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思考

2017-11-20 06:59尹才干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现实主义作家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作为特定的文学思潮,形成于19世纪的英、法、俄等国。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一段时间里(包括20世纪),名家辈出,名作迭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耀眼的位置。作为一种广泛认可的文学精神,其历史可谓悠久,而且对当下的文学创作仍然产生着不小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猛烈冲击,导致现实主义的分量在不少作家与读者心目中打了折扣。而近年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已经进入到民主发展的新舞台,人民的民主性产生的蝴蝶效应使得社会民主性和文学民主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新时代文学创作思想的指引下,文学界重提“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用它来指认当下一些被认为是积极的文学创作思潮,至少表明人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再次高度认可。

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地广大的文学作者积极响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号召,自觉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纷纷聚焦“脱贫奔康”“感恩奋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俗节气”等当下的鲜活的现实题材,取得了一定成绩,累计发表各类体裁的文章数千篇(首)。这里仅以我近期读到的一些作品为例(非全面统计),如小说创作方面:高其友《岁月》,莫为《杀狗》《满足》,陈亚东《红色的军装》,邱辉《团结村轶事》,陈运祥《东关女子西关汉》,雷敬中《禁赌》,余燕、彭寿全《二人书》,郑四华《收费岳母》,田春梅《源泉》,秦刚《寒流》《扶贫》,李航《尘世爱情》等;散文创作方面:曾祖利《卷耳子的早晨》,田达武《向往过年》,杨荣光《我的高考》,蒙进益《那一年,我的高考》,陈宇《回声巷》,何昊天《华山上的挑夫梦》,李航《村庄里的女人》,蒲维英《爹妈是菜农》,黎辉《人性的温暖》,刘晓明《松涛楼记》,杨方忠《一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唐福志《游龙女湖观景》,玫栀《敢问归乡是何期》等;诗歌创作方面:谭可与《憩缙云寺》,毛熙东《电站开工有感》,赵子田《田园杂诗》,张晓侯《观山望水》,尹贤《怀念武胜八景》,毛熙伦《咏车家湾》,刘廷选《嘉陵大桥夜月》,李良辉《太极神湖》,唐天谷《武胜风景》,郭容甫《詠白坪——飞龙新农村》,刘奉先《游白坪新村》,王农《访太极湖》,唐义《穿岩曦月》,唐运程《白坪——飞龙现代农业园》,张才良《春在武胜农村》,叶原《秋思》,张德富《游嘉陵江有感》,蒋代宽《瞧这家人》,黄中成《美丽的龙女湖》,陈遵厚《白坪飞龙吟》,张俊锋《观光农业》,高其友《嘉陵江》,彭寿权《礼安采风》,李林蕙《游飞龙白坪》,艾华坤《婴儿》,高其上《游飞龙白坪》,田敏《嘉陵江畔》,谭和平《定远塔》,段光明《游飞龙白坪》,周明果《龙女湖》,陈德胜《英雄,走好》,万学文《游龙女湖》,黄纯华《巨龙腾飞》,黄纯敏《梦想成真》,八斗碗《印山公园》《咏八项规定》,田达武《一江山水晚景》,陈运祥《定远风情满江流》,曹雷《还乡随感》,唐智勇《种趣(组诗)》,童光辉《橘子红了》《春回沿口镇》,李全华《游龙女湖》,毛叶琼《白坪行》,潘兴斌《端午情节》,滕彩琼《武胜的街道出诗意》,冯林《武胜情》,李元胜《容器》《天色将晚》《暴雨如注》,李胜军《爱的历程》,周苍林《嘉陵江把她最美的容颜留给了你》,刘中连《春游白坪新村》,彭章锡《请到龙女湖边来》,汪杰《武胜等你》,陶代伦《最后的村庄(组诗)》《武胜火车站》,吴生泉《走过白坪的荷塘》,简云斌《长滩寺河》《响水滩》,曹馨《走过鲜花盛开的土地》,曹东《白夜记》,李琴《我在沿口古镇听川剧》,梁晓华《谁把春天泼了一山坡》,陈宇《流年里的田》《吊嘴岩》,杨真真《草坪》,赵泽波《在白坪听花儿开了声音》,周蓉《春天的童话(儿歌)》,曹然《宝箴塞》,陈松《过沿口古镇》,刘刚《冬天的童话》,磐石《新场古镇游(组诗)》,尹才伟《幸福之花遍地开》,李航《四分之三快乐》《投影的时光》,周红梅《在山中行走》,谭娇《七夕(组诗)》,申燕《金色的五年》,张萍《风轻轻地吹》,陈建红《剖析爱怜》等;散文诗创作方面:曾祖利《门前嘉陵江在说》,吴生泉《尘世生活小记(组诗)》,张翅《妈妈不回家》,刘谋军《想你如雪》等;新现实主义诗歌方面:尹才干《神奇武胜》《岳池坪滩瀑布》《锦绣云阳》《诗仙李白》《太极湖》《龙女湖》《大美武胜》《乡约武胜》《扶贫之歌》等系列长诗……这些作品,都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触动下写出来的,或用苍凉而悲怆的生活剪影,为现代乡土文明的悄然变化,作艺术的多层面展示;或以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抒写悠远的历史事件,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或以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表现方式,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示当代社会生活的多元画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我地文学创作的成绩。它们既坚持现实主义,直面现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反映社会错综复杂的问题、传达群众颇有温度的心声,又不失自己的艺术风格,以各自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为逐渐走向边缘化的文学创作带来一种气势、一种人气、一种自信,一种力量。

