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特色小镇:如何打赢一场产业“翻身仗”

2017-11-21 12:05蔡萌
今日海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玫瑰城镇化

文|本刊记者 蔡萌

海南特色小镇:如何打赢一场产业“翻身仗”

文|本刊记者 蔡萌

美丽海南百镇千村

编者按:省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快城镇化和缩小城乡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如何从特色产业、生态文明、人文底蕴等方面,“高水平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促进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本刊特推出“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栏目,以飨读者。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在海南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近200个乡镇,它们连缀山水、林野和城市。而今,一场由“面子”到“里子”的蜕变正在这里进行。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所说,“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需求日益迫切、城市消费外溢和乡村价值日趋提升的背景下,镇域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显,“特而强”“小而美”的小镇被视作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航天小镇、咖啡小镇、互联网小镇、黎苗风情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在海南逐步升温,持续发酵,勇闯敢干的弄潮者从中嗅到了改革求发展的机遇,心系一方的有志者从中看到了小镇展雄风的希望。海南特色小镇能否在这场蜕变中拂去暗沉,曜亮乡亲?面对海南产业发展整体薄弱的现实,如何把特色文章做实做好、真正实现“产城人文”的有机融合,考验着每一位决策者的智慧和担当。

蓄势——“整体打造特色小镇,海南具备一定的条件。”

天赐的碧海银滩令三亚亚龙湾响誉八方,而今,又一片“海”在这里闯出了名声,那便是“花海”。眼下正值盛花期,走进位于亚龙湾的博后村,玫瑰谷里千亩玫瑰争奇斗艳、芳香醉人。以玫瑰为载体,曾经默默无闻的博后村正全力以赴建设农旅融合的产业小镇——玫瑰谷产业小镇,这也是我省重点打造的百个特色产业小镇之一。

2008年,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成功种植出琼岛第一批玫瑰鲜切花,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随后诞生。2013年下半年,玫瑰谷尝试产业转型,将种植基地作为景区试运营。转型的效果立竿见影——传统原料花种植收入年均增长15%,景区参观人数年均增加近25%,并带动当地发展起玫瑰特色民宿、餐饮等业态,为特色小镇建设打下了基石。产业转型的步子还在继续。如今,玫瑰谷鲜切花产业已经拓展到食用花卉领域,形成玫瑰饼、玫瑰酱、玫瑰面膜等150多个衍生产品系列,带动周边500多位农民告别上山砍柴、毁林种地日子,实现就地脱贫,土地亩产价值翻番……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玫瑰谷的一次次华丽转身正是海南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9年起,海南就开始探索特色小镇建设,逐步建成了30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风情小镇,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城镇普遍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编制规划混乱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2014年4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特色风情小镇带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博鳌、云龙、福山等一批类型有别、韵味各异、环境优美、有本土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开始涌现;

2015年10月,海南审议通过《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明确主导产业、坚持产城融合、落实项目、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了全省首批100个特色产业小镇;

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1000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同年10月,海南潭门、云龙两镇成功入选住建部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今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再次提出,要吸引社会投资高水平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融合互动,促进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

“特色小镇不等于行政意义上的镇,也不是单纯的产业园区,它以小镇为支点,实现三次产业以及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享。海南打造百个特色产业小镇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海南时关于‘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部署,也是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在省发改委副主任王长仁看来,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激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生新产业、新经济。

在王长仁的办公桌上,一份份特色小镇规划高高叠起,其中很多已几易其稿。面对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他始终保持着客观与冷静:“海南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国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别是特色的黎族苗族文化、民俗文化,这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因此,整体打造特色小镇,海南具备一定的条件。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的产业支撑能力普遍不强、产业规模不大,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很多企业不愿意做长线投入,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实际操作层面存在很多困难。”

克难——“镇域经济发展不容乐观,每一个点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沿海口云美路一路前驶,映入眼帘的是另一幅以花为载体的产业图景——云美路花卉苗木长廊。目前,这里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余家,总面积4000多亩,年产值2300多万元,是海口特色小镇云龙镇的重要产业项目之一。与我省大部分特色小镇以文、旅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不同,云龙镇定位于打造工贸服务小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商贸相融合。

能够提出这样的定位,有赖于其强劲的第二产业,2011年至2016年,云龙镇生产总值从3.4亿元增加至33.9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从2.6亿元增加至28.11亿元。“云龙将写好三大文章:一是产业的导入。没有产业,特色小镇就没有支撑。二是人气的引入。特色小镇没有人就‘活’不了。三是居民的融入。特色小镇不能光有一个美丽的外壳,内里却是阿公阿婆和孩子们在留守。”云龙镇委书记陈文强对记者说。这位“80后”镇委书记带领着一支年轻的领导班子,谈到小镇的未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尽管方向、路径已经非常明晰,尽管相比省内其他小镇,云龙已经具有无可比拟的产业先发优势,但将蓝图变为现实的道路亦非坦途。“必须承认,海南的镇域经济发展不容乐观,每一个点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陈文强不敢有丝毫松懈,“我省大部分乡镇缺乏产业的有效支撑和带动,这是块短板。但我们相信短板可以成为优势,我们要把短板做成优势。这是一场机遇,也是挑战。”

