间隔要小一些。这些国家在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一体化的道路上,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人群的差异和实际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逐渐建立起医疗保险制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而且我国人口众多,要想合理有序地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又要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针对我国二元化、碎片化等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

(2)根据不同的收入群体制定不同的医疗保障措施

根据收入群体收入高低不同和医疗卫生的差异,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在英国,NHS模式覆盖了全民,无论收入高低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满足其医疗卫生需求。在美国,对老人和低收入群体政府采取了全额补贴措施。在德国,一些收入达不到基本标准的可以免除缴纳医疗保险。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各级政府承担主要的缴费和兜底责任。

三、促进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施路径

构建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发展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包含于社会经济一体化,在我国基本具备实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实施路径研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首先,应坚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全面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来。其次,要对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不断地整合,试图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后,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归并为国民医疗保险制度。最后,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适当地采取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补贴措施,增加筹资水平,加速城乡同步建设。

(二)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法律体系

遵守法律是维护公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造成许多城乡居民钻了法律的空子,制度漏洞越来越大。同时对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法律认识不足,出现的“二元化”、“碎片化”等现象,这都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立法基础。

为了更好地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发展,完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迫在眉睫。从德国等发达国家来看,先进的社会保障法理念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条件,用法律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规定下来,是保护公民社会保障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现有的形势下,明确立法途径,制定基本的医疗保险法,根据法律关系的不同划分为不同法律部门,相互衔接相互监督。同时,对已有的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确定统一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构建完善的法律有机整体。

(三)重视发展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体制

鉴于现行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多头管理部门,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统筹发展。首先,建议统一组织机构,建立统一的医保管理体制。从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做起,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对医疗保险的管理能力,然后整合专业的管理队伍,有效地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管理服务资源,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为了避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参保等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科学化管理,进而形成针对医疗保险完整的科学信息管理系统。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不及时造成的重复参保、异地就医报销不便等问题。利用信息时代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四)注重宣传和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为了快速有效地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需要让城乡居民充分了解和认识医保政策的优越性及必要性。这不仅仅对参保者有利,对于国家也有益处。所以政府要积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参保环境,提高参保率。如果宣传做到位,有利于使参保者了解参保流程、待遇水平及参保的意义等,让参保者明确了实施目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充分提高了参保效率,合理利用了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监督就是对某个环节或者过程等展开一定的监视、督促和管理,实现预期的目标,属于对执行过程与结果的检验。监督机制有利于政府廉政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政府形象,有利于做到权为民用造福于民。在提供方、医疗管理机构和参保方之间要做到相互制约、规范运作,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定期更新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保证制度的规范、透明、高效运作。

[1]顾昕.通向全民医保的渐进主义之路——论三层次公立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J〕.东岳论丛,2008(01).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马斌,汤晓茹.关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理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03).

[4]赵曼,吕国营.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曹笑辉,孙淑云.实现“全民医保”的瓶颈与基础条件——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对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01).

[6]孙开,董黎明.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J〕.财政研究,2011(11).

[7]李鸿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与发展研究——基于统筹城乡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周国训.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9]董黎明.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0]翟绍果,仇雨临.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10(01).

[11]赵冬梅.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2).

[12]王保真,徐宁,孙菊.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质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08).

[13]济南市政府办公厅.2015年实施《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EB/OL].中国人才网,2014-10-07.

[14]郭小沙.德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欧美医疗保障体制比较——对中国建立全面医疗保障体制的借鉴意义〔J〕.德国研究,2007(03).

[15]李延平.德国、英国卫生监督管理考察与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2005(03).

[16]李杏果.英国医疗卫生服务管办分离改革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1(02).

[17]吕国营.从分割到融合:城乡医保管理体制的基本走向〔J〕.中国社会保障,2010(11).

国家社会科学2010重大招标项目10&ZD038、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2231和湖北省教育厅2012人文社科项目2012G4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武汉学院财会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责任编辑:刘小梅

◇责任校对:刘小梅

F812.45

A

1004-6070(2017)10-0010-05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城乡
医疗保障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8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0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44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