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问题

虽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文学创作中正逐步成为主流方向,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与实践上均存有误区。过去几十年,“一度时期,来自西方和拉美的文学思潮席卷中国文坛,我国又有一批自生的文学流派揭竿而起,大有将现实主义淹没之势,不少作家对现实主义的认识陷于困惑。”有的评论家认为,作家“这种困惑经过十几年的创作实践,许多人感觉还是现实主义最适合中国作家。”尽管如此,但仍然有少数人片面理解和片面实践现实主义。在理论上,现实主义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多面体,一定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是以“歌颂”美的为主呢,还是以“暴露”丑的为主呢,双方进行着拉锯战。在实践上,有的作品,一味地强调“歌颂”;有的作品,一味地强调“暴露”,这种倾向忽视了对人和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片面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外在矛盾冲突,难免虚假和人为。因此,在创作上,无论偏重于哪一方,都不能说是完整的现实主义。正确的做法是,在创作中对人民的智慧、社会的进步要积极赞美,同时对落后的、反面的东西持又要毫不留情地否定和批判。赞美和批判,犹如社会的左膀右臂,只有同时发力,才能所向披靡,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更加文明,社会更加进步。简言之,优秀的文艺创作不是歌功颂德,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无真切体验的个人化写作。近年来,省作协多次对会员作家进行了“现实主义”写作、“非虚构”写作之类的培训,“现实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从事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多,他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但是,有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一些压力,有人会嘲讽写“歌功颂德”作品的作家。面对这种非议,信念不够坚定的作家,就只好跟风赶潮,瞄准“时尚化”,亦步亦趋;针对“个人化”,勇钻牛角尖,采取远离火热的社会生活,远离普通的万千大众,走向纯粹的以个体为绝对本位的创作态度。于是,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和突出问题,重大的历史事件,在那些作家那里似乎成为“虚妄”、“不真实”等的对应材料。对他们来说,一切的真实,来源于个体的直接或间接体验。在这种“真实观”的主导下,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琐事,个人的喜怒哀乐,家人、朋友的悲欢得失,人们隐秘的私生活,五花八门的感官轶事,趋之若鹜;而对当今时代的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多数人的生存状况,不闻不问。当然,也有些作家将他们的笔瞄向社会底层生活,但因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不了解底层人民的内心世界,写作时力不从心,无法将底层人民的命运与社会主要矛盾结合起来深刻、生动展示,只能是以肤浅的写作,表面的写作而草草结束。