相对而言,率先在全省实现“四规融合”、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六权”确权登记颁证的云龙镇所遇到的困难还比较小,海南其他特色小镇将面对问题很可能更多、更难。省住建厅副厅长陈孝京是海南城镇化建设的一名老专家,2011年,他曾率领调研组奔赴全省多个乡镇开展小城镇建设调研,发现海南乡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小、区域带动力弱,经济实力过低等问题;面貌上,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一些小城镇建筑形式单调呆板,品位不高,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在经济发展中遭受开发性破坏,部分小城镇甚至依然建筑破旧、设施落后。

以镇促产,以产促镇,这是目前海南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摸索出来的两大经验: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筑巢引凤”引来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引导和扶持产业的有序发展,带动小镇的发展活力。但总体看来,目前全省大部分特色小镇多以旅游地产开发、休闲娱乐、农旅结合等服务产业为主,多数仅停留在建设上,没有深入挖掘形成具体的市场产品,产业缺乏持续“造血”动力。这些桎梏特色小镇发展的藩篱并非新问题,但当真正把目光聚焦于镇域经济上后,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就格外突显。

“我们只能先把顶层设计做好,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再慢慢或是摸索解决的方法。”陈文强对记者说。“目前海南的特色小镇建设基本都处在起步阶段,确实大部分都还是在风貌营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未来产业的引导和培育还是一大挑战。”陈孝京认为。

对此,日前召开的六届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基金设立方案》,提出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要注重在“特”字上下功夫,避免出现小镇建设人为雕琢过多的现象;要严格挑选开发建设主体,不能把小镇建设搞成纯房地产项目,避免“千镇一面”,注重保持小镇本来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面貌;要开拓思路、统筹规划,注重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以实体经济支撑特色产业小镇发展;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基金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省建设发展。

发力——“要把中心任务和着力点放在产业的培育发展上。”

固步自封必将错失良机。对小镇而言,唯有披荆斩棘、科学论证、稳健推进才能打赢这场“翻身仗”。令人备受鼓舞的是,不久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就深入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如加强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推进城镇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如有序推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这些政策的落地将助推资源直接配置到目标平台,破解发展难题。

今年3月,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刘赐贵赴琼海调研“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在工作中,指导推动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他指出,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鼓励支持在百镇千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探索和创造;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把百镇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坚守生态底线,使绿水青山变成百姓的金山银山;四是要坚持开放发展,广开门路,积极引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五是要坚持共享发展,通过百镇千村建设形成更多宜居宜业宜游的“点”,让百姓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应该看到,几年的蓄势已让越来越多结合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小镇在海南加速孵化破壳——

在海口石山镇,由于耕地少、火山岩多,传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石山镇另辟蹊径,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深度挖掘火山特色,发展火山石斛、火山风情民宿等一批特色产业,成立石山农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达50%以上;

在三亚海棠湾,海南首个金融小镇三亚·亚太金融小镇雏形已现——通过基金一条街开展亚太优势产业投资,通过亚太金融EMBA培养国际金融人才,通过亚太金融研究院开展产业与金融研究,目前已有多家央企、上市公司、私募基金明确入驻意向,未来将吸引亚太地区各国的银行、基金、投资公司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琼海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吸收国际先进的“田园城市”理念,提出把城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嫁接、就地城镇化的“三不一就”理念,从嘉积到博鳌、潭门,一个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风情小镇分布在城市周边,一条条散发着热带风情的景观带将城市和乡村连成一体;

儋州依托各镇主导产业,在人口相对集中、产业特色鲜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镇墟,选择50亩至100亩建设用地,以主导产业为主打造产业地产,培育镇域经济实力,改善镇墟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为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新政策、新理念的落地开花如春风化雨,拓宽了小镇的未来发展之路;美好新画卷的徐徐展开如星火燎原,显示出海南镇域经济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今年5月18日,海南省政府在北京举行2017海南(北京)重点招商项目发布会,其中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招商发布会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招商项目发布会尤为吸引眼球,上百家企业表示出投资意向。据悉,今年,我省还将继续创建20多个特色产业小镇,为小镇发展找准定位、注入发展活力。这些特色小镇的脱颖而出,不仅有力提振区域经济发展的底气,也将为海南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积累了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正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所指出的,新型城镇化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潜力。他预测,2020年海南的城镇化将带来470亿元左右的新增消费规模、300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

克难攻坚,蓄势而发。在这场声势浩荡的小镇蜕变中,我们看到了海南特色小镇“成长的烦恼”,看到了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作战魄力,看到了其变短板为优势的智慧与决心,也看到了海南城镇化发展的新希望、新支点。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玫瑰城镇化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没跪 玫瑰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玫瑰飘香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刺玫瑰
刺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