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佳 古威 陶群
·中医中药·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周佳佳 古威 陶群
探讨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选取易混淆的不同类别的中药饮片, 从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分析, 总结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方法, 可减少中药调剂中混淆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中药调剂;混淆;中药饮片;鉴别
近些年来, 中医诊疗在临床中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 使用量也逐年升高,调剂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中药饮片种类繁多, 来源广泛, 许多药品外形极为相似或是药名相近, 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混淆, 这给中药房的调剂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尽管目前对中药鉴别的研究不断深入, 出现了更为精确的鉴别方法, 比如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等,但是对于大部分基层岗位的中药工作者来说, 性状鉴别更为实用[1]。因此, 现选取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一些中药饮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 分别进行鉴别方法的介绍, 具体如下。
1.1 材料来源 选取本院中药调剂中易混淆的一些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为:根及根茎类选取北豆根与山豆根、射干与川射干;茎木类选取鸡血藤与大血藤、沉香与降香;皮类选取肉桂与阴香桂、香加皮与五加皮;果实种子类选取沙苑子与紫云英子、砂仁与益智仁。
1.2 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中药调剂中的工作经验,对以上8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进行鉴别方法的总结。
总结掌握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方法,可提高中药调剂的效率和准确率, 减少混淆和错配事件的发生。见表1。
表1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方法总结
3.1 根及根茎类饮片鉴别方法
3.1.1 北豆根与山豆根 北豆根与山豆根不仅药名相似,形状也相似。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通常为细长圆柱形, 大多弯曲且有分枝。表面呈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北豆根质地坚韧, 不易折断, 断面参差不齐, 细纤维样。木部颜色为淡黄色, 呈放射状排列,髓部位于中央。气味微淡。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 大多有不规则的结节状。呈长圆柱形, 带有长短不一的分枝。表面棕色至棕褐色, 有许多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地较硬, 难折断, 断面皮部呈浅棕色, 木部呈淡黄色。与北豆根相比, 气味特殊, 有豆腥气, 味极苦[2]。
3.1.2 射干与川射干 射干和川射干均来源于鸢尾科, 且药名和药效都很相似, 因此经常被混淆使用。射干是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皱缩, 颜色较深,呈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 偶有茎基残存。射干质硬, 断面颜色呈黄色, 具有颗粒性。川射干是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干燥根茎, 呈不规则条状或圆锥形,部分为扁平状, 有分枝。表面有环纹和纵沟, 颜色呈灰黄褐色或棕色, 多有残存的须根及须根痕。与射干相比, 川射干质地松脆, 易折断, 断面颜色为黄白(棕)色[3]。
3.2 茎木类饮片鉴别方法
3.2.1 鸡血藤与大血藤 鸡血藤属于豆科植物, 是密花豆的干燥藤茎。栓皮呈灰棕色, 部分有灰白色斑, 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断面常出现杂乱的裂片状, 木部显淡红色, 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导管孔;皮部内侧出现红褐色或黑棕色的树脂状分泌物,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多个偏心性半圆形环[4]。大血藤属于木通科植物, 是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与鸡血藤颜色相似, 大血藤表面呈灰棕色或棕色, 外皮呈鳞片状, 剥落后显暗红棕色。其断面相对平整, 皱褶少。皮部为红棕色环状结构, 有六处向内渐渐嵌入木质部;木质部为黄白色, 有多数细孔状导管, 射线呈放射状排列[5]。
3.2.2 沉香与降香 二者皆为植物的干燥心材, 易发生混淆。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呈不规则片状, 部分为类圆柱形, 表面凹凸不平。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清晰可见, 含树脂部分略具有光泽。质地较坚实, 易纵向劈开, 折断面具有纤维性。气芳香, 燃烧时冒有浓烟, 散发强烈香气, 并渗出黑色油状物, 留有白色灰烬。降香为芸香科木本植物降香的干木, 通常为扁圆的长条状。表面呈紫红色或红棕色, 较光滑。质地坚硬, 与沉香相比较重, 入水下沉, 不易折断;断面呈暗红紫色, 微有香气, 点燃时香气浓烈;富有油性, 燃烧时有油流出, 残留白色灰烬。
3.3 皮类中药饮片鉴别方法