(三)仅靠虚幻的想象进行写作。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現象,这也是很多文艺评论家早就指出过的,少数作者受国内外错误文艺思潮或者名利思想的影响,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颓废、悲观、无奈、绝望,热衷于拉小圈子,热衷于虚妄的想象,热衷于追求玄妙的意象效果,抒写个人“小我”的孤独、失意、苦闷和彷徨,营造灰色的艺术境界,给一些读者传输“负能量”。这些作家的所谓“作品”,离群众的阅读距离越来越远,最后沦为圈子内自我欣赏的尴尬境地。作家韩少功说得好,这些作家是把人们通过日常闲谈和新闻小报早已熟知腻味的内容,再拿来绘声绘色炒一遍,充斥进自恋、冷漠、偏执、贪婪、淫邪、狂妄,几乎成了恶俗思想和极端情绪的载体。至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很难成为这些作家要立志表现的题材的。还有一些作家在创作观念上只有“我”,绝无“他”,拒绝现实的五颜六色的真实感受,一味地超越现实,在虚幻的层面上探讨人性、情操,追求玄妙的所谓至高无上的“哲学境界”,至于民生疾苦,群众痛痒,国家大业,民族复兴,一概无关紧要。同时,讲究所谓的“艺术修为”,主张技巧为上,形式为上,内容次之,思想次之,一切都是技巧的附属,一切都服务于技巧的需要,功夫在诗内,拒绝多角度审视人与社会的复杂生活与命运。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析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客观存在的问题,对那些作家并无过多指责的意思,因为文学创作毕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个性突出的意识形态活动,只是对于那些作为一个时代的作家,而对当代现实生活本质的冷淡的不当选择提个醒。

三、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倾向性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其一,提高认识,努力践行现实主义。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按照现实主义创作的要求,时时反省自己的创作思路,不断找到自己创作现实生动题材的新支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根本方向;不断创作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作品;尊重人民群众鉴赏能力和接受水准,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和品位的作品;自觉运用人民观点来评价作家创作的作品,主动以人民群众的评价意见改进文艺创作、提升文艺作品。

其二,正视时代,用多重眼光看世界。实践表明,有志于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必须正确认识时代,用多重眼光看世界,通过支流看主流,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要曲解或者误解我们的生活。当今,我们正处在复兴中华的伟大新时代,虽然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局部或表层还存在着某些落后和腐朽的东西,某些物欲横流和情欲丛生的生活场景,一些悲观、忧伤、颓废、落寞、无奈的情绪;但是,它们永远不是时代生活的主流和方向。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奋进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变革中的诸种矛盾纵横交错,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克服和解决。一句话,目标是远大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永远是光明的。

第三、创出特色,找到作品存在的坐标。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都必须以作品在中华文坛上找到自己的坐标点,有志于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也不例外。只有以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人文情怀,让作品凸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才能在中华当代文学之林中群独树一帜。选材独辟蹊径、立意别具匠心、结构别具一格的写作是文学作品取胜的根本所在。要着力表现一往无前的火热情怀和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概,表现古朴的人情世态和追求文明进步的不懈努力。要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探究他们的存在价值,即人的生命意义。有句话说得好,现实主义文学如果远离底层人的基本生存状态,没有去探究人的存在价值,作品无疑就失掉了血脉。一切充满文学活力的伟大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凡俗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要善于捕捉新事物,汲取新思想,当前要着力“脱贫奔康”“感恩奋进”“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现实题材,尤其是要着力“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配套改革”等热点题材;要始终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和深层心理,以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做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做时代前进的吹鼓手,做民族复兴的记录者。艺术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要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象征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梦幻描写、内心独白、潜意识表现、心理描述、夸张变形、时序颠倒、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创作出具有热爱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反映时代、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新史诗特点的永久魅力的文本,在中华文坛上找到自己作品的坐标点。

作者简介:

尹才干,1962年生,四川武胜人。当代作家、诗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格律体新诗创研会副会长、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被誉为文趣学创始人、才干体打油诗创始人、开大陆当代图像诗创作之风气者、中国当代图像诗第一人。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入选《2014歌词精选》《中外图像诗选集》《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等选本,获国家、省、市文艺奖100余次。出版《文趣》《梦中的星空》《用多情的目光打水》《千家歌词选》(主编)《垂钓又一个春天》《翰墨武胜情》《尹才干图像诗选读》(与龚奎林博士合著)《尹才干打油诗集合》《尹才干诗话》等专著11部。其中《走不出逝去的心境》《那朵花开了》《怀孕的春》《童年》《你的名字》《你是否在里面》《法国造香水》《酒之歌》《农民爸爸》《三峡幺妹》《亲亲的白玉兰》《宝箴塞赋》《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10余篇(首)作品被选入《写作》《文学概论》《文化创意与文案写作》《广告创意与表现》《大学语文与应用》等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伞》《鱼》《电线杆》《火车》等被中、小学选作教材,并译至国外。创作业绩载入《中国新格律诗发展史略》《现代格律诗发展史》。创作的图像诗,2014年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现实主义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我和我的“作家梦”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