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荣
摘要:兴趣是一切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趣味性教学往往能使历史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本身的就象征着过去,不属于近代期间的产物,所以历史知识也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历史学科学起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产生兴趣也是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一种现状。其实,历史课程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只要愿意去探索,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一个个让人敬佩的英雄,只要老师抓住这些灵活运用,哪一样都可以强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很多,但主要的还是要从学生的年龄、认识程度、心理特点出发,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趣味教学的效果,使得课堂不那么枯燥、难懂。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如今这个绚丽多彩的时代,学生的视野开阔,所获取的信息几乎和老师不相上下,如果老师在上课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的教学也没法达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学生热爱、感兴趣,这才是他们学好历史课的动力,这就需要老师的不断尝试和改革,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既然意味着过去,就代表着发生的事情无法再现,它既无法观察也无法体验。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识程度出发,收集趣味性的材料,创造趣味性的情景,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中,为什么九一八会是难忘的,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光靠书上的图片与知识是很难理解的,老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收集九一八事变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给学生看,在历史的视频中,在一个个中国同胞被杀害中,学生慢慢的就会与视频产生共鸣,感受到九一八为什么这么难忘,九一八日本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有多大,通过视频情景的导入,学生不仅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历史本身就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发表不同的看法,将历史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比如在《明治维新》一课时,从日本向西方国家学习后取得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日本的做法对中国有何借鉴的地方。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就会体会到:一个國家除了要有自己过硬的本事外,还要拥有开放的情怀,学习国外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这样通过学生亲自思考体会,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三、给学生舞台,让学生表演
在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一个这样的感受,自己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津津有味,老师可以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表演。比如在讲《戊戌变法》之前,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让学生来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学生一听就兴趣倍增,接下来学生之间就会出谋划策,讨论着谁扮演什么角色。在上课时,让学生把康有为被传到总理衙门问话时与荣禄对话的情景表演出来,有表演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一下子集中起来,真切的感受到了维新人士变法阻碍之大和康有为变法的决心。学生与表演产生共鸣,立场站在维新人士一方来,因为戊戌政治导致变法的失败,学生心中爱恨分明。通过这样表演形式来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眼睛、大脑、嘴巴、手也得到了解放。
四、注意语言的形象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课堂上他们更愿意听一些热血、亢奋的故事和人物事迹。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时候要讲的有声有色,要把枯燥无味的文字通过形象的修饰表达出来。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的看法,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南京条约》一课中,文章中的“开放五口通商”,老师就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在中国的大门上开了一扇窗,窗口的打开使外国商品流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经济就此开始解体。”文章中的“割让香港岛”老师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在祖国母亲的身上割肉,祖国的领土得到破坏。”南京条约的政策就好像毒蛇一样缠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一边“吸着”中国人们的血汗。这样通过语言形象的表达,枯燥无味的文字就有声有色的表达出来,学生印象更清晰,也更容易掌握。
总结: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是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初中历史老师要注重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墨守成规必然是不符合新世纪的教育理论,历史知识博大精深,这就需要初中历史的教育者们相互讨论,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不断的增强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1] 王福元:《浅析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教学》,学术期刊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年5期
[2]冯东明:《谈如何增强初中历史的趣味性》,学术期刊 《中外交流》 2016年21期
[3] 陈学英:《浅谈初中历史课的趣味性教学》,学术期刊 《散文百·教育百家》 2013年9期endprint