3.3.1 肉桂与阴香桂 肉桂由樟科肉桂的干燥树皮加工而成, 一般呈浅槽状、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外表面较粗糙, 呈棕色或灰棕色。内表面呈红棕色或棕色, 相对平滑, 用指甲划过可见油痕。折断面呈颗粒性, 有一条清晰的淡黄色切向线纹。香气浓烈, 味微甜且辣。阴香桂是樟科阴香的干燥树皮制成, 呈槽状或块片装。外表面粗糙, 呈灰棕色。阴香桂内表面棕色, 指甲刻划出现油痕。折断面与肉桂不同, 内层呈裂片状, 切向线纹不明显。有香气, 味微甜且涩。
3.3.2 香加皮与五加皮 五加皮俗称“南五加”, 由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制成。饮片多为不规则卷筒状, 外表面呈灰褐色, 有横向的长圆形皮孔;内表面颜色较浅, 主要为黄白或灰黄色, 且密布细纵纹。五加皮易折, 断面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浅黄棕色的小点, 即树脂道[6]。气味微香。香加皮俗称“北五加”, 由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制成,有毒性。饮片较厚实, 形状与五加皮相似, 呈卷筒状和槽状。外表面比五加皮的颜色稍浅, 为灰(黄)棕色;内表面比较平滑, 为淡黄色或淡黄棕色, 有细纵纹;栓皮松软易脱落。香加皮质地较脆易折, 断面不整齐, 香气比五加皮浓郁。
3.4 果实种子类饮片鉴别方法
3.4.1 沙苑子与紫云英子 沙苑子作为常用中药, 易和紫云英子混淆。沙苑子是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寒味甘, 具有补肝益肾、明目固精的功效。紫云英子是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干燥成熟种子, 味辛性良, 具有祛风明目的功效。由于功效的不同, 因此调配时更应该慎重。沙苑子略呈肾形而稍扁, 表面光滑, 褐绿色或灰褐色, 边缘一侧微凹,种脐呈圆形[7]。子叶有2枚, 呈淡黄色。质地坚硬, 嚼之有豆腥味。紫云英子呈肾状斜长方形, 与沙苑子不同, 明显两侧压扁, 一端平截且向下弯曲成钩状, 另一端圆润或平截。表面较光滑, 呈黄绿色或棕黄色。腹面中央内陷较深, 种脐呈长条形。与沙苑子类似质坚, 气微, 嚼之有豆腥味。
3.4.2 砂仁与益智仁 砂仁与益智仁在临床用药时, 外观十分相似, 经常把二者混淆。砂仁是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 多为长圆形或近球形。表面覆有软刺状短突起, 可见几条浅纵沟[8]。种子团呈类圆形或长圆形, 具有明显的钝三棱,可被分成三瓣。种子表面具有光泽, 多为矩形多面体, 棱角分明, 有波浪状突起。背面平坦, 无凹陷, 种脐位于略小一端的侧面。益智仁是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多为长椭圆形或橄榄形。与砂仁不同, 益智仁表面无刺, 有许多纵向突起的棱线。种子团呈长椭圆形, 可分三瓣, 大多数不具有三棱。种子呈扁圆形, 表面较暗淡, 较砂仁平坦。种子背面微凹陷,种脐位于腹面中央。
综上所述, 在中药调剂中应注重经验积累, 通过看、嗅、尝对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全面了解。中药师通过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进行准确的鉴别, 降低混淆的发生率, 避免错误调剂, 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药学服务, 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陈迎平.中药调剂中易混饮片的经验鉴别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1, 30(17):75-76.
[2] 赵真峰.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3):261.
[3]章乐建.浅析射干与川射干的比较.海峡药学, 2012, 24(1):47-48.
[4] 王欢.中药调剂的几点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4):268-269.
[5]陈瑞生, 陈相银, 张露露.大血藤与鸡血藤的鉴别.首都医药,2013, 17(9):45.
[6] 胡金梅.临床易混用的几种中药五加皮的鉴别.内蒙古中医药,2011, 30(19):79.
[7] 孔燕凌.几种常见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中国民间疗法,2012, 20(2):62-63.
[8]高宾, 郭淑珍, 赵丹.砂仁的真伪鉴别.首都医药, 2012, 16(21):46.
Analysis and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easily conf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ZHOU Jia-jia, GU Wei, TAO Qun.Meizhou People’s Hospital, Meizhou 514000,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easily conf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form traits,families and other as pects, and summarize the identification m ethods for easy to be confus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o a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nfu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and provide better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patients.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Confused; Chinese herbal pieces; Identific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102
514000 梅州市人民医院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